想要收获一个“自觉”的孩子,父母先要给他“自由”

身边有这样一位妈妈,对孩子管的特别多,什么都监督着,事无巨细。

慢慢地,她发现孩子没有她,什么都干不了。

一旦不盯着,孩子就不写作业,不催都不会动手。

很多时候就算打着喊着也不收拾屋子,个人卫生也不会主动收拾。

凡事都要跟在屁股后才行,叫一声才会动一下。

后来,妈妈就很困惑,很焦虑,怎么自己付出那么多,为什么孩子还不能成为一个有秩序、自觉遵守规矩的孩子。

想要收获一个“自觉”的孩子,父母先要给他“自由”

相信很多妈妈为了孩子都是掏心掏肺的,付出到自己都变沧桑了,可孩子还是不能自觉点。

越是努力为孩子付出,孩子就越被动。

其实,自觉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自由的孩子才会自觉。

真正的自由,并不等于为所欲为

电影《囧妈》里,四十多岁的徐伊万(徐峥 饰)面对妈妈360度的好,逐渐崩溃。

发语音时,他妈妈一个劲地往他嘴里塞各种水果和食物;

为了不让儿子继续打手机,把手机直接扔进水里;

吃几斤肉要过问,喝水时间要按时,何时要孩子统统都是设定好的……

面对被母亲扼杀的自由里,徐伊万生气地说:“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这么多年,难道你就没发现,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儿子吗?”

想要收获一个“自觉”的孩子,父母先要给他“自由”

与其说被母亲密不透风的爱控制着,不如说孩子的自由只是母亲眼里的为所欲为。

孩子所需要的自由只要偏离父母设定的轨道,都被认为随心所欲,毫无根据。

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一书中提到:

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而是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权,是孩子获得成长必须的生活经验。

简言之,真正的自由=选择权、尝试权、犯错权。

很多时候,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总是喜欢替孩子做决定,也总是喜欢提醒孩子,就担心孩子有什么闪失。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指出: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也就是说,父母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就要信任并认可孩子,便能刺激孩子的自觉性,从而达到父母期望共鸣的结果。

想要收获一个“自觉”的孩子,父母先要给他“自由”

自觉的孩子,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

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

也就是说,孩子要先尝试自由,才能拥有自觉,这两者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有了自由,才有犯错的机会;犯错后才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会独立思考的孩子才会自觉。

卢梭说过:“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简单的理解就是,自由排在自觉之前,自由为自觉的成长做好了奠定基础。

前段时间,黄磊14岁的大女儿黄多多剪短发了,特别漂亮。

想要收获一个“自觉”的孩子,父母先要给他“自由”


在疫情的影响下,看到了温馨的一大家子,多爸多妈也经常晒多多做的肉桂卷,还有烤各种可爱的小饼干。

自从多多的发色和带耳环上热搜,多爸多妈也实力支持,让多少网友羡慕。

这样的自由是大多数少女都向往的,做自己想做的事,还能够感受到父母的支持。

在这样的自由下,多多也是很自觉。

她会帮着父母做菜,会规划好时间坚持练琴,还能够坚持作画。

想要收获一个“自觉”的孩子,父母先要给他“自由”

会帮着父母分担照顾妹妹,喂妹妹吃饭,还为弟弟织毛线帽。

大家都实名羡慕黄磊,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呀?

黄磊曾说: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

这一切都离不开父母对多多兴趣爱好的支持和给予她自由的空间,让多多成为一个多才多艺又自觉的女孩。

孩子的自觉并不是天生就有,是在相对的自由环境之上才慢慢养成。

孩子的自觉性是自由基础上的教育引导成果,给孩子自由,孩子才会给你想要的自觉。

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之上,才能看到自觉的孩子。

想要收获一个“自觉”的孩子,父母先要给他“自由”

自由的孩子,需要一对自觉退出的父母

说了那么多,又该怎么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呢?

答案只有一个:当孩子有选择、尝试和犯错的时候,麻烦父母放下疑虑,自觉退出,把自由抉择的空间留给孩子。


想要收获一个“自觉”的孩子,父母先要给他“自由”

知乎有一个问题:给孩子「自由」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那么好?

有位答主分享她的教育经验。

孩子尚未开启阅读之门时,我们给予她自由,不强迫她读书,等待她自己开启这扇大门。

随着她识字越来越多,她对书的阅读渴求也越来越高,不再读拼音版的书,即使啃了《格林童话》很久,也只是告诉她不认识的字就跳过去。

但孩子还是坚持读完,并反复阅读。

这位父母给了孩子阅读的自由,才有了孩子坚持阅读的自觉。

因此,想要孩子自由,就要给他展示的空间,尽量按照孩子的合理需求来满足。

此外,这位答主说也能让孩子在看似不自由的选择中体会到自由。

比如一起去买东西,设定了选择的范围(这个由父母规定,比如金额的大小,质量的标准),但在这个范围内让孩子做主,孩子也会发现自己并非一点自主权都没有。

又如去餐馆吃饭,让孩子点某种菜,比如点一个鱼类菜,但通常规定金额,这样孩子的参与积极性也很高,且知道边界。

想要孩子拥有真正的自由,父母就要有边界感,凡事尽可能退不能进,实则可站在边边观望,相信孩子能够处理好每一件事,即使不完美,但一定有收获。

面对孩子选择、尝试和犯错的时候,父母自觉退出,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不要“替代”孩子成长。

想要收获一个“自觉”的孩子,父母先要给他“自由”

《爱弥儿》 一书中写到:“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他人思想的习惯,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

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对孩子不管不顾,孩子也不是天生就懂得自由的拿捏。

也没有哪一个孩子天生就自觉,孩子的自觉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每一位父母的耐心。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里扮演的角色,应该是适当地放手,适当地管理,在退出与进入之间得体徘徊,孩子才能够真正地自觉。

孩子的成长,就是带着父母给的爱和自由,慢慢走上自觉的过程。


撰稿:笔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卢梭   自觉   父母   孩子   自由   自觉性   选择权   为所欲为   边界   凡事   金额   母亲   妈妈   机会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