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时代,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随着"大语文"概念的提出,语文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决定语文成绩的高低,阅读和写作才是关键。要想孩子拥有好的语文成绩,首先要解决阅读能力。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来了解一下孩子语文阅读出现常见问题。

大语文时代,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案例】

进入四年级之后,昊昊开始出现了偏科问题,他的数学成绩很好,但是语文却越来越差。昊昊不喜欢语文,尤其是做阅读理解。有一次,老师给了同学们十五分钟的时间让大家做一篇阅读理解,做完交上去。开始之后,大家都在认真的阅读做题,只有昊昊东张西望,左看看又看看,就是不看文章。经过老师的提醒,昊昊才低下头开始看文章,他草草地看了一遍文章就开始答题,没一会儿就把卷子交上去了。老师一看五个问题虽然都写了答案,但主观题的答案就两三个字,一些让从文中画出相关词句的问题更是随便乱画。

据昊昊的妈妈说,为了让孩子做好阅读理解,他们也是煞费苦心,经常在家带着孩子做练习。但是,昊昊特别不喜欢阅读,每次一做阅读理解昊昊就好像浑身长刺似的坐不住。只有家长陪着一起读时他才能耐心地去理解文章。有时候读懂文章了,但一做题还是出问题,一些能直接从文中找出答案的问题,总是只找到一半就算做完了。

大语文时代,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案例分析】

案例中昊昊做阅读理解有两点问题,一是没有耐心,一到做阅读理解就浑身难受,看不进去,从妈妈和老师的反馈中可以看出,这主要是由于他不喜欢阅读,对阅读不感兴趣导致的;二是读不懂,这主要是由于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导致的。从昊昊的偏科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出,昊昊语文的基础知识可能比较薄弱,对词句的理解上存在困难,所以在独自做阅读时总是读不懂,而父母带着读就会稍微好一点。对于昊昊的问题,必须从培养阅读兴趣做起,其次要打牢基础知识,补足词句理解的薄弱点,这样才能走出因为不喜欢阅读而读不进去,因为读不进去而读不懂,因为读不懂而更不喜欢阅读的恶性循环。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孩子是否掌握了阅读技巧,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否具有较强的情感领悟能力,是否有较完备的知识结构等,都成为影响孩子阅读成绩的关键性因素。而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上少数的课文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鼓励孩子在课外的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把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

一、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孩子读而不厌

阅读的目的是理解,而能否理解,与阅读的兴趣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对学习感兴趣的孩子,在学习时会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他们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学习活动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1、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家长不要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过多地约束和控制。而是要迎合孩子的心理,给孩子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孩子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爱看的书,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更不应按自己的意志强行改变孩子的阅读爱好。正如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所说:"如果你想要孩子完全按照您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大语文时代,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2、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有些家庭中,父母自己也不读书,下班回到家就一直拿着手机看,看小视频,打游戏,刷微博等等,却忘了这一切都会被孩子看在眼底,记在心里,学在身上。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很难对阅读产生兴趣。在一些家庭中,还有一种怪现象:父母喜欢看书,却往往等到孩子上床入睡之后才坐下来看,结果,孩子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喜欢看书。所以,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比如父母可与孩子约定每天晚上一起看1个小时的书,并讨论读书内容,交流读书心得,相互推荐读书书目。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更加浓厚,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大语文时代,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读而有所得

1、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父母可与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阅读计划,阅读计划应包含阅读内容、阅读时间和阅读量。阅读内容首先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孩子喜欢的作者作品,建议以文学作品为主。时间上,建议分散和集中相结合:分散就是利用点滴时间,见缝插针,读上一段或一两句,古人就有"三上(宋代欧阳修:马上、枕上、厕上)"、"三余(三国董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读书之说;集中就是利用集中的时间比如假期等读较长篇的作品,建议放在临睡前,因为读书需要静下心来,专心致志,而晚上入睡前是一天中最为宁静之时,是大好的读书时光。阅读量上,建议每天定下一个常量,比如一两千千字,容易的多读点,难的少读点,每天一统计,每周一统计,每月一统计,坚持下去,阅读理解能力就会有显著提升。

2、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阅读时,只知道读而不会思考就像吃饭而不能消化,是没有意义的阅读。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鲁迅先生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这要求孩子在阅读时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要一边读一边想,还要一边做圈点勾划。第二,养成遇到问题查字典的习惯。第三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好句,记录构思巧妙的文章结构,写下自己阅读后心得和体会,家长不要把心得当成是孩子必须完成的任务,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让阅读变得过于功利化。第四,要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批注下来,积极思考,还可与父母、朋友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大语文时代,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三、掌握阅读的核心技巧,让孩子读而得法

1、掌握概括的方法

如果有人问你诗经三百首讲的是什么内容,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孔子只用了三个字:思无邪。这就是高度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是贯穿整个阅读中的重要能力。在阅读中,概括文意时只要掌握利用标题、找中心句、找反复出现的重要词语、抓过渡句、抓主要人物这几种方法并熟练运用,孩子的概括能力就会得到有效提升。

2、学会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阅读理解很多时候要求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句子的表达效果,这个时候孩子就要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分析、判断,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上文中找答案,从下文找答案,就近找答案,有的时候难度更高一些,需要同时联系全文,找到与理解点有联系的地方,发现文章的脉络,理解内容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孩子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来运用这种方法才能得到逐步形成定势思维,提升理解能力。

3、学会结合生活谈理解的方法

阅读理解中常常会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这类型的题目看似简单,实则灵活多变。很多孩子做阅读理解只是为完成答题任务而做,让他们谈看法、谈观点时他们常常脑袋一片空白,更别提联系生活了。所以在遇到这个类型的问题时,父母可以及时对孩子进行指导,一是因为父母没有答题的压力不会为答而答,二是父母有更丰富的人生经验,对事情的体验和感悟也更丰富,会给孩子不一样的角度。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从正反面联系、自身联系、联系他人或他事三个角度进行思考。这些方法都是需要经过大量反复的训练的才能真正化为己用的。

大语文时代,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4. 学会从关键点找情感的方法

文章的思想感情,简单来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很多孩子由于阅读量有限、生活经验少等原因,在阅读时一遇到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就很苦恼。其实是因为孩子忽略了文章中一些关键部分给我们的提示,比如:标题、重点段、中心句以及抒情议论句。阅读时,要重点体会和感悟这些句子,从中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些方法和技巧需要孩子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有意识地去发现、归纳、总结,然后达到熟练运用的效果,这样孩子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作为父母,我们不要给孩子设限,只要是思想健康、文通字顺的材料就可以让孩子依据自己的喜好广泛地阅读,陪伴孩子,引导孩子,将行之有效的方法付诸实践,从而不断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语文   能力   孩子   词句   家长   兴趣   父母   习惯   成绩   答案   时间   方法   喜欢   时代   内容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