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夸孩子吗?别再说“你真棒”了

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

当孩子第一次学会画画时,家长夸:"你真棒"。

当孩子第一次帮忙刷碗时,家长夸:"你真棒"。

当孩子第一次完成一幅手工时,家长还是夸"你真棒!"。

你真的会夸孩子吗?别再说“你真棒”了

"你真棒"这样的夸奖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然而,这样盲目空无内容的夸奖的话却只会让孩子感到茫然,自己到底是哪里棒呢?下面让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周末,童童的家里来了一位叔叔,童童爸爸陪着叔叔坐在客厅里聊天,童童主动上前和叔叔问好,还给叔叔拿了一瓶矿泉水,看到儿子这么礼貌,爸爸非常高兴,夸奖说:"儿子,你真棒!"童童心里乐开了花。过了一会,童童想起爸爸的夸奖,越想越开心,又从零食罐里拿出一些小饼干端进去放在茶几上,然后站在旁边等着爸爸的再次夸奖。爸爸正在和叔叔谈话,好一会才注意到站在一旁的儿子,他奇怪地问:"你怎么还在这里,怎么不出去呢?"童童失望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可是他还是很想再听听爸爸夸奖的话,于是又找了个借口走进客厅里。爸爸这回却有些生气了:"你没看见我在跟叔叔谈话吗?快出去!"童童沮丧地走了出去,满心的喜悦和期待顿时化为无比的委屈,他不知道为什么爸爸的脸变得这么快。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夸孩子看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有学问,远不是一句"你真棒"那么简单!

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起到鼓励孩子的效果呢?

家长们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原则:

1.夸奖要及时才有效

有一个词叫做"反馈效应(feedback effect)",即对一个行为及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能强化活动动机,对行为起到促进作用。对于孩子来说,当孩子做了一个好的行为,家长及时的给到了反馈(夸奖),那么这个好的行为就被强化了。

当孩子做了好事,对孩子的夸奖要及时,那么,这个及时是有多及时呢?

3秒。

3秒之内,你对孩子做出的言行会和3秒之前的事情联系起来,成功地在孩子心里留下印记。例如,当孩子中午放学回家告诉你上语文课时默写得了一百分,家长听完后就应立刻对孩子进行表扬:"你昨天晚上很认真地准备了这次的课文默写,现在获得了好成绩,真不错。"如果等到晚上的时候再对孩子进行表扬,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夸的要具体,不含糊

如果家长总是用"你真不错!""你真棒!"之类的话笼统的夸奖孩子,由于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夸奖,就会起不到夸奖的效果。

你真的会夸孩子吗?别再说“你真棒”了

就像案例中的童童爸爸开始的时候及时表扬童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然而却没有将这次"教育"进行到底:没有告诉孩子棒在哪里,导致孩子几次三番走进客厅,最后换来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爸爸在夸奖儿子的同时,告诉他:"儿子你长大了,懂得帮着招待客人了。现在爸爸要和叔叔谈事情,你可以自己去看课外书吗?"

由此可见,家长的夸奖越具体,孩子就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再如,孩子玩过积木后,主动把积木整理好并放回原处。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宝贝今天表现真不错。"夸奖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家长可以这样说:"你自己把积木收拾这么整齐,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妈妈真高兴!"这样的夸奖能让孩子知道原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件非常好的事,孩子以后就会继续坚持收拾自己的玩具或其他物品了。

3.夸努力不夸人格

家长如果要夸奖孩子,应夸奖和肯定他所做的事,就事论事,而不是他的人品或性格。


你真的会夸孩子吗?别再说“你真棒”了

例如,当孩子把自己的书桌整理好了,我们可以这样说:"你今天自己把书桌收拾得整整齐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不错!"这样的夸奖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整理书桌这件事得到了大人的肯定和表扬,以后会继续保持,甚至还会愿意主动去整理床铺,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用"你真是个好孩子!"这样的话去夸孩子,因为只凭收拾了一次书桌这样的事,并不能就此为孩子打上"好孩子"的人格标签,换句话说,其他没有做这件事的孩子难道就不是好孩子了吗?

"好孩子""聪明"就是典型的夸人格的话,次数一多,孩子便会真觉得自己很棒、很聪明。如果当某天孩子碰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困难,比如考试没有考到好成绩,比赛没有得奖,便会觉得大受打击,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棒,也不聪明,这种感觉会让孩子无比失落,也会觉得家长之前的夸奖和称赞都是不符合事实,虚假的。等家长下次再夸奖他是最棒和聪明时,他便会觉得家长的夸奖特别无聊和虚假。

4.夸奖要看结果也要看过程

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看妈妈上班很辛苦,想要帮妈妈拖地。结果,妈妈下班后发现地板不仅没有拖干净,还到处都是水,自己还差一点滑倒了。这时家长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今天你主动帮妈妈拖地了,真不错!你现在已经成为了妈妈的小帮手啦,妈妈真为你感到骄傲!不过拖地也有诀窍哦,你先观察妈妈是如何做的,然后再自己把地板拖干净,好吗?"这样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以后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家长去干其他家务了。因此当孩子"好心办坏事"时,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先夸奖,再帮孩子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孩子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比较好的夸奖效果。

5.避免和他人对比的夸奖

很多家长喜欢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常会在孩子面前说"你这次考试又考了第一名,比你表哥厉害多了!"或"我儿子真厉害,都能自己去上学了,隔壁的姐姐还要大人送呢。"诸如此类的对比式的夸奖都是不可取的,孩子经常被比较会使孩子产生过强的好胜心理,还有可能出现明明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但是为了超越别人得到家长的表扬就去做这件事的现象,最终可能会成为讨好型人格的人。

总而言之,夸孩子是一门学问,是每位家长都应学会的必修课!

正如《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所提到的那样:"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所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家长不仅需要把握好夸奖的时机,还需要掌握夸奖的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孩子   好孩子   积木   书桌   坏事   好心   叔叔   人格   主动   爸爸   儿子   家长   事情   效果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