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曝光:20岁女孩跳河轻生背后的心理大揭秘!网友:原来如此

女孩跳河轻生

4月7日,杭州一名20岁的女孩跳河轻生。

最新曝光:20岁女孩跳河轻生背后的心理大揭秘!网友:原来如此

事情,通过上面的新闻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因不堪一人养活弟弟和两个妹妹的压力当事人才选择了跳河。

所幸,得到了附近的民警和热心的市民及时救助。

女孩在被救上来之后,立刻送到了附近的医院救治。主诊的医生说:

“女孩送到医院,情绪比较稳定,做了生命体征检查后,没有因为溺水导致生命安全。”

女孩表示自己有点腹痛,加上落水时误吸入了河水。

主治医生建议留院拍片检查,女孩也同意了。

最新曝光:20岁女孩跳河轻生背后的心理大揭秘!网友:原来如此

后来女孩的亲戚来了医院,医生将女孩情况说明后建议拍片,却遭到亲戚反对。说暂时不用做检查,回去之后有情况再来医院。

女孩向民警哭诉说,父母从小离异,都出去打工了从来不管自己。为了能照顾弟弟和妹妹,从小就出来打工,养鸡养猪的活都干过。

之后,女孩在病历上签了字,跟着亲戚回去了。

对此,评论区也一时哗然。

最新曝光:20岁女孩跳河轻生背后的心理大揭秘!网友:原来如此

姐姐压力的背后,是日趋增加的离婚率

你知道吗,今天全网感慨这位杭州姐姐命运背后的同时,还有成千上万个一样“悲剧”的姐姐被命运掐住了喉咙。

在我国农村,夫妻60岁以下且有16岁以下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中,超过1/3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

因为劳动力的流动,使孩子面临父母离婚和留守的双重困扰。亲子分离使长姐的责任也更加沉重。

十多年来,我国的离婚率也在持续攀升。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起,我国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由1987年的0.55‰上升为2017年的3.2‰。2018年离婚率继续保持3.2‰。

最新曝光:20岁女孩跳河轻生背后的心理大揭秘!网友:原来如此

数据来源:民政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离婚率持续攀升,离婚登记数量也不断增加。2008年离婚人数仅226.9万对,2018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446.1万对,比上年增长2.0%。

2019年全国离婚登记人数延续上升的趋势,2019年三季度全国登记离婚人数310.4万对,同比增长7.1%。

最新曝光:20岁女孩跳河轻生背后的心理大揭秘!网友:原来如此

数据来源:民政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社会心理学》对离婚的解释有一种描述:

婚姻的长久,不仅源自长久的爱情的满足,还源自对其他可能伴侣的忽视,对离婚代价的恐惧以及道德责任感。

关键词:满足、忽视、恐惧、责任

心理学上谈及婚姻中的“满足”和“忽视”是并列的,因为当前婚姻状态的“满足”才会“忽视”别处的诱惑。

简而言之,对于婚姻的满足,才是维持婚姻长久的先决条件。而婚姻的满足源自于最初的期待,即最初选择婚姻的目的性追求,只有婚后的生活状态与最初目的追求达成一致,才能处于满足状态。

否则就会出现离婚率居高不下,导致后续一系列的难题,比如“姐姐”的悲惨命运。

长姐如母,是我听过最毒的鸡汤

再回到姐姐。

我的身边也有很多“姐姐”。

她们大都都这样的特征:

1)只能生一个的时候,男孩们鲜有妹妹,而女孩则都会有个弟弟。

2)出生在农村、小县城。

3)她们父母就像电影里《我的姐姐》一样,靠关系开残疾证明,换生二胎资格。

4)有的悄悄去外地生,等孩子大一点了再回来。

5)把姐姐户口挂别人家,腾出自家的户口本,直到生出一个弟弟为止。

最新曝光:20岁女孩跳河轻生背后的心理大揭秘!网友:原来如此

在扭曲的文化背景里,“姐姐”和“弟弟”并不是一种双向的亲缘关系。早些年的时候,人们会把“姐姐”塑造成一份天然的职责。“姐姐”们从一开始,就得马不停蹄地履行职责。

从小照顾弟弟起居,长大后帮衬弟弟,经常会被冠以“扶弟魔”的称号。不管好的坏的,只要你是姐姐,就得承受着。天下姐姐大都相似命苦,不同的只是弟弟。

现实里,的姐姐们最终是什么样的“姐姐”,也往往取决于有个什么样的“弟弟”。

最新曝光:20岁女孩跳河轻生背后的心理大揭秘!网友:原来如此

电影中的姑妈,也是天然的姐姐形象,难逃命运的捉弄。

最新曝光:20岁女孩跳河轻生背后的心理大揭秘!网友:原来如此

《诸子集成》中孟子讲道: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也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翻译下来大致的意思是:

仁的本质是要侍奉自己发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自己的兄长(包括姊姊)。智的本质是明白了这些却不背离,如果乐于做这些事情,快乐就产生了,只要产生了就不可抑制,不可抑制就自然而然手舞足蹈起来。

先贤孟子把“仁义”的本质落实在家庭伦理上的实践,而“智乐”则是这个实践过程的行为态度与心理受益的产物。

可如今的现实生活中,通常用长姐的牺牲,来满足弟弟妹妹们的成长需求。

本来孟子提倡的“快乐产生”成了一种“快乐剥夺”。这种剥夺来自集体潜意识中某种隐秘的动力。

这种动力在心理学上叫做“个体潜意识”。

“个体潜意识”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研究成果,也是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它的主要内容是由个体与生活相互反应沉淀下来的各种情结。

最新曝光:20岁女孩跳河轻生背后的心理大揭秘!网友:原来如此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接下来就从个体潜意识的这个角度来分析从“扶弟魔”产生的心理。

精神分析的视野下,力比多(性力)就是潜意识的本能驱力。潜意识意识化是依赖力比较多的运动来进行的。

比如一个人在刚一出生就朝着最完美的路径(时间、地点、环境与之完美结合),那么人就能发展出最完美的心灵。

而现实是,这是不太可能完全出现的,即便一切都看起来很完美,但是心灵一定不会完美的,反而可能会更加糟糕。

(小tip:心理学中力比多(libido)即性力。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它被称为:“力比多”(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包括性倒错者和儿童的性生活。精神分析学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

在我们的文化中,女性一直处于比较低微的位置,容易在很多事情上做出妥协。比如电影《我的姐姐》,一方面是来自后天与弟弟情感建立的形成,另一方面女主父母的车祸无形中用自己的生死来操控着自己最为亲密的女儿。

说了那么多,你还敢要小孩吗?

前不久,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小A母亲给她打电话催婚,说想抱孙子。

小A沉默了一会,直言不讳坦白道:我不可能生孩子。

电话那头的母亲显然有些焦急:怎么回事,是不喜欢小孩吗?

小A说:因为负担不起。

电话那头的母亲松了口气。“有什么负担不起,你小时候那会我们家多穷。你爸都公司倒闭生意破产了,我还闲在家里上班。还不是把你拉扯大了。一个孩子才多少钱,会负担不起?”

最新曝光:20岁女孩跳河轻生背后的心理大揭秘!网友:原来如此

小A摇摇头,因为她的母亲没有明白。

诚然如是,养孩子不等于养一只猫、一只狗,有粮食吃有地方睡就行。

或许小A有一天可以负担起她的孩子,可那到底是哪一天呢?

小A不确定。

因为她不想让一个孩子一起来承担这份不确定性。

没有学过古筝可以长大再学,没有学过有用长大了再报游泳班也未尝不可。

可是,那种在温暖平等、充满信任和爱的环境中长大形成,那种与生俱来的自信和强大的内心,是很难在长大之后去弥补的。

小A的内心还不够强大,她不想自己的孩子这么稀里糊涂地来到这个世上,然后稀里糊涂地被生活逼迫长大,长成像她那样,一个敏感又自卑的大人。

那种需要后天矫正的悲观,和深入骨髓的自卑,小A负担不起。

很多年轻人不结婚也不要孩子,并非不喜欢孩子,相反他们极度喜欢孩子。

正因为太喜欢、向往,所有害怕,有所担忧。

害怕不能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害怕竭尽所能,也不能让孩子快乐成长;

害怕自己幼年经历的痛苦让孩子也经历一遍;

害怕自己的女儿成为别人口中的“扶弟魔”……

最新曝光:20岁女孩跳河轻生背后的心理大揭秘!网友:原来如此


如果可以,我相信小A一定会征求自己未来孩子的意见:

孩子,如果你知道这个世界会是这样,妈妈只能给你这些,你还愿意来吗?如果愿意,妈妈再带你来,可以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弗洛伊德   孟子   民政局   奥地利   女孩   离婚率   原来如此   潜意识   弟弟   负担   害怕   姐姐   父母   婚姻   精神分析   孩子   心理   网友   最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