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什么?拥有以下几点,你可能中招了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什么?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

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害羞、孤独、 害怕见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等。成年以后这些问题会对患者的社交和职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这类患者总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 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因而显得过分敏感和自卑。

自尊心过低加上过分敏感,担心自己会被别人拒绝,使得患者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心理学: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什么?拥有以下几点,你可能中招了

回避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是什么?

DSM-5对回避型人格障碍是这样表述的:

一种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和对负性评价极其敏感的普遍模式;起自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4项(或更多)症状。

(1)因为害怕批评、否定或排斥而回避涉及人际接触较多的职业活动;

(2)不愿与人打交道,除非确定能被喜欢;

(3)因为害羞或怕被嘲弄而在亲密关系中表现拘谨;

(4)有在社交场合被批评或拒绝的先占观念;

(5)因为能力不足而在新的人际关系情况下受到抑制;

(6)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笨拙,缺乏个人吸引力或低人一等;

(7)因为可能令人困窘,非常不情愿冒个人风险或参加任何新的活动。

心理学: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什么?拥有以下几点,你可能中招了

回避型人格障碍形成原因的是什么呢?

一些理论学家认为,生物化学方面的异常、易患病的基因、习得性恐惧(learned fears)、令人不安的思维方式(upsetting thought processes)是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原因。

但在这些原因和这种障碍之间的直接因果联系是否存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证性研究的检验。

许多学者认为,有这种障碍的人所具有的羞耻感,是由于童年时期的内心经历和父母训斥造成的。

他们发现,如果经常遭受父母的嘲笑,孩子就会将这种屈辱的经历内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向,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也不相信会真正得到他人的爱。

在一项研究中,具有这种障碍的病人比控制组的被试更多地回忆起在童年时使自己感到受挫的家庭气氛,以及不会认为父母爱自己或为自己感到骄傲)。

但对这个研究结果的解释需要小心,因为这是一个回溯性的研究,是依靠被试的回忆报告所得到的结果。

也许病人正是由于对他人如何对待自己非常敏感,所以其回忆报告的情况可能距实际情况有较大的距离。但这个研究结果对于我们今后更多地了解这种障碍的原因还是有意义的。

心理学: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什么?拥有以下几点,你可能中招了

对这类人格障碍的治疗,要怎么做呢?

(1)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

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须从改变认识入手。

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2)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

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会加重。

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谨慎,一般人都比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他们相处。

指出自卑者的这些优点,不是要他们保持自卑,而是要使他们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自卑感而绝望,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心理学: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什么?拥有以下几点,你可能中招了

(3)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

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成功的!”或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

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产生自信心。

心理学: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什么?拥有以下几点,你可能中招了

写在最后

许多病人对治疗师的真诚表示怀疑,并担心在治疗关系中遭到拒绝。因此,最初的治疗任务就是要通过支持和共情等方法,建立与病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心理动力学的方法是帮助病人揭示其症状的根源,并修通在无意识中起作用的自我的力量。行为治疗家通常采用社交技能训练和暴露疗法,要求病人逐渐增加其社会接触。

虽然这些行为干预方法会最终减少病人的焦虑和社会孤立状况,但病人在最初应用所获得的社交技巧时,会感到非常困难。

病人由于缺少自信和过分小心,会使其很难将所学到的新的行为方式应用到日常生活情境中,并从中得到锻炼认知治疗家已经成功地帮助一些有这种障碍的病人。

改变了他们对自己烦恼的信念和想法,增加了他们对情感不适的承受能力,建立了积极的自我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人格   障碍   自卑感   自信心   社交   自卑   心理学   抑制   病人   患者   过分   敏感   自我   原因   能力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