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跳慢要当心!83岁大爷心跳30次/分钟,晕厥倒地!植入心脏起搏器找回强劲心跳

出现头晕眼发黑、乏力、倦怠、精神差、记忆力下降,你会想到什么?或许很多人会说,这可能是累了,休息休息就好。事实上,如果经常出现头晕等症状,尤其是老年人,要特别警惕心动过缓可能。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如果每分钟持续高于100次是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则是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主要是因为心脏的“最高司令部”窦房结罢工导致的,这时候,窦房结发出的冲动少了,心脏跳动次数就减少了。心动过缓会造成供血不足,轻则头晕眼发黑,重则意识丧失、各脏器衰竭、心跳骤停。


83岁的王大爷,最近就因为心动过缓出现晕厥,送到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CCU救治,排除心梗、脑出血等可能后,经过评估,心内科专家、医院业务副院长何浪主任医师为他植入心脏起搏器,解除了心脏警报。


老人心跳慢要当心!83岁大爷心跳30次/分钟,晕厥倒地!植入心脏起搏器找回强劲心跳

何浪主任医师


2年前心跳慢拒装起搏器
83岁大爷突然晕厥
心脏“造反”了


王大爷有高血压病史,早在2年前,他就开始时不时头晕,有时还出现眼前发黑的症状,但坐着休息下就好了。


有一次,王大爷坐在床边准备起身,突然“哎呦”一声倒在了床边,家人扑过去扶住他,没多久,王大爷清醒了,家人见状不妙,带他去医院检查。


“你心跳过慢,属于严重心动过缓,这样发展下去很危险,建议你装个起搏器。”医生建议。一听到要手术,还要装起搏器,王大爷头摇得像拨浪鼓:“我好好的,就晕了一下,我不要做手术。”


任凭医生再三劝说,王大爷始终抗拒,医生只能无奈地再三叮嘱他,好好吃药,如果有不舒服一定要第一时间就诊。


前几天,王大爷在家时突然又晕厥,这次,他被紧急收治到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CCU,间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跳一度只有30次/分钟。排除其他疾病后,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业务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师何浪建议王大爷马上装起搏器。


“这么大年纪,装起搏器身体会不会吃不消?能不能就吃点药,不手术?”家属依然有些迟疑。


“老人家已经有装起搏器的指征了,如果再拖下去,不仅心脏停搏,发生晕厥时更容易发生骨折、脑出血等伴发疾病,更加危险。”在何浪的劝说下,三天后,家属终于答应做手术。


何浪副院长为王大爷在皮下植入了起搏器,手术小切口,全程微创,40分钟就完成了。术后第二天,王大爷就可以下床正常活动了,很快转到了普通病房。


新的起搏器很快带动王大爷的心脏有力地跳动起来,心律恢复正常,王大爷笑着说:“不用再提心吊胆啦,突然晕倒怪吓人的。”


“装了起搏器我还怎么跳舞?”
60岁女子再次晕厥后
骨折、颜面部大面积挫伤


和王大爷一样,60岁的胡女士,也曾一度拒绝医生“植入起搏器”的建议。


胡女士退休后喜欢跳舞,有一次,跳舞时突然晕倒,心脏停搏1.5秒。


老人心跳慢要当心!83岁大爷心跳30次/分钟,晕厥倒地!植入心脏起搏器找回强劲心跳


到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何浪副院长处就诊,建议她进一步电生理检查,评估心脏的“司令部”到底有没有问题,但胡女士觉得自己没什么问题,只采纳了何浪副院长建议的“定期做动态心电图检查”。


这一点胡女士倒是坚持了。半年后一次复查,何浪在她的动态心电图上看到了近4秒的心脏停搏,符合一类起搏器适应证,建议马上装起搏器,但遭到了胡女士的拒绝。“平时没有什么不舒服,我喜欢跳舞,装了起搏器我还怎么跳?”


这之后,相隔不到2个月时间,何浪再次见到胡女士,是在医院急诊,120救护车把她送过来的。“她在跳舞时再次晕厥倒地,肩关节脱位,颜面部大面积挫伤。如果她早点听我们的建议安装起搏器,可能就不会发生这些意外。”


之后,惊魂未定的胡女士,终于接受建议,植入起搏器,还配备了远程随访监护设备,把信息实时传输到医院。


只要有心脏停搏,并且伴有症状,就应该考虑植入起搏器,这是救命的。如果不装,心脏再次停搏可能会发生各种意外,严重的甚至猝死。”何浪强调。


冠心病病人长期心动过缓
心梗后伴发一系列心衰问题的
可以通过心脏起搏器来解决


何浪解释,心动过缓是60岁以上老人常见疾病之一,其中尤以有基础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的患者居多。


临床上,大多数老年人心动过缓是由于窦房结和/或房室结功能减退所引起。此外,病理因素也可能带来心动过缓。“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患者本身有冠心病或心肌病,从而引起的心脏起搏与传导系统缺血,导致心动过缓。”何浪说。


心脏起搏器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心动过缓的最好办法之一,是心动过缓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方法。


“不同类型的起搏器能解决三大问题:心动过缓(显著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等)、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何浪介绍。


她提到,冠心病等患者有明确的病因导致,通常情况下,病因治疗后,心律失常就能稳定或者不再发。但如果治疗后不能有效解决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心衰甚至猝死,就要通过植入起搏器来解决。


最近,何浪就接诊了一位69岁男性患者,因为急性心梗在外院植入支架后,在家康复期间,依然觉得乏力,手脚冰凉,找到何浪就诊。心梗后的患者,最要关注的是他的心脏缺血情况、心衰情况及猝死风险。心超显示,患者的左心室有室壁瘤,这意味着他的部分心肌运动减弱甚至不运动,泵血功能下降,出现了全身伴发的心衰表现。


“经过我们的系统评估,患者属于心脏性猝死的高风险人群,先通过3个月规范的药物治疗看能否使心功能得到恢复,如果不能,那就需要植入心脏除颤器(一种特殊起搏器)来解决了。”何浪说。


老人长期头晕警惕心动过缓可能
早筛早治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在日常门诊中,何浪经常会接诊一些老年患者,他们存在一个常见认知误区,觉得头晕是高血压或者低血糖引起,在家自行服药,但头晕始终未见好转,发展到严重时就会突然晕倒。


何浪提醒大家,如果经常头晕,要警惕心动过缓的可能性,而一旦确诊为心动过缓,患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对于心动过缓明显的老年患者而言,目前被公认的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在其体内安装心脏起搏器。因为心跳过缓源头在于窦房结,即心脏的“天然电池”放电微弱或没电,所以应对措施可以是安装心脏起搏器,即增加一个人为“备用电池”在体内,它能替代心脏的起搏点发放电流,使心脏有节律地跳动起来。“它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并且没有副作用。和冠心病治疗需要长期服药不同的是,通过起搏器治疗,无需长期服药。”何浪表示。


那么,哪些人是心动过缓高危人群?何浪表示,60岁以上人群,出现头晕、近期内记忆力的显著下降、乏力、活动耐量下降、甚至出现黑懵晕厥,都要考虑是否是心动过缓导致,最好去医院做个动态心电图评估。“不要等到发生晕厥等严重情况了才来,早筛查早治疗,在有效的生命周期里提高生活质量。”何浪强调。


记者 金晶 通讯员 王回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起搏器   司令部   心脏   房室   心衰   心血管病   冠心病   浙江   副院长   大爷   头晕   强劲   患者   心动   女士   老人   建议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