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失常能成为脱罪的理由吗?

说到约翰·辛克利,可能很多人觉得陌生。可是说到那个险些暗杀美国总统里根的刺客,很多人都有印象。1981年3月30日,里根总统遭到一名26岁青年的刺杀,一颗子弹仅离心脏3英寸,里根险些丧命。这名青年就是约翰·辛克利,而他暗杀总统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引起女影星朱迪·福斯特的注意。

1982年6月,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和审理之后,陪审团最终判决辛克利“由于精神失常而无罪”。判决的结果一公布,尚未从暗杀事件缓过神来的民众从震惊变成了义愤。人们开始怀疑,说一个人“精神失常”到底是什么意思?“精神失常”能成为脱罪的理由吗?

对于精神失常,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相较于精神失常在医学或者心理学上得到的关注度,它更像是一个从属于文化和法律制度的概念。历史上因为“精神失常”而脱罪的犯人也屡见不鲜。“南顿规则”的由来,正是源于一起因为精神失常而被判无罪的谋杀案。1843年1月20日,苏格兰的公民麦克·南顿试图刺杀大不列颠总理罗伯特·皮尔,他自称是上帝派他这样做的。可惜,他刺杀总理没有成功,反而误杀了总理的秘书。南顿因谋杀而被伦敦的刑事法庭审判。最后,陪审团基于南顿精神失常的理由而判了他无罪,他被送去了精神病院而不是监狱。然而,陪审团的这一决议却引起了英国民众的强烈抗议,甚至招致了维多利亚女王的谴责。维多利亚女王立刻召集了普通法的法官,并要求其证明无罪判决的正当性。于是,法官在维持原判的基础上宣布了“南顿规则”。

“南顿规则”的主要内容是:“在所有案件中法院均应当告诉陪审团成员,每一个人都被推定为精神正常,并且任何人均拥有足够的理性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责,除非相反的证明使他们相信行为人精神不正常。为了确立基于精神病的辩护,必须明确证明在行为实施时被告人受精神病的影响,以至于不知道他所为行为的性质,或即使他知道行为的性质,他也不知道他的行为是错误的。”

随着人们对精神疾病的深入和了解,研究者也开始发现,即使精神失常的罪犯也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就是说,当他们犯罪的时候,他们明白自己正在做违法的或不道德的事情。精神失常或许会导致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不会导致意识模糊。

不过,我们反过来看,通过“精神失常”而免受责罚的人现在获得了自由吗?答案是否定的。当年被判精神失常的辛克利被送进了伊丽莎白精神病院,直到现在,他还在为了重获自由而努力。在住院期间,辛克利只有一次获准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外出。1986年,他被获准离开医院12个小时跟家人聚餐。即使如此,还是有一辆医护车远远地跟着他,里边坐着联邦政府的特工。

20多年来,联邦政府一直拒绝让他获得最终的自由,对于很多人来说,看到辛克利在医院以外的地方出现就会感觉很不舒服。里根的儿子甚至说:“对总统或其他领导人进行攻击是对整个国家的攻击,不能轻易原谅。”实际上,大约90%由于精神失常而脱罪的人都只能在精神病院的监护下度日,而且这种监禁是没有上限的。类似辛克利这样的人,只有精神科医生鉴定他不再有危险,他才会被释放。然而,没有哪个精神科医生有把握做出这一保证。

在精神失常者被监禁的同时,各地的法庭也对以精神失常为理由的辩护做出了限制,使得精神失常更难以作为无罪的理由。尽管精神失常的理由被媒体大肆报道,公众对这一领域的认识也有所加强,在实际的法庭审判中,能够借以“精神失常”脱罪的人仍是少数中的少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大不列颠   福斯特   维多利亚   约翰   理由   陪审团   联邦政府   里根   精神病院   无罪   判决   总理   总统   规则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