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讲关于孩子教育的演讲被热议:未识底层苦,感同身受难

文|橙果妈妈

图|网络


相信这几天,很多家长最近都看过了这篇文章《清华教授刘瑜: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这是清华教授刘瑜在11月1日的一次演讲,她作为一位母亲,从自己的角度来阐述了对孩子在教育过程中的感悟。

这篇文章击中了很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痛点与困惑,在网络上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但对其中的观念也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阵营。

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每一方站的角度不同,当然理解和思考的方向也不同。这个也很正常。

清华教授讲关于孩子教育的演讲被热议:未识底层苦,感同身受难

我们不讨论对与错,我看了这篇文章,想想自己从一个农村娃到考上大学,毕业留在城市打拼的经历,来聊聊当下普通家庭对教育的思考:

因为起步来自底层社会,见识了社会的残酷无情,这样的心酸和无奈,怎么也不愿意孩子再次踏入!

清华教授讲关于孩子教育的演讲被热议:未识底层苦,感同身受难

英国的导演迈克尔·艾普特(Michael Apted)曾拍过一部叫《人生七年》(《56UP》),征集了14个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孩子,从7岁开始拍摄,每隔7年记录一次他们的生活。几十年过去,14个孩子的人生发生了哪些变化?

结局基本上如同导演所预想:富人家的孩子还是过得富人的生活,没有多大改变,而穷人家的孩子还是穷人。

这就是现实。

清华教授讲关于孩子教育的演讲被热议:未识底层苦,感同身受难

毕竟,在童年时期,富人家父母就开始为孩子将来做好了规划,她们也有时间和精力来为孩子做好各种后勤支持,这些孩子很小就开始明确了自己未来的目标,好的教育环境、好的学习氛围和开明的父母,按部就班去努力,最终也实现了理想;

而穷人家的孩子呢,父母也是出于底层,每天为了日常生计,忙忙碌碌没点停歇,没有过多时间,也不懂如何管教孩子,而孩子所处的学习环境也一般,很多孩子早早就学习一般或退学,踏入社会,生活在底层,有时还需要救济金生活。人到中年,才感慨当时如果好好学习,也不至于过得如此落魄。

说白了,整部片子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处于底层,如果还不努力,或者不知道如何努力,那么命运很早就注定了。

这部片子里,只有一个孩子,实现了从底层到中高阶级的跨越,他是来自农村娃尼克,他每天走3英里的路去上学,但依旧克服困难,最终考上了名校牛津大学物理学博士,成为美国著名大学教授。

他的逆势和跨越阶层,再次证明了教育是改变孩子命运最好的路径。

清华教授讲关于孩子教育的演讲被热议:未识底层苦,感同身受难

我们反观,再看清华教授刘瑜的话语,她和孩子的爸爸,本身工作就处于国内最顶级的学府,见识和学问都不是普通的家庭,身边的资源也是我们普通家庭望尘莫及的。这样家庭成长之下的孩子,说自家孩子是普通孩子是客气了,最多是没有父母那么优秀罢了。

但是,这孩子依旧是从小一路名校附小的教育资源,借助于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支持、开阔的眼界和思维能力,以及父母财力和孩子未来的其他教育规划等,未来这个孩子差不到哪里去。这些,都是普通家庭无法给与孩子的。

所以说,清华教授她们说的自家孩子是普通人,跟我们理解的普通人,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意思。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如果学习不行,那么父母竭尽全力的支持,就是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给孩子报辅导班。可富人家父母,却因为孩子特长爱好,开始规划孩子未来的出国和经商之路了。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伞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如果普通家庭父母,内心也接受孩子是个普通孩子,那么也要先让孩子拼尽全力,再尽人事听天命!

清华教授讲关于孩子教育的演讲被热议:未识底层苦,感同身受难

当然,在清华教授的演讲中,我们作为家长,还是要从中学习和借鉴到两点很重要的育儿方法:

我们在这几年的报道中,经常看到一个词“VUCA”,这V”是指“Volatility”波动性, “U”则是指“Uncertainty”,即不确定性, “C”指“Complexity”复杂性, “A”是指“Ambiguity”模糊性, 用这个词来表示当今环境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一切都变化得很快。

而孩子们正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她们未来要学会与这种环境进行相处,她们要适应这种“不确定性”的环境,她们要让自己更具有不可替代性,要持续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

这对孩子而言,比起父母这一代人,必定带来的是更多的挑战和压力,与之同时带来的是,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危机的同时,总会遇到一些机遇。就如同今年,虽然对很多人和企业来说,都是危机,黑天鹅事件,但依旧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直播人员,抓住了直播的风口。

我们家长,需要认识到未来的社会环境,变化快是正常的,这需要孩子更多的思考性和创造性,我们在教育孩子中,也要引导孩子思考性学习,不做只会做题的书呆子,拥有独立的思想和想法,让他们能适应未来的社会。

这个VUCA社会,不进则退,只能努力向前。

清华教授讲关于孩子教育的演讲被热议:未识底层苦,感同身受难

我们要求孩子努力,但不是努力就一定是第一名、第二名,毕竟不是所有孩子都有学习的天赋,都会考试得满分。我们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给孩子定一个适合的计划,定一个让孩子垫垫脚能够得着的目标,让她懂得想取得成绩,那就努力学到自己能达到的水平。

在关注孩子成绩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对比成绩而言,更需要关注的是孩子学习中的学习习惯是否良好、是否对事件有坚持的动力、是否品性善良热爱生活等。这些才是孩子未来立足于社会的本钱。

整个社会环境处于高压力情况下,家长和孩子都变得更加不容易,我们更需要好好呵护自己的孩子,知道努力又拥有踏实、努力上进、思考、有同理心的孩子,即使暂时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相信这样的孩子,只要找到自己的擅长点、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热爱生活的心,照样会收获很多的幸福感。这以后的生活也差不了。

所以,我们让孩子努力,即使以后还是会有差距,但却不会有遗憾。 而在努力追赶的过程中,孩子也体验了拼搏的意义,为其未来的人生留下一笔值得记忆的财富。

这就是我们普通父母的想法:

孩子学习天赋或许一般,但努力学习的态度不能丢。 我们希望孩子通过努力,跳出底层,让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底层   思考性   孩子   清华教授   感同身受   英国   不确定性   普通人   穷人   家长   父母   成绩   努力   未来   环境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