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式育儿:妈妈得了抑郁症,即使走出来,孩子教育依旧是个问题

文|橙果妈妈

图|网络

最近,跟邻居聊天听到闺女同学家庭的一个情况,感触还是挺深,从孩子教育方面来跟大家聊一聊:

简单说一下这个同学家庭情况,她的家庭属于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同时也是一个丧偶式育儿家庭教育模式。

这是啥意思呢?

这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因为爸爸长期在外地打拼事业,每隔2-3周回家过个周末,然后其他时间均在外地。

长期以来,都是妈妈在家里,负责孩子里里外外的衣食住行,还有两个孩子的教育、学习辅导、日常玩乐等所有的要求。

丧偶式育儿:妈妈得了抑郁症,即使走出来,孩子教育依旧是个问题


随着两个孩子都进入学校学习阶段,妈妈的时间变得更加不够用了,每天不仅仅白天负责孩子的一日三餐、家务工作,晚上孩子放学后,还需要看孩子写作业、调节两个孩子打闹矛盾、监督孩子看手机和电视频次时间、监督孩子完成学校教育平台作业、辅导班的接送和作业,还有关注孩子的运动等。

最让人崩溃的是,做这些事情,都是妈妈自己一个人在做,没有人帮忙,也没有人搭腔,最让妈妈崩溃的是,孩子的爸爸似乎一直没有长大,孩子都长大上学了,但孩子爸爸还是玩心很重,即使偶尔回到家,还是需要先拿出时间跟朋友吃饭聚会,如同单身时生活一样。吃饱喝足回到家,都是沙发上一躺,陪陪孩子,呵呵,哪有时间呀!

丧偶式育儿:妈妈得了抑郁症,即使走出来,孩子教育依旧是个问题


而孩子一旦学习不好,那么倒霉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孩子的妈妈:“每天在家就照顾个孩子,孩子学习还这个样,你能干点啥?”


是呀,就是这样的爸爸,他天真的认为:我每天在外辛辛苦苦赚钱,当妈的光看个孩子写作业,这么简单的事情,咋就做不好呢?

而同学的妈妈,就长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下,本身性格上就有些沉默,与此同时,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处于下滑状态,班主任私聊了家长好几次,让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妈妈每天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又没有跟人进行诉说,时间长了发现自己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产生过轻生念头,后来经过检查确诊为抑郁症。

丧偶式育儿:妈妈得了抑郁症,即使走出来,孩子教育依旧是个问题

那么,后来家庭和孩子是什么情况了呢?我们一会再说。

我们先来聊聊全职妈妈,面临丧偶式育儿这个情况该怎么办?

首先,妈妈要认识到爸爸做影子爸爸,可能带给孩子的坏处。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经说过:”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一辈子都要做好一位父亲。“

他曾说自己最骄傲的一件事是:即使在长达21个月的总统选战中,也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女儿的家长会。

是的,奥巴马夫妇一直都特别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即使再忙也忙里偷闲陪伴孩子玩耍、聊天、出息活动等,而两个女儿也的确优秀,大女儿考上了哈佛大学,小女儿考入了美国排名前十的常春藤盟校——密歇根大学。

丧偶式育儿:妈妈得了抑郁症,即使走出来,孩子教育依旧是个问题

孩子的教育是需要父母双方共同来养育和陪伴的,离开了爸爸的陪伴和教育,那么对于孩子而言,就如同少了半只翅膀,对于孩子性格的发展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比如:缺乏安全感、孤僻、对自己不自信、内心感到孤独等,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等等。

到了青春期阶段,可能还会出现一些青春期方面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家长给与关注。

其次,好得教育,需要让爸爸参与孩子的教育中。

我们要知道现在整个教育的大环境已经变了,从现在这个教育的大环境来看,孩子的教育是很多家庭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希望孩子通过教育改变阶层,为了将来少吃苦,也成为很多家庭父母心照不宣的想法。

丧偶式育儿:妈妈得了抑郁症,即使走出来,孩子教育依旧是个问题

我身边这些年,也有很多妈妈,在权衡家庭教育和事业发展之间,在考虑家庭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等,最终选择了回归家庭或以家庭为重,这样看每个月收入就是减少了,但如果从长远看,陪伴的教育,所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却是足够积极有效和有意义的。

现在孩子面临的环境和社会的变化,跟我们父母那个年代、还有我们童年那个年代是截然不同的。父母的想法自然也要跟上。

网上有句话说得好:妈妈的情绪和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家庭的风水。父亲的格局,决定了家庭的方向。

孩子的教育,必定是需要父母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最好的效果。父亲是孩子在人生中接触的第一个男性形象,他肩负着帮助孩子更好了解世界、开拓眼界的责任。从爸爸身上,孩子容易学到勇敢、决断和理性逻辑的性格特点。

丧偶式育儿:妈妈得了抑郁症,即使走出来,孩子教育依旧是个问题

最后,妈妈要爱自己,认可自己对于孩子教育长远意义。

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你全职在家辅导孩子,是否会觉得自己不上班,没有收入,就感觉到没用安全感?感觉自己没有实现自我价值了呢?

如果这么想,那么在家育儿,可能妈妈也是患得患失,或者从内心上,对自己极度不自信。

其实,大可不必。

我们要认识到,陪伴孩子本身也是一个自己内修和成长的过程。陪伴孩子也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孩子的成长就是短短的几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晃就过去了。而这段时间,孩子得到足够的陪伴,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

而妈妈在这个阶段,收获了育儿的经验、收获了孩子的喜爱、收获了情绪的提升和处理问题的决断,还有规划自己的下一阶段人生,这何尝不是一个前进的阶段呢?如果从中再学习,发展出自己的副业,那么又何尝不是一个更美好的开始?

丧偶式育儿:妈妈得了抑郁症,即使走出来,孩子教育依旧是个问题

所以,妈妈要心安理得的享受当下跟孩子一起的时光,亲子关系的甜蜜与来自孩子的爱,是最好的礼物。随着妈妈相信和信任自己,伴随孩子的长大,妈妈也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用于自己的成长。

妈妈,只有将自己从“无私奉献”“为母则刚”等完美母亲的执念中走出来,承认自己也会情绪失控、也会焦虑和烦躁、也需要别人的认可等,从内来梳理自己的情绪、来认可和爱自己,才能拜托压抑和委屈的情绪,才能再次得到成长和重生。

只有妈妈爱上了自己,才能有个平稳的情绪,来照顾好孩子,来给孩子一个好的引导。 所以,全职妈妈也罢、职场妈妈也罢,教育孩子就理直气壮的认可自己的价值就好。没有人可以随意指责妈妈,毕竟辛苦的背后不是谁都看得到。

丧偶式育儿:妈妈得了抑郁症,即使走出来,孩子教育依旧是个问题

而孩子同学的妈妈呢?现在,已经在家附近找了一份工作,从以前的对外诉求,改为对内修行,整个人的情绪越来越好。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改变了策略,但可惜的是,在妈妈患抑郁症治疗期间,孩子受管很少,目前学业班级垫底,还是受到很多影响,唉。

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共同的努力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巴马   妈妈   孩子   作业   决断   情绪   父亲   爸爸   父母   阶段   同学   情况   环境   时间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