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3年就做出了“中国好书”,这个年轻编辑有话说

工作3年就做出了“中国好书”,这个年轻编辑有话说

文/赵阳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文约2800字,预计7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工作三年,责编的第十本书即入选“中国好书”,这个编辑不简单。这部可以“随便翻翻”的书又是如何融汇书法界泰斗几十年教学与实践思想,成功地将作者、设计师和编辑融为一体的呢?

工作3年就做出了“中国好书”,这个年轻编辑有话说

2021年4月23日,2020年度“中国好书”揭晓,我责编的《书内书外:沈鹏书法十九讲》有幸入选。作者沈鹏先生是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编审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沈先生从事出版工作四十多年,又是当代书坛四十年不平凡历程的领导者、参与者。书稿是从其几十年的书法教学和实践中精选而出,漫谈式地表述了他书内书外的人生。沈先生从“书学”的概念讲起,讲想象力,讲诗歌与书法,讲书法的“美”与“丑”,谈古今,论中西,词锋雄健,汪洋恣肆。

工作3年就做出了“中国好书”,这个年轻编辑有话说

沈鹏

这是我工作两年多责编的第十本书,作者既是出版界又是书法界的泰斗,让经验不多的我不得不有压力。同时,这部书也比较特殊,中间有一个策划方,策划方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因此我需要与小组中的多人密切沟通:内容选择、排版、拍图或修图、采访等,与不同的人交流。除几次出版会议和多次的微信语音、电话沟通外,工作小组群中有上千条的信息,还有与不同的人数十条至数百条的私信交流。

这部书出版后,迅速受到各界的关注,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图书馆即购买了数百本,作为学院的书法教材和必读参考书。北京大学出版社王明舟社长也给予很高的评价:“《书内书外》这本书汇聚了沈先生几十年的书法教学和实践的思想,强调书法要回归本体,强调功夫在书外,强调艺成和德成,它传播的正是今天很多人忽视的但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一直崇尚的艺术和人生要达到的境界。”

工作3年就做出了“中国好书”,这个年轻编辑有话说

多人合作:凝聚大家的心血

《书内书外:沈鹏书法十九讲》是“民生人文丛书”(民生书法基金会策划)之一,已经出版的还有叶嘉莹先生的《几多心影:叶嘉莹讲十家词》,即将出版的是楼宇烈先生的《悲志双运:楼宇烈讲中国智慧》。民生书法基金会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这部书稿在由徐丹丽老师交给我之前,已经有一个基本的框架和梳理。小组的负责人是萧丽老师,特约编辑是衣雪峰老师、韩少玄老师,设计师是赵妍老师,日常事务是亢小娟老师负责。因此,除了出版社的三审三校流程外,其他相关老师也都审校了数遍。

萧丽老师是民生书法基金会的秘书长和丛书的主编,也是跟随沈鹏先生多年的弟子。她对沈先生的书学思想和生活点滴都非常了解,她在后记中说道:“先生上课时通常要带上一张字、一首诗或近期看到的一份新闻报纸,悠悠然地开始讲点什么。”这一下就让读者“回到”当时上课的场景,沈先生讲课是不用稿子的,都是自由发挥。为使沈先生的语气、神情、课堂氛围跃然纸上,令人有亲聆师授之感,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尽量保留了他漫谈式的表述。十九讲每章的标题与小标题主要是由衣雪峰老师来添加的,他是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博士,标题都是他从讲稿中择意而注,我在后期编辑中与他沟通并加以修订而成。比如大标题“书学”“松与紧”“美与丑”,小标题“连体”“繁简”“战掣”“照应”,既简单凝练,又体现了专业性。韩少玄老师是《中华书画家》编辑室主任,他从大量的沈先生书法作品中筛选出一些佳作,沈先生有些相同内容的书法作品曾写过多遍,我们在选图时都会仔细比较以便选出更好的作品供读者来欣赏。同时,他非常留意书法作品的释读,更正了几处关于行草书的释读讹误。

工作3年就做出了“中国好书”,这个年轻编辑有话说

全书的整体设计比较素雅,采用裸脊锁线装订,可以完全铺开,便于读者欣赏书中的书法作品。内封使用了沈先生书写的行草书《王国维论治学三境界》,灰色腰封上则使用了沈先生亲自题写的行书“书内书外”书名。与日常的书法创作一样,“书内书外”也体现出他一贯的“宏扬原创,尊重个性”,第一个“书”字使用的是繁体,第二个是简体,显然比皆是繁体或简体要好很多。为了与素雅的封面和墨色的书法作品相契合,书中的部分插图调成了单黑色。有些地方讲到书法作品的某个单字或局部时,会以小图的形式放置在页面的两边留白处,这样既不会影响整体的排版,也使得版面具有丰富的变化。赵妍是一位非常有想法和认真的设计师,除书稿的排版设计外,她在每次的修改过程中都会去思考我的每一处修改是否合适,是否误读了作者的原意,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工作3年就做出了“中国好书”,这个年轻编辑有话说

这部书稿虽然是我责编的,但是凝聚了众多人的心血。此书荣获2020年度“中国好书”,也是大家的功劳,就像沈先生所说:“作者、设计师和编辑融为一体了。”

多次拜访:一部可以“随便翻翻”的书

与我责编的其他学术专著不同,《书内书外:沈鹏书法十九讲》跨越时间长、涉及范围广,收录的是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讲稿,我在初审时仍存在非常多的问题。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内容前后重复,作者在讲演时并没有想到能够出版,当我们把十九讲内容汇聚在一起时,这个问题就非常凸显。这里面又存在两种情况:其一是,前后讲的一些内容基本一致,这种情况我一般只保留一处或将几处内容合并在一起;其二是,前后使用的事例相同但侧重点不同,这种情况我会酌情删减后面的内容。在初审时,我把要进行大的修订和删减的地方都做了整理,以便去拜访沈先生时当面来咨询。

沈鹏先生已九十高龄,近年深居简出但也极其繁忙,除了日常的书法创作、展览外,还有很多的应酬。因此在出版过程中我们很少去烦扰他,每次都是把一段时间内的问题汇总在一起,再去拜访请教。沈先生是一位资深的出版人,他很重视也很懂出版工作。沈先生的助理有次就问:“你们给先生编的什么书?这段时间先生每天都在看,一看就是一上午,不动地方。”等我们去拜访时,他都会把他看的那份书稿拿出来,上面用笔标注了各种问题,大到内容的删减和调整,小到病句、错字。有时,他还会写上“请大家来定夺是否保留”的语句。

还有一次是去采访,让我对沈先生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书中的很多内容。采访中,沈先生始终是以一种宽博融通的眼光来讨论问题:从书法谈到科学,他会关注爱因斯坦,会看霍金的《时间简史》,会去通过理解科学的思维来认识书法;从书法本体谈到出版本体,他认为书法的本体是形式,出版的本体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传播一种先进的思想;从书法谈到教育,他认为书法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兴趣,要强调共性和个性。

沈先生一直在强调:“这本书的内容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批评,公开的批评也没关系。”先生睿智包容的治学态度,开放多元的审美理想深受当代书家和学人的敬仰。希望《书内书外:沈鹏书法十九讲》能够成为鲁迅所说的“随便翻翻”的一本书,大家可以用一种轻松的心态来获得一种真正的知识。

工作3年就做出了“中国好书”,这个年轻编辑有话说工作3年就做出了“中国好书”,这个年轻编辑有话说工作3年就做出了“中国好书”,这个年轻编辑有话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中国   北京大学出版社   编辑   小标题   书稿   书法作品   本体   责编   好书   书法   民生   设计师   思想   老师   年轻   作者   内容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