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利润75万元,这个社科出版品牌想成为一种样板

人均利润75万元,这个社科出版品牌想成为一种样板

本文约3500字,预计7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一个社科出版品牌,4年出版了23种书,本本契合社会热点。这种预见能力是怎么炼成的?除此之外,同样令业内关注的还有该品牌的“学术共同体模式”,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译者团队和编辑团队的人才培养问题,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人均利润75万元,这个社科出版品牌想成为一种样板

一个4年出版了23本书的品牌,近年来受关注度颇高。每一本书几乎都把握着彼时的热点,但这些书又早在两三年前就已经签下。这种“锚准预见”的能力是如何炼成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简称“华东师大社”)社长王焰这样解读这个出版品牌:“薄荷”给人一种清新、醒目的印象,“实验”则有探索、前瞻的意味。

人均利润75万元,这个社科出版品牌想成为一种样板

华东师大社社长王焰

据华东师大社副编审、社科事业部主任、“薄荷实验”策划人顾晓清介绍,这个品牌希望“做一本是一本”,从外观上看不具有统一性,但每本书都有独特的生命和气息。从社会效益方面来看,已获得2次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2次“单向街图书馆年度文学奖”,全品牌入选多所双一流高校社科专业指定书目和课程阅读材料;“经济效益方面,能够自力更生”。

作为华东师大社旗下的社科出版品牌,“薄荷实验”依托于既有优势,以社会学、人类学相关图书为主,《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香港重庆大厦》《人行道王国》《末日松茸:资本主义废墟上的生活可能》(简称“《末日松茸》”)等都是其代表性产品。

人均利润75万元,这个社科出版品牌想成为一种样板

“薄荷实验”编辑在市集练摊

新图书品牌的起步有多难?

启程是一个充满发现的过程,顾晓清提到,“薄荷实验”的前3本书是她还在华东师大社北京分社时策划的,2017年华东师大社组建社科事业部,“薄荷实验”就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部门里的其他产品线相互呼应,打造自身的品牌效应。

作为一个专业背景为“中文+传播学”的编辑,顾晓清关注知识生产和流通,并拥有一种持续的跨专业好奇心,提倡问题导向的认知模式,不囿于现代学科细分。这也成为“薄荷实验”筛选选题的方式,不从某学科的建壁垒者角度出发,而是从现代最关切的问题出发。

初入华东师大社时,顾晓清主要做教育类图书选题,渐渐地,她认识到教室里的不少问题根源在教室外面。华东师大社2001年以来推出的一套影响力理论译丛给了她很大启发,《被压迫者教育学》《教科书政治学》《一个叫做学校的地方》等图书,让顾晓清看到通过教育问题驱动或打开许多面向不同层次社会讨论的可能性。

人均利润75万元,这个社科出版品牌想成为一种样板

华东师大社北京分社的产品线方向是教师教育用书,在专业板块之外嫁接一个新的社科品牌,多少是有些难度的,好在顾晓清当时已策划了不少加印十几次、销售过十万册的图书,具备放手尝试的条件。

王焰也表示,在学术出版日渐呈现出大众化及跨学科趋势的背景下,“薄荷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华东师大社在该领域进行探索的先锋,“当然,有这样一位有志于此的编辑很重要,社里要给予她充分的自由和信任。”

内部支持有了,外部困难却接踵而至。顾晓清说,刚开始“谁都不认识”:买版权时没有社科领域的外方辨识度,书印好了渠道采购也不了解新品种,给不了资源位,“只能白天做营销,多方打交道;晚上找选题、看稿。出差就拎一箱子样书出去,变身为一个行走的讲书机,和网店、书店采购做推介。但书店人员流动性大,有时候刚熟悉了的采购,突然换人了,又得从头再来。参加馆配会时,有‘薄荷实验’编辑站摊的下午,采购量都会明显出现‘峰值’,因为懂书,让各地采购老师印象深刻。出差回来,外出编辑再开会复盘,把‘一线的炮火’分享给书桌前的编辑,讨论会细化到纸张、装帧甚至字体。”

在选题策划方面,顾晓清表示,既要相信“重要的问题值得反复讨论”,又要看到“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解读”。学术出版跟大众出版不一样,没有那么多书探和经纪公司,编辑只能训练自己的眼光,没有捷径。

“就是从一个领域的经典文献读起,再拓展到前沿。这种读法跟做纯粹的学术出版又不相同,有时要倒回去推演,一篇论文/一本书何以传播开来,遇到过哪些阻碍,碰到哪些‘运气’。”顾晓清说,三四年做下来,编辑们几乎是又读了一个专业。这样做出来的选题自然得到了市场和读者的认可。

有独立书店的店员称,近两年人类学大热,相关图书持续出版,但说到“好看的民族志”,都会先想到“薄荷实验”。也有媒体人表示,每当热点事件发生时,几乎都可以在“薄荷实验”的书中找到智力资源。“薄荷实验”能够提供一个可靠的文本,顾晓清说:“我们出版的多是博士论文,还能提供一批可靠的青年学者,学术共同体模式初见成效。”

学术共同体发轫于无心,以书会友让“薄荷实验”也成为青年译者之间的桥梁。“薄荷实验”提供了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后,有些青年学者在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上也多有斩获。

每年夏天都是编辑部最热闹的时候,众多实习简历纷至沓来。那些在武汉、广州、北京、香港、加州、伦敦等地求学的年轻人,怀抱着对出版业的热望,来到上海,来到“薄荷实验”感受与学术出版的联结。“上周刚有个实习生跟我说在东京的一家出版社找到了工作。”顾晓清介绍说。

“薄荷实验”希望把学术做得更有趣一些,她认为,“薄荷实验”跟加州大学出版社旗下的公共人类学系列算是内容上的同类,跟HAU出版社、Berghahn出版社等独立学术出版机构是理念上的同类:致力于用学术回馈社会,通过扎实的研究来理解人的处境、社会多样性,在理论的应用中促进平等和宽容。

回应社会关怀的才是好选题

有人这样评价“薄荷实验”的选题,看起来很平静其实暗藏风暴。顾晓清认为,“暗藏风暴”的属性其实就是社会关怀。从研究上来说,“薄荷实验”的不少选题都来自参与式观察,是一种“深刻介入的人类学”,或者说“有担当的人类学”。这涉及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学对“书写者权利”的一种反思,不仅强调客观中立,而且是有奔走、有呼吁,主张与被调查者分享人类学家的理解,同时彰显对被调查者的尊重和关怀。

说到“薄荷实验”近年来最受关注的一本书,应该就是《末日松茸》了,该书出版于2020年7月,目前已加印5次。这本书的版权是2018年签的,当时也有国内其他出版机构在竞价,预计报价不低于5位数,顾晓清说:“我们当时不想砸钱去拼,就写了一封长长的柔情蜜意的竞价说明,后来幸运地获得了作者的信任,拿到了版权。”

人均利润75万元,这个社科出版品牌想成为一种样板

书上市时正值疫情,“薄荷实验”在线上组织了20多场主题读书活动,从高校到白领,从人类学专业到出圈,部分活动的参与者超过千人。年末,“随机波动”等有影响力的播客也对它进行了年度推荐。这本书很难速读,但就是这种有点跳跃的阅读,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了有接触、有摩擦的伙伴关系,这也正是这本书最想传达的希望所在。

人均利润75万元,这个社科出版品牌想成为一种样板人均利润75万元,这个社科出版品牌想成为一种样板

该书的编辑推荐里写道,“实际上我们对于社会生活的想象,对于差异的容忍度和理解,一直是建立在和不同的人,不同的非人,不同的物种打交道、相遇的基础上。追问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计算要如何明智地利用资源,而是追问什么生活才合乎人的自然或者本性”。有读者认为,《末日松茸》是“薄荷实验”迄今为止最热情洋溢的一本书。当然,水彩处理的流星纸封面也给这本书的文艺范儿大大加分。

前瞻的意义在于成为某种样板

提到品牌运营的心得,顾晓清说:“经验都是一层一层叠加的,就像立体画一样,得一遍遍地上涂料。”她体会更多的是,要和不同领域的人多交流,思想的碰撞比达成一致更有意义。“每本书和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不要着急。”

人均利润75万元,这个社科出版品牌想成为一种样板

“薄荷实验”丛书明信片和“薄荷实验” 学术大师徽章

人均利润75万元,这个社科出版品牌想成为一种样板

“薄荷实验”定制贴纸

谈及之后的规划,顾晓清表示,一方面要继续做好学术出版的本职,积极发掘有潜力的青年学者,为他们提供现阶段最需要的帮助,和他们共同成长。“要帮助别人的前提条件是自己日渐强大,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考虑提升品牌影响力,而不是为了提升而提升。所以我们会参加学术讲座、论坛、会议,与潜在的作者、读者当面沟通。”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学术出版和大众读者的桥梁,到读者身边的书店去,“我们相信在地化和好邻居的意义”。

今年以来,“薄荷实验”一方面延续了对多物种民族志的关注,在《末日松茸》之后推出了《病毒博物馆》和《成为三文鱼》,这两本书分别来自法国、挪威,与平时看到的美国人类学家的民族志写法不太一样:不是通过特定文化区域的田野调查得出有关人类精神的普遍问题,而是从环境或灾难的哲学问题出发,走向科学论辩的社会学,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展开人类和非人类关系的考察。

人均利润75万元,这个社科出版品牌想成为一种样板

另一方面则在讨论道德转向,从关注规范与义务转向重视日常伦理以及道德主体的反思判断能力。刚刚出版的《培养好孩子》就是作者基于在一家中产私立幼儿园的田野调查写就的。接下来,还要推出《金钱的社会意义》《依海之人》等。

人均利润75万元,这个社科出版品牌想成为一种样板人均利润75万元,这个社科出版品牌想成为一种样板

在更远的将来,“薄荷实验”这一社科图书品牌被顾晓清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社会科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更多取决于它所体现的道德关怀,而不完全是它所产生的技术效益或拿到了多少研究经费。

人均利润75万元,这个社科出版品牌想成为一种样板

与此同时,在智识谱系中发现纯粹的快乐,和同道交流时得到的莫逆于心,都是难得的幸运。“但如果说到职业理想,我更希望以‘薄荷实验’为样板,逐步探索国内学术出版的国际标准,和更多品牌携手帮助更多的学科或领域进行扩展,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平等交流,不必再亦步亦趋地跟着某把‘内卷’尺子。”

人均利润75万元,这个社科出版品牌想成为一种样板人均利润75万元,这个社科出版品牌想成为一种样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品牌   华东师大   热点   人类学   共同体   薄荷   样板   末日   利润   意义   学术   读者   编辑   领域   采购   社会   图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