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在出版之前走了多少错路?大概只有编辑知道

一本书在出版之前走了多少错路?大概只有编辑知道

文/王佳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约3100,预计9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当市面上被“玩”坏了的书口设计,遇上一位入社刚满一年的新编辑;当一本严肃的社科学术类图书,变身为出版社会员的专属定制产品,哪些奇妙的做书故事正在发生?

一本书在出版之前走了多少错路?大概只有编辑知道

“你想不想尝试一些特殊的书籍制作?”几个月前,领导问我这个问题时候,距离我正式入社刚好满一年。我知道,他指的是目前市面上已经被玩“坏”了的书口设计。

从2020年开始,图书加工业态不断升温。书口刷边、喷绘、毛边,到镭射、金卡、藏书票,再到毛边+刷边、镭射+金卡、毛边+刷边+洒金的复合工艺,各家出版社通过改良和创新形式,实现了一些特殊的书籍设计可以被批量化生产。市面上,这类书被用来塑造图书品牌形象、展示图书加工技术,部分读者将它视为纸质书对比电子书的优势所在,甚至预言它是蝴蝶的翅膀,将扇动未来纸质图书产业的浪潮。

相较于正常工序印刷的书籍,在某种层面上,它的审美、工艺和风格导向突破了书籍的功能性,但给了出版行业更多想象的空间。

“那我们就试一试吧。”我毫无准备地答应了。

当时手头上正在编辑的《爪牙》,凭借其优质的内容,成为我们尝试的首选。在与市场部充分沟通后,我们将受众群体主要定位在会员。原因有二:一是市场部与会员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基础,二是会员的包容和支持给了我们更多的试错空间。从设计到选料,从样品再到成品,再到成品无可替代的那一个点(我们可以做到最好的那一个点),可以说,市场部与书打交道的“经验”,赋予了《爪牙》会员定制版更多的可能。

时间的味道:《渝城图》和《爪牙》的相遇

制作方案基本确定,《爪牙》会员定制进入了如何实际操作的阶段。首先是封面整体调性的把握和确定,我们当时没有明确的思路,只是觉得封面承载的内容要足够大,可以展现那个时代的风貌。

“每个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们的文明”,我想,这是策划人刘老师想借用书籍设计,来传达的理念和态度。他策划的书籍,偏爱以公版古画(尤其是反映城市居民生活图景的老地图)作为封面主设计。

基于《爪牙》自身的内容,刘老师推荐了《渝城图》。《渝城图》,是一幅记录晚清重庆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状况的老地图,其绘制时间应在1860年到1886年之间,此图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一本书在出版之前走了多少错路?大概只有编辑知道

渝城图—清代巴县衙门局部

图中重点标注了码头、商帮、寺庙、城门和衙署等信息,数以百计的挑夫、轿夫、纤夫、船工、衙役行走其间,打铁街、鱼市口、磁器口错落有致,整幅图像个长镜头,连续的,不切割,铺张有元气。

以整幅《渝城图》作为设计的底图并不现实,为了呼应《爪牙》一书的主人公:清代巴县县衙的书吏与差役,我们截取了《渝城图》的一部分,即巴县衙门局部图。

古画赋予书籍一种独特的时间调性,像在“讲故事”,自成一套叙述方式。我们觉得,设计师的发挥,应是设计语言与古画之间的复调想象,而不是过多的“炫技”,破坏其叙事质感的完整性。所以,在《爪牙》的设计上,克制,成为我们和设计师的共识、审美。

设计师秋萍老师仅设计了一个白底的碎纸状图块,将其作为标题处,对封面其余的部分附以图书的基本信息(英文书名,丛书名等),看上去像是《渝城图》缺失了一块。历史就是这样,好像总得缺那么一两块才完整。

到了具体操作层面,最早定下的是印刷工艺。标题采用烫金,这是我和设计师、技编老师一拍即合的选择。但技编老师提醒,书籍上的烫金,会随时间变淡、剥落,慢慢变成银色,直至只剩下一层浅浅的印记。

“大概多久会掉?”我问。

“十几年,二十年,可能掉得更快,也可能留得更久。”技编老师回答。

“那没事,这不属于我们技术上的问题吧。”我半开玩笑地回答,心里暗想,历史小人物的命运大抵也是如此。清代距今百余年,这些小人物(《爪牙》中的书吏与差役)永远在那里,不被人书写的话,倒像是历史欠他们的。

恰当的“纸张”

接着,就是漫长的封面选纸过程,为了贴近《渝城图》的气质,我们选择用布。相对而言,布的成本是纸张的数倍。另外,《渝城图》的图案繁复,虽然整个色调偏暗黄,但画面色彩的细节很多,红的砖瓦、褐的墙、青黛的山河,因此,布面并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一般市面上的布面书籍,封面大多是纯色,通常以烫印点缀)。

但布更契合这本书设计语言,叙事性更强,有历史的质感,同时给书增加沉稳的气质,手感也更为丰富。确定了用布的大思路后,为了尽可能呈现《渝城图》的整体细节,我们排除了粗麻布,考虑的大多是纹理细密的布样,樱花布、素棉装饰布、经典棉……为了减少布面本身色彩对印制效果的影响,布面颜色我们希望白一些。经过反复考量,纯白色经典棉成了我们尝试的首选。

布上机打样的难度比我们想象的更大。布自身容易起卷,尤其是长途运输后,印厂师傅需要先把布裁切成上机的尺寸,再花大量时间压平布面,保证布面接近纸张的平整度,才能进入印刷机(但布在进入印刷机之后,也会存在再次起卷的现象)。我们对着显示器的《渝城图》,不断调试布样色差,前前后后,打了7次样,损耗近百张布。

一本书在出版之前走了多少错路?大概只有编辑知道

上机打样的部分布面

书口印刷:守住“做书的本分与文字的尊严”

而最大的难题,是《爪牙》会员定制的书口印刷。我们原定的方案是“喷金+图案”,在金边上印刷书吏与差役的剪影,剪影从上下书口分别出发,到中间的县衙汇合。但金属的附着力较差,导致覆盖在上面的印制图案容易掉色。我和技编老师联系全国不同印厂,进行了5次打样实验,均以失败告终。

一本书在出版之前走了多少错路?大概只有编辑知道

《爪牙》会员定制—原定的设计方案

一本书在出版之前走了多少错路?大概只有编辑知道

失败的书口打样

在济南书展上,我们遇到印刷工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爱德印刷厂,他们看了我们的设计后,向我们展示了类似的样品,在他们的技术处理下,金属上的墨色可以维持较长一段时间,但脱落依然不可避免。如此一来,我们试图寻找的出路,更加渺茫。

大多数书籍在拥抱自己的最终模样之前,都走过很多错路,尽管有些错误避无可避。在那些毫无意义的“残次品”和高昂的打样费用面前,我只能说,我们拥有了良机,却没有做好准备。发货时间临近,我们团队一度想过放弃书口印刷,仅以布面烫金的80分面貌,出品《爪牙》会员定制,但思来想去,还是为了趋近100分而顶着各方压力,去守住“做书的本分与文字的尊严”。

在某次直播中,一本关于日本樱花的书引起我的关注。这本书设计最大的亮点是一体化,书口不再单独设计图案,而是采用封面的樱花图,并且书口印刷的色差,该出版社控制得非常好,使得整本书浑然一体。这时候,《爪牙》会员定制封面图延展,与书口图衔接的想法慢慢浮现。

和设计师沟通后,她做出的效果图,远超我们预期,《渝城图》的建筑群、河道一直从封一蜿蜒至书口,又与封底相接,好像立体版的《渝城图》。

一本书在出版之前走了多少错路?大概只有编辑知道

修改后的《爪牙》会员定制设计图

“要呈现这个效果,印厂的师傅必须格外细心才行。”设计师叮嘱后,又在平面设计图上标注了相应的位置,尺寸。我们一一核对下印文件,狠了狠心,点击了“发送”。

做一本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书

两周后,我拿到《爪牙》会员定制的书芯样,和营销编辑们比对着书口图案和之前布样的色差,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好像成书已经做出来了,就在这里,就在当下。

不久后,《爪牙》会员定制如约而至,看着它真实地摆在我书桌上,酝酿和完成了自我,我差点忘了几个月前,它只是一个飘忽的想法。它并不完美,却有着第一次尝试的粗糙的可贵。

一本书在出版之前走了多少错路?大概只有编辑知道

《爪牙》会员定制实拍图

我想起之前社里一位编辑说的:“不是所有的书,都耗得起过去的时间,经得住未来的时间,如果相遇了,就当是久别重逢吧。”几个月下来,不能说我们跟随了什么潮流,我们只是寻求了装帧设计与书籍本身吻合的意义。

做《爪牙》会员定制,是因为我们坚信《爪牙》一书有超越设计的东西,即它自身的价值。

细节,是作者白德瑞的偏好和信任,正是通过细节,他走向了整体;通过事件走向意义。比起宏大的历史叙述,他对各色人物更加敏感。在白德瑞笔下,人物都是瞬间的,通过一个举动,他将塑造一个人物,让这个人物被时代的物件所包围,这些人物代表着其奉行的“真理”“规则”。读者无须以是与非的标准,去苛责、解剖书中的书吏与差役,更不用将清帝国的崩塌与之强行关联。这些“爪牙”让那个特定的时代有形可寻,有血有肉,就已足够。

而《爪牙》会员定制,是我们赋予那段历史的一个模样。

一本书在出版之前走了多少错路?大概只有编辑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书口   书吏   差役   巴县   市场部   古画   布面   樱花   爪牙   图案   封面   设计师   编辑   书籍   时间   会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