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以后一定要当心!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看你中招了么?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居全球男性最常见癌症第二位,发病年龄在55岁前处于较低水平,55岁后逐渐升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高峰年龄是70~80岁。家族遗传型前列腺癌患者发病年龄稍早,年龄小于55岁的患者占43%。前列腺癌绝大多数为腺癌(约95%),少数为鳞状上皮细胞癌或移行上皮癌[1]。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尿血”“癃闭”“淋证”“积聚”等范畴。

50岁以后一定要当心!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看你中招了么?

诱发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

前列腺癌常从腺体外周带发生,确切病因尚未清楚,一般认为与体内雄激素和雌激素平衡紊乱有关,并与种族、遗传、年龄增长和饮食有关。诱发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具体如下:

(1)饮食和营养:高脂肪饮食是诱发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亚油酸常与前列腺癌有关,而来源于鱼和奶制品的脂肪则影响较小。前列腺癌与总脂肪、胡萝卜素、硒、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摄入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特别是视黄醇可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2)遗传因素:一项Meta分析报道,有一个一级家属患前列腺癌的男性,其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升高1.48倍,有多个一级家属患前列腺癌的男性,其发病风险升高3.39倍[7]

(3)性活动因素:现有证据表明,射精频率、性伴数量可能与前列腺癌发病有关。射精频率大于21次/月者较4~7次/月者的前列腺癌患病风险更高。一生中性伴侣数量超过7个的男性比小于3个的男性前列腺癌患病风险高出一倍[9]

(4)化学因素:前列腺癌与镉元素有关,导致前列腺癌的原因主要是吸烟和职业接触镉元素,长期从事化工、染料、橡胶及印刷等职业者,接触镉元素的机会增多,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也较大。

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

(1)症状早期前列腺癌一般无症状。进展期病人出现排尿困难、刺激症状;超过3/4的前列腺癌患者会出现骨转移,大约50%的患者初诊时即有骨转移的发生[6]。骨转移病人可出现骨痛、脊髓压迫症状、排便失禁等。

(2)体征直肠指诊可触及前列腺结节。淋巴结转移时,病人可出现下肢浮肿。脊髓受压可出现下肢痛、无力。

50岁以后一定要当心!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看你中招了么?

前列腺癌的转移途径

(1)直接蔓延。前列腺癌穿过被膜向周围扩散,浸润邻近器官,精囊、输精管、膀胱及盆腔内器官都可受到累及。

(2)淋巴转移。前列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最早发生在闭孔及腹下淋巴结区,经髂内、髂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可延及下腔静脉、纵隔及锁骨下淋巴结。癌分化越低则淋巴转移率越高,预后效果不佳。

(3)血行转移。前列腺癌的血行转移最为常见,癌细胞随血运行到骨骼、肺、肝、肾及肾上腺。前列腺癌转移以骨转移为多见,依次为骨盆、腰椎、股骨、胸椎、肋骨等;其次为肺转移,前列腺癌死亡者中,有肺转移的患者约占30%。

前列腺癌的分期及分级标准

2020版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前列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推荐使用TNM分期方法对前列腺癌进行分期(表1),使用国际泌尿外科病例学会2014系统对前列腺癌进行分级(表2,图1)[4]

表1 前列腺癌TNM分级方法

T(原发癌瘤)

N(区域淋巴结)

M(远处转移)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1:临床表现不明显不易发现的肿瘤;

T1a:组织学检查偶然发现的肿瘤,占切除前列腺组织的5%以内;

T1b:组织学检查偶然发现的肿瘤,占切除组织的5%以上;

T1c组织学活检证实的不易发现的一侧或两侧的肿瘤;

T2:肿瘤可见,局限于前列腺;

T2a:肿瘤累及前列腺一叶的1/2以内;

T2b:肿瘤累及范围大于前列腺一叶的1/2,但仅累及前列腺一叶;

T2c:肿瘤累及前列腺两叶;

T3:肿瘤侵犯前列腺外,但无黏连或者浸润邻近结构;

T3a:前列腺外侵犯(单侧或者双侧);

T3b:肿瘤侵及精囊腺;

T4:肿瘤侵犯精囊腺以外邻近组织(包括:膀胱、外括约肌、直肠、肛提肌、骨盆壁等)或与之紧密固定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区域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M1a:非区域淋巴结转移;

M1b:骨转移;

M1c:其他部位转移,伴或不伴骨转移

表2 Gleason评分与ISUP等级

Gleason评分(Gleason系统)

ISUP等级

2~6

1

7(3+3)

2

7(4+3)

3

8(4+4或3+5或5+3)

4

9~10

5

50岁以后一定要当心!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看你中招了么?

图1 前列腺癌风险等级定义

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

早期前列腺癌的初步诊断包括:直肠指检(DRE)、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检测、PSA倍增时间(PSADT)检测、前列腺组织活检、预期寿命评估及高危突变基因筛查。在前列腺早期诊断中,PSA检查和直肠指检是必要的检查。此外,家族史也是前列腺癌诊断的重要依据,前列腺癌家族史会增加患病风险。

前列腺癌的影像学检测包括解剖影像学和功能性影像学,应用于疾病及其分型的检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及指导。解剖影像学包括平片、超声、CT及磁共振成像,功能性影像学包括骨扫描、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等。

50岁以后一定要当心!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看你中招了么?

前列腺癌的治疗原则

前列腺癌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放射治疗和内分泌治疗,部分患者选择主动监测。放射治疗从照射方式上包括外照射和近距离治疗,从治疗目的上包括根治性放疗、术后放疗、寡转移放疗和姑息放疗。药物治疗方面,新型内分泌药物和化疗药物不断改写治疗指南,为转移性前列腺癌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方式,具体可以关注各国临床指南。目前,早期治疗采用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根据情况补充放疗或内分泌治疗;中期以内分泌治疗及放疗为主,并可手术解除尿道梗阻;晚期常采取内分泌治疗、对症支持治疗。

参考文献:

[1] 裴毅. 新编肿瘤科住院医师问答[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138-139.

[2] 贺海波,宋先仁. 肿瘤科中医特效药膳精粹[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85-87.

[3] 赵辉,潘桂花. 肿瘤的预防与康复护理[M].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553-554.

[4] 方友强,周祥福. 2020版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前列腺癌临床实践指南要点解读[J].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14(6):401-404.

[5] 方友强,周祥福. 2020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前列腺癌临床实践指南要点解读[J].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14(6):405-408.

[6]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前列腺癌学组. 前列腺癌骨转移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2020版)[J]. 肿瘤防治研究,2020,47(7):479-486.

[7] Michał Kiciński,Jaco Vangronsveld,Tim S.. Nawrot. An Epidemiological Reappraisal of the Familial Aggregation of Prostate Cancer: A Meta-Analysis[J]. PLOS ONE,2011,6(10):e27130.

[8] 何立儒,李春媚,刘明,等. 中国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1,28(5):323-337.

[9] 孙殿钦,雷林,蔡颖,等. 前列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2020,29(4):292-29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前列腺癌   精囊   危险   因素   组织学   淋巴结   直肠   泌尿外科   内分泌   前列腺   当心   肿瘤   患者   影像   风险   指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