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的发生可能与你的生物钟有关

卵巢癌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三位,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死亡率居首位,且预后较差,发病隐匿,超过70%的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就已经处于疾病晚期。早期确诊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85%~90%,而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5%~30%。对女性生命健康造成严重严重威胁。

卵巢癌的发生可能与你的生物钟有关

不同时期卵巢癌的临床表现:

(1)有的患者初期仅表现为下腹部不适感,或一侧下腹部有很轻坠胀样疼痛,极易被忽视而错过早期诊断的好机会。不规则阴道出血或异常分泌物增多的表现或月经周期缩短或延迟时,都应警惕,及时就医。

(2)腹部膨胀感,食欲差及不定位的不适感,因肿瘤生长快速,短期内有腹胀、疼痛甚至出现腹水而就诊者不在少数。

(3)压迫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中晚期,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或压迫神经,可引起腹痛、腰痛、坐骨神经痛;若压迫盆腔静脉时会导致下肢水肿;若肿瘤压挤膀胱时会出现尿频、排尿不畅、尿潴留;当肿瘤压挤直肠时则排便困难;当压迫胃肠道会发生消化不良等。

卵巢癌的发生可能与你的生物钟有关

卵巢癌的诊断:

卵巢癌的传统诊断方法有脱落细胞学检查、细针穿刺活体组织检查、B超、CT和磁共振检查等,至于采取哪种诊断方法,由专业医师决定。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肿瘤标志物检查,对早发现、早诊断有很好的使用价值。人附睾蛋白4(HE4)、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腹腔镜检查(此方法可直接窥视腹腔的病变情况,并可采集活体组织做病理检查,其缺点是较大创伤性)。此外,还有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乳酸脱氧酶(LDH)、唾液酸(SA)、放射免疫显像技术和流式细胞仪等。

卵巢癌发病因素:

卵巢癌发病因素尤为复杂,其中家族史是较为肯定的发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生活方式、环境、生于、遗传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此外,高度怀疑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较大、从未服用或短期服用口服避孕药、乳腺癌个人病史、使用激素替代治疗、身高增加和身体质量指数升高等。另外,妊娠对卵巢组织似乎有保护作用,因卵巢癌多发生在未产妇或未孕妇当中。此外,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多并发卵巢癌,这三种疾病都与雌激素依赖有关。月经初潮早、绝经晚、独身、人工流产多和晚育者,卵巢癌患病率较高。

卵巢癌的发生可能与你的生物钟有关

混乱的生物钟可能导致卵巢癌:

卵泡中存在生物钟基因的表达,包括卵泡膜细胞、颗粒细胞和卵母细胞。许多研究表明,生物钟和卵泡发育之间有重要联系。卵巢中生物钟基因表达的时机受卵泡发育阶段的影响。在卵泡发育过程中,生物钟基因表达的节律在原始卵泡和腔前卵泡中不存在,但卵泡发育到早期窦状卵泡时就会出现,并在接近晚期的窦状卵泡或排卵前卵泡时会变得更加稳定。

近年发现,生物钟基因与细胞周期调节有关,卵泡中存在生物钟基因的表达,包括卵泡膜细胞、颗粒细胞和卵母细胞。许多研究表明,生物钟和卵泡发育之间有重要联系。卵巢中生物钟基因表达的时机受卵泡发育阶段的影响。在卵泡发育过程中,生物钟基因表达的节律在原始卵泡和腔前卵泡中不存在,但卵泡发育到早期窦状卵泡时就会出现,并在接近晚期的窦状卵泡或排卵前卵泡时会变得更加稳定。卵巢生物钟不仅为维持正常生物节律所必需,而且可能参与肿瘤的生长和调节,对肿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卵巢癌与女性内分泌关系密切,而女性内分泌受生物钟基因昼夜节律的调节,节律被打破可能导致女性内分泌失调,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现已证实Period基因是哺乳动物体内的关键昼夜节律基因,在维持哺乳动物的正常昼夜节律、肿瘤抑制和体内DNA损伤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Period2基因可能通过抑制P13K/Akt信号通路,促使异常细胞凋亡,抑制卵巢肿瘤血管生成,进而发挥抑瘤作用。

卵巢癌的发生可能与你的生物钟有关

卵巢生物钟是一种外周时钟,接受中央时钟SCN的神经内分泌信号调节。视交叉上核能产生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精氨酸加压素(AVP)。VIP直接刺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神经元活动,精氨酸加压素信号对于GnRH神经元网络的视交叉上核调节至关重要,精氨酸加压素受BMAL1/CLOCK复合物的调节,并以雌激素依赖的方式刺激Kisspeptin神经元。Kisspeptin神经元在生殖中的主要作用是刺激GnRH神经元,将GnRH释放到垂体—门脉系统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对排卵前黄体生成素(LH)的激增是必要的。GnRH促进垂体释放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垂体释放促卵泡激素和LH进入血液,随后作用于卵巢,以促进配子发生和性类固醇生成。性类固醇激素又反馈到垂体和下丘脑,从而调节不同激素的释放模式。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上各种生物钟相互协调和同步以促进正常生殖行为。目前的研究表明,卵巢细胞内的生物钟机制对雌激素的调节是生殖能力的一个关键方面,参与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排卵,以及调控类固醇的合成与释放等。

参考文献:

[1] 黄亮,褚瑰燕,杨公社. 生物钟在卵巢生理和病理中的作用[J/OL].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14[2021-04-20].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1.04.1660.

[2] 杨兴升. 卵巢癌诊疗现状[J]. 中国医刊,2021,56(4):349-352,344.

[3] 高畅,张爽,闻赵燕,等. 轮班工作与卵巢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 肿瘤防治研究,2021,48(3):293-298.

[4] 王德隆,黄宝童,江丽丽. 常见慢性病预防与控制[M].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22-224.

[5] 李翠丽,王朝霞,李莉,等. 生物钟基因Period2对裸鼠卵巢癌移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J].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7,26(3):169-173,17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生物钟   卵泡   卵巢癌   类固醇   性腺   神经元   垂体   节律   卵巢   晚期   激素   肿瘤   基因   细胞   作用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