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炮”是如何养成的

最近网络上一直在讨论“娘炮”的话题。对“娘炮”我也是早有看法,我一直称之为“精神畸形”。今天便也来凑凑热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娘炮”是如何养成的。

记得2011年《学习时报》就刊登过一篇文章,内容是《中国男性青年"女性化"严重 或影响军队战力》。那时候就有有识之士意识到男性女性化已经或将给我们的文化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但遗憾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娘炮”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以致于招致新华社专门刊文来来批评这种文化现象。但莫名的是几小时后人民日报居然也发表了一篇文章来驳斥新华社的观点。

新华社的观点认为: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

人民日报的评论认为,现代社会进一步拓宽了审美的场域,提供了更为多元的生活方式,也为对男性的审美提供了更多元的面向。那种基于性别特征进行的价值判断,将男性气质等同于外表外貌,是一种简单化的做法。精致细腻也好,粗枝大条也好,都是自己审美的选择,一个理性、成熟、宽容的社会理应包容。

这就有意思了。这两大报业都是我国的媒体巨头。基本上代表了主流文化导向。可偏偏他俩在这方面的观点有所差异。那到底孰是孰非呢?也不能一概而论。他俩至少还有一点共同点,那就是对这种性别“精神畸形”持包容态度。我个人倒是倾向于支持新华社的观点。我认为文化可以多元化,终归个人有权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对于反自然规律的一些东西,我们可以包容,但不能提倡。当这个东西发展到有可能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或危害时,我们就必须站出来反对了。比如同性恋,极个别的人是同性恋我们大可不必管他,那是他个人的性取向爱好,人畜无害。但如果大多数都同性恋,那可糟糕,人类的繁衍和进化就要受到影响了,所以这时就要坚决站出来反对。

“娘炮”毫无疑问就是反自然规律的。“娘炮”这个词怎么来的呢?具体谁发明的已无从考证。炮,很明显是一种武器,它最常出现的场合,是军事术语中。不过在《金瓶梅》中,这个炮字还引申成男性生殖器。

所以“娘炮”一词,最字面的意思就是,原本长有大炮的男生,卻生得女气。所以有地方说也可以指男性化的女性分明是错误的。

但“娘炮”是如何养成的呢?

我看待任何问题,喜欢溯源,寻找成因,这样才可以有的放矢去加以评判,不至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的你死我活,谁也不服谁。

首先我们知道“娘炮”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就像我在前面说的同性恋一样。自然规律应该是啥样?就是所谓男人应该有男人样,刚强,坚毅,果敢,体格强健,有力量,具有阳刚之美。即便不够强壮,也不应具有女性的阴柔之气。中国传统文化最讲究阴阳,女属阴男属阳,这是自然之相。这种男性特征(包括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或女性特征都是自然进化形成的。形成这些特征目的有两个,一是便于更好地适应自然;二是为了择偶。终极目的其实还是为了繁衍和进化。

首先我们来说下第一条。

人类特征的形成是为了适应自然。比如,男人的肩宽,腿长,个子高,肌肉发达,力量较强。因为在人类进化早期,男人要狩猎,要战斗,首先必须有力量,肩宽背厚意味着力量充沛,在狩猎或战斗中可以取胜;腿长,意味着追逐或被追逐时可以跑得快,对取得胜利和逃避风险都有利。而女性因为要肩负着生孩子的重任,不可能去顶风冒雪地狩猎和战斗,因而不需要有这些男人特征。这些特征也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的食物和能量。所以没用的特征既然会消耗宝贵的资源,还不如没有。所以女性不需要消耗比男人多的食物,却更容易合成和囤积脂肪。用最少的食物获得更多更持久的能量。但女人为了要生孩子,所以进化得骨盆宽大,韧带相对柔软(这里无需我过多地解释,大家自行脑补)。

所以说这些男女特征首先都是为了适应自然进化的结果。

第二,男女特征的第二大功用是为了择偶。

这个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个男人去追求一个女性?他凭什么判断对方是个女人?自然是凭她所有的女性特征了。如果一个女人生得如男人一般,那男人很难辨别她到底是男人还是女人。就像我们现在走到大街上,你发现一个很中性的人,即便他长得很周正,出了好奇,你也不会对他有其它兴趣,因为你不知道他是男是女。如果一个女人生得特别伟岸,如男人一般,相信大多数的男人即便知道她是女人也都不会喜欢,因为她缺乏女性特征。进化的结果就是男人凭借女性特征来判断异性,和自己差别越大越能易判断。同时这种差异也形成了对女人的喜好。一般来说,女性特征越明显,男人越喜欢。一个胖大得男人都抱不动的女人,一般男人是不会喜欢的,因为她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远离了标准女人的特征。

同理,女人喜欢男人也是凭借男性特征。男性特征越明显,意味你是男人的同时,也意味着这个男人基因更优秀,因为更容易狩猎到猎物或战胜敌人。这是符合自然繁衍和进化的要求的。

但发展到现代社会,为什么很多人的心理或取向发生了扭曲呢?如此的反自然规律呢?比如同性恋,还有我们今天要说的“娘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人格特征在塑造和形成过程出现了问题;第二是文化导向出了偏差,因而让年轻人的审美出了问题;第三是特定的社会发展时期让年轻人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下面就这三方面展开述说。

首先是一些人的人格特征在塑造和形成过程中出了问题。要凉这个问题,不得不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独生子女对人格的形成造成的影响。因为是独生子女,所以看得过重(至于为啥看得过重就不赘述了)。由于怕他出危险,故而从来不让他去经风雨。所有男孩喜欢做的事都不让他去做,无形中男孩就当成了女孩养。还有就是这个年代,很多家庭爸爸在外打拼,孩子和妈妈相处太多。我们知道,人格的后天部分都是学习得来的。男孩的人格中的男人部分,应该是像爸爸学习的。但因为在学习阶段长期跟妈妈相处,男孩人格中学到的成分可能更多的人妈妈身上那种女人的阴柔的东西。所以多重原因,导致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该形成或强化的男性特征出现了缺失。不仅如此,还学得了很多女性特征,为以后成为娘炮埋下了伏笔。

第二,是文化导向出了问题。

一些男孩,如果是人格特征中形成了很多女性的东西。但假如在大环境中始终视女性化的男性为异类,那么娘炮便没有的形成的土壤。那些人格中含有女性特征的男孩,必定也会压制自己矫揉造作的欲望。使之不表现出来。

但恰恰此时文化导向出了问题,一些外来的文化(如曾经的韩流),大肆宣传的都是那些娘娘腔小白脸小帅哥。而任何年代,主流意识都主宰了人的审美。如古代的楚王好细腰,杨玉环的丰腴,清朝的三寸金莲等。主流媒体或文化的宣传,给娘炮带来了滋生土壤。那些骨子里有女性特征的男人,不再认为娘炮是见不得人的形象,甚至认为是美的。于是便开始肆无忌惮地张扬自己的个性。

第三,特定的历史环境让一些人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这里也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男性特征明显已经并不一定代表你是个优秀的人。甚至还有可能让人认为是没有能力的表现。比如在这个年代,一些从事演绎娱乐的人,或者靠脑子投机取巧的人,或者高知识者获取了更多的财富。而那些靠体力谋生的人不仅赚不了几个钱,还可能被视为无能的底层的人。这就会给某些人造成直观的印象,男性特征没用,没必要去发扬光大。甚至越明显可能地位越低下,所谓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那么男性特征的减弱,自然凸显出来的就是女性形象。第二还是主流媒体主导的文化导向的罪过。宣传的都是些小白脸、娘娘腔。而这些人凭借这些女性特征获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功”,这些必然会让一些人产生了错误的价值观,认为这样才是人生的捷径。直观地认为这样才能获得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生育政策,跑偏的文化导向,造就出来了许多如“娘炮”般的精神畸形。不管如何包容,他终归是反自然的。任何反自然的东西,如果发展壮大了,必定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或危害。由此我们更应该去反思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而不是去争执该不该包容,或者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地治标不治本。所谓“娘炮”的大量出现,他只是个症状,说明一定是社会哪里生病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新华社   自然规律   同性恋   导向   人格   特征   男性   男孩   自然   女性   男人   喜欢   社会   女人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