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非暴力沟通,和孩子更好相处

如果你家孩子赖床不起,眼看就要上学迟到了,针对这个问题,你会--“你这孩子怎么又不起床,不知道上学要迟到了吗。赶紧的起床,天天上学也不自觉、不听话!”或者“这已经是你这周第三次到点不起床了”。


两种妈妈的叫孩子起床的语言方式,你觉得孩子会比较爱听哪个?


首先第一种是带有情绪,有批评、指责、埋怨的语气,孩子听了以后就会更加的容易激起逆反情绪,更不容易起床了。


第二种是基于事实基础之上,给孩子摆事实说明这周已经是第三次没有按时起床,是相对客观的事实,让孩子知道自己没按时起床这事实,而没有评判,听起来就是不一样的感受。


同样一件事情两种沟通方式,最后会有不一样的沟通结果。

学会非暴力沟通,和孩子更好相处


《非暴力沟通》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一本帮助人们解决语言上非暴力沟通的沟通方式,被称作“爱的语言”,依照它打开爱和理解,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接,使得人们乐于互助。


如果亲子之间学会使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来解决问题,通过“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层层递进,如果做好了每一个步骤,其实不愁建立一段亲近、舒心的亲子关系。

学会非暴力沟通,和孩子更好相处



以一个小案例来分析一下,在生活中如何用到“非暴力沟通”,怎么通过四步来完成一次完美的沟通谈话,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事更容易改正错误。


妈妈给孩子买了一个新水杯,这个水杯漂亮极了,便利贴贴满了杯身,每次出门都背着水杯出门,渴了用吸管喝水特别方便。结果那一次,你和小伙伴玩的太开心了,回家提及才想起水杯丢了。


这属于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在我们身边偶有发生,孩子丢三落四现象很常见,面对刚刚举的小例子,我们作为家长一般到家发现这种情况就很容易会噼里啪啦指责孩子一番。


“怎么搞的,新买的水杯就丢了,以后拿什么喝水,没法再给你买东西,买了你也不珍惜,早晚会给弄丢,总是丢三落四的,说多少次都不长记性,长脑子是干嘛使的!最后看那天能把你自己丢外面,找不着回家?”


刚刚那段话是不是很熟悉,家长一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都会带有评判的批评孩子一番,但是孩子一般对于指责,对于外向的孩子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大大咧咧等妈妈消了气,一切如故。而内向一点的孩子就不会这么幸运,她们往往会把父母的斥责来评价自己,觉得这件事上对不住父母而陷入深深的自责。


相信不管是外向孩子还是内向孩子所最后做出的事情反应都不是家长想要的,家长需要的是孩子在这个事情上长教育,以后不会再有这种事情发生。


接下来看,怎么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解决这件事情。

学会非暴力沟通,和孩子更好相处



首先是观察,这次新买的水杯,你也挺喜欢的,上面还有你亲手贴上去的便利贴,这次却被弄丢了,对于发生的事情不带评判的说出事实。


表达感受,“我觉得挺心疼的,因为又要花钱买个新的,你是不是也觉得挺可惜的?”“感到心疼,觉得可惜”,这样的字眼让孩子更容易感知家长的情绪,他也会去想自己的感受,比被骂丢三落四要容易接受多了。


表达需要,“我们下次要再细心一点,要珍惜爱护自己的东西,不然会很浪费,你说是吗?”这样他会知道珍惜物品的重要性。把语言放在自己的需要上,而不是责怪对方,不用命令性的、太生硬的语言,如果这样合理的需要也变得无理了。


最后表述请求,前三个步骤进行完后,不要忘了我们最终的诉求:我们跟孩子摆事实、讲道理,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孩子落实到行动上。这个时候就是提出请求,让孩子以后“向更好的方向改变自己”。


“那你下次能不能记得检查一下,随身物品带没带全?喝完水的时候,可以随手就把水杯放在书包里,这样就不容易丢了,是不是?”

多用:“你能不能”,“你可不可以”这样的句式,孩子听起来的接受度会更高,更愿意去行动,因为他感受到了家长对他的信任和鼓励。


试着熟练运用“非暴力沟通”,学会更好的表达自己,情感互通是最重要的,一旦彼此感受可以互通,就有更大的可能达成彼此谅解,理解彼此的需求,沟通绝对事半功倍。


记住这个公式“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自觉地在每个关键时刻都深吸一口气,然后套用这个公式,真诚地倾听、反馈,相信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境界豁然开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非暴力   卢森堡   舒心   孩子   水杯   公式   例子   情绪   事实   家长   事情   妈妈   发生   语言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