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辅导作文?谨遵教育专家于永正教诲,3招10条就能搞定

文/佐佑de妈咪

图/佐佑de妈咪

如何辅导作文?谨遵教育专家于永正教诲,3招10条就能搞定

生活中,父母们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真是煞费苦心呢。不仅要报各种培训班,还要闹着生命危险为孩子指点一二。

想想这场景,原本活泼开朗的父母们,立马愁容满面。

可每每聊到“作文”,这个慢工出细活的话题时,大家却变得异常兴奋起来。不是讨论“写作技巧”,就是切磋“教学方法”。

可无论场面多热烈,写作文时,孩子们仍会面露难色。因为不管传授多少写作技巧,教授多少作文概念,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那都是抽象的、复杂的、令人头疼的东西。


鉴于此情况,父母们应该如何教孩子们写作文呢?

有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如何辅导作文?谨遵教育专家于永正教诲,3招10条就能搞定

1.利用天性,充分调动兴致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能从玩乐中充分释放自我、获得快乐的同时,能够学有所成,这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父母们,要多创造机会,与孩子一起游戏。这不仅会促进亲子关系,也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因为只有经历了,下笔时才能完整描述出整个场景。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大家会发现,以游戏作为引导的课程,孩子们最喜欢。动笔写作文时,也最得心应手。

2.多读书、常动笔。

唐代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就告诉大家,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除了多读好书,读完后还要多思考,认真写读书笔记、记忆好词好句,分析作者写作意图、文章结构等。

然后,取其精华,仿写或者合理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作文水平。

3.走出去,感悟生活。

除了“读书破万卷”,我们也得牢记“多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

生活是用来体验的,人生是用来感悟的。

只有勇敢走出去,才能了解到不同职业的人,他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做事风格等有什么不同;

只有勇敢走出去,你才能深刻体会到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

只有勇敢走出去,你的眼界才能足够开阔,写出来的文字也才更有见地……

4.比起技巧,更重要的是走心。

有人说:“作文,就是用文字把心切给世人看。”我深以为然。

许多人或许诱惑这样的经历:

为了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父母们不惜重金,不辞辛苦地把孩子送进“名师讲堂”里。

老师们在台上慷慨激昂,孩子们也学得认真。几堂课下来,孩子的文章从语言到结构都有了质的提升。家长们欣喜若狂。

但,如果仔细观察,往往会发现孩子的思路被固定住了,写出来的东西也过于程式化、毫无生气。

这是为什么呢?老师们过于强调技巧,而忽略了孩子们本身的思想表达,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而真正懂孩子,又优秀的作文老师,更重视的是引导孩子们表达真实的自我。因为他们懂得只要文字足够真诚,不需要过于华丽自然能够深入人心。

作为父母,我们在引导孩子写作时,一定要尊重他们的原创,而不要为了得高分而过分炫技。


虽然说不能过分炫技,但写作时还是要建立在一定技巧之上。

下面以记叙文为例,辅导孩子作文时,应重视以下几点:

1.每篇文章都要有明确的主题。

主题确定好以后,所有文字都要围绕主题而展开。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思路清晰、内容紧凑,不至于给人混乱或不知所云的感觉。

其次,作文的目的是给人带来正能量、警示或反省。

所以,立意要阳光、深刻,切不可无病呻吟,更不能传递毁三观的信息。

2.“凤头”+“猪肚”+“豹尾”。

精彩的开头,富有深意的结尾,外加充实的内容,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开头方式有:开门见山法、排比句开头、名言警句开头、歌词开头、诗句开头、细节描写开头、环境描写开头……

常见的结尾方法有:自然结尾、抒情议论结尾、悬念式结尾、首尾呼应式……

而中间内容部分,一定要言之有物,层次分明,有重点且详略得当。切不可为了虚假的充实,而胡乱拼凑字数,使得好端端的文章,变成了一篇毫无重点、无意义的流水账。

……

以上干货内容过多,一时半会儿讲不清楚,感兴趣的家长或老师,可以自行了解,或者等待我后续的补充文章。

3.文字不需多华丽,但事例一定要典型。

我们可以适度引用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谚语,借用修辞手法、成语典故等,让文章看起来文采斐然。

但是只要选择的事例足够典型,文字足够真诚,逻辑紧凑,朴实的文字同样能够打动读者。

4.建立素材库。

素材的来源非常广泛。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读书看报,亦或是网络、新闻,民间传说,甚至自己的想象等都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

有了素材后,如果能根据其的不同特点,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并建立起素材库,需要时,直接搜索就可以。

5.学会列提纲。

列提纲为的是整理思路、抓住重点、抓牢中心、舍弃啰嗦……

所以,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写作基础的人,都有必要在动笔前列出提纲。动笔时按照实际内容,直接填充素材即可。


写在最后:

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老师曾说过,他从来不布置课外作业。课后,他的学生需要做的事就是多读课外书和写日记。日记从不可以要求,一段话也好、长篇也好,只要从心出发、有感而论,形式并不重要。

所以,请大家参考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实践到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中。只要持之以恒,相信一定会收获多多。

而且,作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需要大家耐下性子来,慢慢打基础。

只有一步步走好了,走稳了,一切才能水到渠成。爆发期到来时,一定会收获意外惊喜。

好了,今天的分享结束了。您有什么好办法,欢迎留言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教学方法   提纲   事例   结尾   开头   素材   思路   勇敢   父母   重点   文字   老师   孩子   专家   内容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