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小耳朵状况多,这些日常小动作要避免


宝宝小耳朵状况多,这些日常小动作要避免

1、给孩子擤鼻涕,不要紧捏鼻子两侧

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家长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2、不教宝宝捂嘴捂鼻打喷嚏

感冒或者过敏性鼻炎时,宝宝最容易打喷嚏。有的家长习惯用手捂住嘴巴和鼻子打喷嚏,于是也把这法子传给了宝宝。

其实这样做并不好。人的咽部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个咽鼓管,它维护着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平衡。打喷嚏如果捂紧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从而引起急性中耳炎。


宝宝小耳朵状况多,这些日常小动作要避免


3、不捏鼻子灌药

很多宝宝生病吃药,一闻到药味就拒绝喝药,很多家中就把孩子的鼻子捏上,但捏鼻子时宝宝会挣扎哭吵,这样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或药水通过宝宝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另外,宝宝的鼻腔粘膜、血管比较娇嫩,捏鼻子喂药时,家长的力度如果没控制好,还会导致鼻粘膜和血管损伤。


宝宝小耳朵状况多,这些日常小动作要避免


4、不要给宝宝掏耳朵

宝宝的耳朵里面有耳屎,爱干净的家长会忍不住给孩子掏。如果不小心损伤耳膜,也不能马上发现,宝宝因为疼痛而哭闹,哄哄也就当没事了,直到过几天突然发现宝宝的耳朵流血或者流脓,这时才到医院就诊,耳朵往往已经感染了细菌。

其实,耳屎一般会随着身体运动及口腔的张合,向外移动自行排出。如果发现未脱落的耳屎结成硬块,堵塞耳道,也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业工具取出,切勿自作主张。

宝宝小耳朵状况多,这些日常小动作要避免


5、不要让小宝宝平躺着喝奶

让小宝宝平躺着喝奶,宝宝的身体处于水平位,很容易引起呛咳,此时奶汁便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小宝宝的咽鼓管长度较短而宽度较大,更加接近水平位置,奶水很容易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

宝宝小耳朵状况多,这些日常小动作要避免

6、不要用力拍打宝宝的脸

家长的大手拍在宝宝的小脸上,很容易打到了耳朵。宝宝的耳膜在大力冲击下可能受到损伤,出现穿孔。

如果损伤到耳膜而家长没有发觉,穿孔的鼓膜会使中耳与外界相通,除了对听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外,还会失去保护作用,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都会经穿孔进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脓,情况严重又不及时治疗的话,还会引发脑膜炎等其他疾病。#哆咖医生超能团##宝宝抓耳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鼓室   耳朵   耳屎   宝宝   中耳炎   中耳   鼻腔   耳膜   小动作   小宝宝   鼻涕   细菌   损伤   鼻子   日常   状况   家长   压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