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研究发现心理障碍重灾区竟然是教师家庭。是知识改变命运吗?

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一种心理障碍——空心病。据徐凯文统计,北大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在放弃自己的极端危机样板中,教师家庭出身的占一半。

真是“知识改变命运”啊?他们想过为什么学吗?

徐教授意在引起社会重视,并没有提出解决方案。在我看来,常见的教育教育误区,概括起来三句话:老师在灌输,学生在表演,家长在纠正。教师的任务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以应付考试,不同老师只能在方法上进行改进。学生面临各种压力,解决的最佳方式是背书和刷题,用战术的投入掩盖战略的不足。家长像个监工,纠正孩子错误达成自己的目标,打击学习积极性。如果孩子的家长,同时是“知识改变命运”的老师,孩子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有的父母,不知道如何教,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有的父母,尊重甚至膜拜知识,反而被知识绑架。本文无意改变谁,但基于这一现状,提出应对之法——为什么学?对孩子们是有帮助的。

“为什么学”不是学校关心的问题,也不是家长知道的,更没有引起孩子的重视。但这是孩子学习面临的首要课题。这个问题没解决,题目答对了,却可能选错了题。知识,在错误的方向改变命运。

事实是:知识并不改变命运。知识的加工应用能力,才能改变命运。

大脑是学习的物质基础,它是如何运转来让我们进行学习的?

大脑是我们人类学习的核心器官,这一点在今天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虽然我们大脑的重量大约只有 1.35 千克,但是它却是人体最发达的器官之一。它拥有 1000 亿个神经元以及更多的支持细胞,它们的数量仿佛银河系中的星体那么多。而正是这些神经细胞构成的神经元网络,使得我们人类的大脑具备了多种机能。

在大脑的学习机能中,学习能力是我们人类出生后才具备的一种能力,它需要借助多个脑区域的共同运作才能存在,这些脑区域会对信息进行解码,并且将各种信息结合起来。当一秒钟有成千上万条信息在神经细胞中进行交换时,学习能力才可能存在。

那么大脑中的学习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呢? 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我们的大脑结构。在我们的大脑中,学习是由构成脑的不同结构、次结构互动的结果,因此影响我们学习效果的,也是这些脑结构。

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院的生理学家麦克林(三脑学说创立者),找到了影响我们大脑学习的五个重要脑结构:第一个是最基础的基本脑,它负责对所有接收到的信息或者发往身体的信息进行交汇。第二个是中脑,它是一个中继站,负责对情绪、记忆和个人活动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第三个是丘脑,丘脑的区域构成了一种感性记忆,它会将愉悦或者不愉悦的印象记录下来。大家要注意,丘脑会参与动机形成,并控制着情绪,它们在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四个是皮层,它是处理外部信息的主要场所。第五个是额叶,它帮助我们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事并联想到后果,换句话说,这个区域在我们对事物的意识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而且他还使我们建立自我认知、意识到自己的身份。

信息刚进入大脑,记忆是分散和分散的,没有固定的存储区域,海马和杏仁核是记忆的中转站。短时记忆要转化成长期记忆,需要进行重复加工,形成意义,与已有的认知体系联系起来,生产属于自己的知识。知识的诞生是神经元连接的结果,众多知识连接,形成人的知识结构和认知体系,被永久保留下来。学习的进步就是一个新旧知识体系不断解构重组,替代综合的过程。

对于大脑来说,大脑最大的特点就是互动和调节,每一种脑结构的运作都依赖与它相邻的脑结构,因此我们会发现,对于学习非常重要的几个环节中,记忆不能在没有中脑的支持下运行,前额叶协调着学习者的意向性,而学习者的情绪是化学物质的释放所带来的感受,这些化学物质即为神经递质。当我们被一些不常见的、有趣的、未知的事物所吸引时,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这种神经递质开始产生突触传递时,学习就发生了。

而通过对大脑学习机制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生物学的角度,人的一生大脑都可以保持充满活力的状态。即使对于那些年纪很大的老人,他们其实也可以不断地进行学习,因为在大脑的动力机制中,重要的不是年龄,而是愿望和动机,始终受到激励的老人完全可以长时间保有学习能力,除非学习者自己认为自己的大脑不再能接受教育时,这时候,大脑才会不再开始学习。而另一方面,大脑的学习机制也很好地说明了我们为什么会有学习困难的感觉,这是因为学习本身是神经元连接的重新组织,在制造新连接的同时,大脑需要解除、抑制其他联结,虽然这些旧的联结因为其有效性而得到保留,并制造了某种认知或情感上的平衡,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困难所在

那么,到底什么会刺激大脑进行科学、有效的学习呢?

一是想知道的愿望;二是想做什么的动机。学习是大脑主动与知识互动的结果,所以,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当然不是放任不管,人类动机是自然需求,激发价值是促进动机的重要因素,这里的价值包括两种。

一种是指自我价值。一个对自己能力有正面评价的学生,会更愿意迎接挑战高难度的学习任务,并精心组织知识。而相反对自己能力有所怀疑的学生因为不自信,常常止步于死记硬背。而且在整个过程中,自信的学生对学习有更好的掌控感。所以,相信和自信是很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在实践中,学习者建立以“想要什么?爱做什么”为前提的目标计划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是学习者自己的事,外界反馈仅供参考,学习才能在自主可控的象限前进。

目标包括: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从事什么职业(需要在对职业和自己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调整);通过什么城市、什么学校的某个专业途径达成目标;利用那些科目的分数组合进入某个行业。当然,目标不是单一的,最好是身、心、智和物质的全面发展,才切合社会实际。

计划包括:高考前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一年内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学期计划、月考计划和当天的学习计划。除了学习,相关的健身、社会交往、生活技能也要兼顾。

也可以列出愿望清单,强化学习的动机。比如:学习英语要应付考试,除了这种低效和近期的愿望,还可以列出看原版无字幕外国影片,出国旅游等高效和长期愿望。

另一种是指学习价值。也就是说,当学习者认识到这种学习是有价值和有意义时,他们会有更明确的行动愿望,并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比如应试学习,不展开。

以上两种价值在学习过程中作为两股力量也在不断地合流,对自己价值有正向认识的学习者愿意尝试有价值的学习任务,并能向着最终目标持续性地行动,觉得自己有能力掌控学习的发展,而过程中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都是一种激励,不断提升自我效能感,同时因为感受到完成任务所带来的价值而迸发更加强烈的动机。

因此,如何提升学习动机就有了答案。一味地要求孩子学,大脑将被迫中断主动的连接过程,完成被动的连接,不仅低效,而且,主动连接的能量也会被调用,甚至放弃。我们可以从需求和价值两个要素来看。需求意味着要让学习者有一种“空虚”“匮乏”“疑惑”“矛盾”的状态,要唤醒学生的需求,同时就要有价值的参与。

《学习的本质》作者安德烈·焦尔当(日内瓦大学教授)认为仅有学习的动机还不够,没有后面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加持,动机也就降至零。学习只有在学习者亲身经历在具体境脉中的意义炼制时才会真实发生。

告别假装教、假装学

学习是大脑的本能行为,从学习能力培养上看,玩耍比培训班更有效,更有利于感知能力和大脑架构的建立。所以,家长主导的精英教育没有意义。

家长应该做什么呢?要充分认识到学习是孩子的事,教育的目的是使他能够独立。独立的快捷方式是学会学习。而不是知识本身。

老师总喜欢叶圣陶那句话:“教育是培养习惯。”理解浮于表面,贯彻也很难。人是由自主意识支配,而不是习惯支配。何况习惯跟主流价值观有关,受文化习俗影响,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未必有标准。培养革命的螺丝钉时代,好习惯非常重要,但现在,好习惯成了便于教育的借口。

培养孩子的工具是语言。沟通缺失,可能错失脑回路神经连接发育的时机。足够多的语言信息,产能够产生足够多的连接,形成接纳新知识的网。

同样,为了获得足够多的信息,孩子长大了,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成为学习必须的手段。所以,日本科学家林成之(日本奥运代表团顾问)建议:7岁以后,请绕到孩子身后。PET父母效能训练中国总督导安心也建议:在背后引领孩子成长。

参考:为什么说:父母的陪伴是孩子生命的起跑线,而语言是成长的发令枪

焦尔当在谈学习的意义炼制前,也澄清了实践中的一个误区,所谓的“能动”教学实践,无论是康德、皮亚杰还是杜威,都强调了“做中学”的重要性,但导致的结果是许多人以为只要“动”就一定有学习的发生,甚至因此把“动”当成了学习本身,“动”成为目的而不是途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动”也可能只是动,而没有学习。很多学生其实是假装学习。

这就回到开篇:老师要你学、同学都在学,家长威胁,我们不得不假装学,被动学。这是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也是空心病的病根。

很多家长生长在吃不饱饭的时代,习惯于将生活归集的吃饭这一件事上。很难理解“没有吃饱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了就有很多烦恼的状态”。

教师多数思维还停留在好习惯时代,同时好在考试制度习多年打磨,形成“努力才有回报、考上大学就好了”的遮蔽状态。对近期的脑科学、积极心理学成果不了解,了解了也未必会接受。

记得网红爆文《中国的孩子已经变了,但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却没跟上》吧?该文作者儿童心理学家陈默在其中写道:“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一旦某个阶段的学习结束了,生命的空缺就无处安放了。

所以,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学会学习,保护学习动机,淬炼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但能应付考试,锻炼心智,也是应付未来生活的基本技能。

相关文章:

告别填鸭式绘本阅读,专家教你视听触味嗅全景式6步学习法

问为什么不重要,要这样问。专家都赞:厉害

科学研究发现:比智力重要五倍,专家指出几步让孩子们赶上

大脑早期发育与运动 现代教育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为什么搞好教育需要农业思维

儿童认知行为与能力课,才是家长需要给孩子的启蒙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知识   神经元   重灾区   学习者   心理障碍   动机   认知   北大   大脑   愿望   家长   记忆   能力   结构   价值   孩子   教师   家庭   学生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