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蚌埠有一座“从历史中走来”的寺庙,屡毁兵事,如今得到修复

栖岩寺坐落于蚌埠东郊锥子山西峰南侧,该寺始建于汉代,因其佛殿、僧堂、经阁均以白色石块建在山岩之上,故称栖岩寺,俗称白石寺。因屡屡毁于兵事,明初朱元璋下令重修,并列为凤阳龙兴寺下院。但到了近代,又毁于文革。2014年前后,当地重修该寺,并对外开放。

在蚌埠有一座“从历史中走来”的寺庙,屡毁兵事,如今得到修复

清朝末年,栖岩寺为道观,观中有一王姓住持擅长吹笛,医术精湛,福泽方圆百里。据史料记载,淮河流域是道教发祥地,栖岩寺建设之处便为道院。隋唐以后,扩建,增修龙凤桥、玲珑宝塔等,百姓来往朝拜,文人墨客不绝于此,多有诗篇传世。

在蚌埠有一座“从历史中走来”的寺庙,屡毁兵事,如今得到修复

白石山距淮河七里,东西长三里有余,两峰对峙,西峰略高。因西峰建有玲珑宝塔,形似锥子,俗称锥子山。又因,此山所产白色花岗岩,白如玉,坚如钢,得名白石山。栖岩寺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亦是磅礴。

在蚌埠有一座“从历史中走来”的寺庙,屡毁兵事,如今得到修复

栖岩寺佛殿、僧堂、经阁,均用白色岩石筑成,寺前后大殿各3间,东西廊房各4间,院内藏经阁1座。前殿有观音菩萨塑像一尊和送子娘娘、土孙婆婆塑像等;后大殿有如来佛像和十八罗汉像。隋末唐初,该寺毁于兵火,后得以复建,恢复原样。但到了元末明初,再次毁于兵事,并瓦片不存。

在蚌埠有一座“从历史中走来”的寺庙,屡毁兵事,如今得到修复

1390年,元太祖朱元璋派人重修,复建大雄宝殿、僧堂、经阁、塔院等,并列为凤阳龙兴寺下院。直到同治年间,栖岩寺一直为和尚所居。据说由道观改为佛教寺庙,主要是因为朱元璋曾当过和尚。

在蚌埠有一座“从历史中走来”的寺庙,屡毁兵事,如今得到修复

1872年直隶道人孙会通回到故土凤阳传道,赶走了寺内和尚,复改为道院。到了1922年左右,正处于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栖岩寺再次遭到破坏,但未能修复,成为历史遗憾。

在蚌埠有一座“从历史中走来”的寺庙,屡毁兵事,如今得到修复

到了文革时期,栖岩寺在破四旧中遭到毁灭性破坏。直到2014年前后,再次得以修复,并对外开放。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庙会,邻近各县的民间戏班子、花鼓灯班子都赶来演出。善男信女摩肩接踵,拜佛进香,观灯赏玩,游山览胜,人海如潮。庙会盛期时可达二十多天甚至月余。

在蚌埠有一座“从历史中走来”的寺庙,屡毁兵事,如今得到修复

如今的栖岩寺为佛教寺院,并一直在修建完善当中,不日将成为皖北地区“最值得”一观的景点之一。栖岩寺屡遭破坏,如今能得以修复,可谓是“一座从历史中走来的寺庙”。登上白石山,初栖岩寺外,石房、乳泉、石门、仙人床、点将台、楼石等也是不错的景点。

在蚌埠有一座“从历史中走来”的寺庙,屡毁兵事,如今得到修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凤阳   淮河   蚌埠   道院   下院   佛殿   佛教   锥子   西峰   道观   景点   塑像   宝塔   大殿   寺庙   和尚   白色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