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午收秋种场景,勾起了多少农人的回忆?

农耕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是所有文明发展的基础。今天摄影师给大家带来一组蚌埠地区80年代农村的劳动场景图,这里面记录着那个时代的午收秋种,相信一定会给一些人带来回忆。

80年代的午收秋种场景,勾起了多少农人的回忆?

关于镰刀的历史,已经无法追溯,具体是什么时候出现,并被人类所使用的,没有任何资料记载。早在古希腊的神话中镰刀就已经出现,一直是人类文明出现后的重要农用工具。用镰刀收割麦子的场景,想必20岁以上的农人都有见过,但这种纯手镰收麦的场景已很难重现。

80年代的午收秋种场景,勾起了多少农人的回忆?

马、牛、骡、驴一直在农业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劳动力”角色,是农民的好帮手。在机械化之前,麦子收割以后,农民会拉回家,在“麦场”上晾晒、脱粒。脱粒这个环节叫做“打场”,就是用牲畜拉着石磙或拓石,将麦粒碾压出来。

80年代的午收秋种场景,勾起了多少农人的回忆?

“打场”之后获得的麦粒,多有麦壳,需要通过自然风力将麦粒和麦壳分开,这个环节就是“扬场”,也叫“扬麦”。其中的技巧只有多次操作过的人才能运用自如,否则不能做到很好地分离。

80年代的午收秋种场景,勾起了多少农人的回忆?

对于机械化之前的农作物秸秆,不仅仅是农民重要的燃料,也是牛羊的主要食料。图中这个场景是“铡麦秸”,主要用于喂牛。一般需要两个人合作,一人压铡刀,一人续草。续草人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控制不好,可能会伤到双手。

80年代的午收秋种场景,勾起了多少农人的回忆?

图为“和稻田”,一般使用水牛较多,这和水牛的习性及尾长有一定关系。和稻田与翻旱地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混合土壤成分,更好的适宜于作物生长。黄牛因为尾长,且尾部毛发较多,甩尾时容易给赶牛人带去不便,所以和水田很少用它们。以上图片均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蚌埠乡村。

80年代的午收秋种场景,勾起了多少农人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石磙   古希腊   蚌埠   食料   场景   铡刀   麦秸   年代   麦粒   农人   镰刀   水牛   稻田   麦子   环节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