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低级娱乐”的孩子,大脑皮层正在严重受损,父母需警惕


沉迷“低级娱乐”的孩子,大脑皮层正在严重受损,父母需警惕

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用关爱和智慧填满孩子的人生,给予孩子心理和精神上最需要、最可靠的满足,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这是我一个朋友的孩子放假的日常:

因为孩子期末考试考得很理想,所以,这个假期,朋友对孩子的学习管理也是特别宽松。

现在孩子每天大半夜还不睡觉,还在如火如荼地打着游戏,早上就赖在床上睡到大中午。

大家一起在一块吃饭,孩子随手也是拿着手机,筷子在碗里没有方向的随意扒拉,眼睛死死地盯着手机屏幕,时不时发出两声‘呵呵’的笑声。

然后朋友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很严肃地说两句,然后,孩子就把手机放在一边,快速地吃了几口饭菜,就放下碗筷,然后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继续玩着手机,身体都快躺变形了。

朋友说:现在孩子性格怪异,脾气易怒,学习状态也很迷。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

毁掉一个孩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孩子沉迷‘低级娱乐’,并让孩子上瘾。

1

沉迷“低级娱乐”的孩子,大脑皮层正在严重受损,父母需警惕

对低级娱乐上瘾的孩子,大脑皮层正在严重“受损”

哪些是低级娱乐呢?父母老生常谈的游戏、毫无营养的短视频、各种低俗类型娱乐性的直播等一些碎片化的娱乐方式。就连碎片化的阅读都是有害的,更别说这些碎片化又让人上瘾的娱乐。

我就针对低级娱乐中的游戏来给大家揭秘:

孩子为什么会痴迷于游戏?说白了就是对及时反馈的满足和依赖。

大多数游戏为了让孩子玩得更久,会在孩子刚进入游戏就会给孩子一定的奖励,只要你继续玩下去这个奖励就会越来越多,就是只要在游戏上花费精力和时间,它就会及时地反馈给你奖励,让你获得高度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不断刺激多巴胺系统的快乐中枢让你上瘾。

获得同样的快乐和成就,游戏实现的方式比现实中的读书学习更简单,需要的成本更低。

如果孩子在现实学习中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没有得到游戏式的及时反馈,也就是没有获得学习上的及时回报,那孩子还愿意继续学习吗?

爱玩游戏的孩子并非那么不可理喻,他们也还是渴望成长和进步的,只是玩游戏更能满足他们这种渴望,他们也就无意识地沉迷了,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他是感受不到自己已经消沉了,他们只知道他们能在游戏里获得能力提升和进步、快乐。

所以,家长在说孩子玩游戏时,孩子是很反感的,他觉得你在否定他,那为什么会这样了?

这就是低级娱乐的危害,一旦孩子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孩子大脑皮层就会非常浅。

不想深入思考,不想专注学习,不想阅读,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孩子的性格和脾气也会潜移默化的改变,变得脆弱、易怒。导致学习直线下滑,严重的孩子会厌学,现在因为孩子游戏上瘾而辍学的比比皆是。

我想在经历疫情过后,很多孩子因为上网课而带来的一系列手机问题,父母们都是各有体会吧。

这种低级娱乐不光是孩子,很多成年人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每当你刷短视频有没有觉得,刚开始只想随便看一下,结果最后刷着刷着就无意识地沉迷在其中,等你缓过神来,发现时间居然过去了几个小时,可仔细回想自己看了些什么内容,记住或学习到了什么,才发现大脑找不到半点存储记忆。

然后你下定决心,以后减少刷这些无用短视频的时间,可是只要你点进那个界面,你就又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大人尚且如此,意志力薄弱的孩子就更难以挣脱已经陷入的泥潭呢!

沉迷“低级娱乐”的孩子,大脑皮层正在严重受损,父母需警惕

不要常玩手机——对手机不好

所以,放下手机,用陪伴来代替手机。

有一份调查主题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手机?”,绝大数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答案——父母很少陪伴。

还记得我的一位家长学员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她孩子,小学成绩一直很好,名列前茅。

上初中,因为平时家长也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管孩子,所以家长们更多在乎和给予的都是物质上的,结果孩子初二开始就沉迷于电子游戏,只要有空闲时间就泡在网吧,通宵已是家常便饭,后面孩子成绩就开始呈断崖式下滑。

直到孩子经常性逃课被老师处分请家长,父母才意识到孩子的问题,结果毫无例外地中考落榜,父母交了一大笔择校费才让孩子上了高中。

从高中起,开始疯狂给孩子疯狂报补习班,可是孩子心已经完全收不回来了,孩子落后的不是课业而是长期在游戏中已经上瘾,思维模式已经被固定了。

要知道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很容易,但是改变一个人固定的思维难于登天的。

高考也只考了300多分,上了个普通的专科院校,出来找工作也是受限。

那是家长才意识到这么多年自己对孩子疏于陪伴,可是一切皆已是定局,为时已晚。

这位家长也是在看了我写的《游戏化思维学习》联系到我,无奈地说:“我很后悔没有早点遇见你,希望各位父母也要引以为戒,多给孩子一些陪伴,别等孩子真的陷入了,才知道关注,那时已经为时已晚了。”

在今天这种科技高度发展、信息爆炸式传播的环境,时代让我们父母不得不提前了解一些关于孩子成长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我们要用智慧和技巧来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心理和精神的层面得到满足,这样孩子长大才不会陷入陷入这些“低级娱乐”的陷阱。

我们也可以发现,那些学习真正优秀的孩子是没有这样的情况的,或许他们也玩游戏,也看短视频,但是他们从来不沉迷。因为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学习带给他们成长的真是感受。

所以,我们为人父母,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和疏于陪伴,让孩子一步步沉沦,毁掉孩子美好的未来。

我曾经问过我的很多学生一个问题“你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答案让我意外,至今印象深刻——远离父母,去离父母最远的城市,

我想若是父母听见自己的孩子这样说,那得多寒心啊!可是造就孩子这样说的,也是我们自己啊。

沉迷“低级娱乐”的孩子,大脑皮层正在严重受损,父母需警惕

比较客观地来看,除了家长疏于陪伴,还有一部分是孩子的学习成长受阻的原因

如果孩子在学习上的体验不好或者是因为学习压力和难度让孩子没了学习动力和兴趣,这个时候孩子接触游戏就很容易上瘾、沉迷。

所以啊!那些游戏上瘾的孩子也会因为学习的失利才导致这样的情况。孩子的认知资源会一点一点地从学习转移到游戏上来,直到游戏占据孩子所有的专注力。

想要把孩子从游戏上重新引到学习上来,就要帮孩子解决孩子在学习上的失利,让孩子感受到学习能比游戏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成就感和参与感,学习能比游戏带给孩子更多沉浸式的快乐。

当然这些其实还不够,因为,如果孩子踏出了那一步,长时间没有得到学习的能力提升也会让孩子回到最初的起点。

那怎样避免孩子这样了?怎样引导已经沉迷于游戏的孩子走出来,重新回到学习上了?

不要觉得这不可能,这没法做到。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孩子也爱玩游戏,他们不沉迷?

因为他们对学习的正向体验远远超过了游戏,游戏优秀的身份象征和对学习的高清晰度感觉超过了游戏的及时快感。

所以,想要帮孩子解决游戏的问题就要帮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及时反馈。

所以,帮助孩子保持想要学习的愿望,还要让孩子有快速提升的能力和方法,其实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游戏的方式和套路。

就是用游戏的这种思维来引导孩子学习,基于这些想法和根据大量的资料,我总结出了“游戏化思维学习”。

就是利用“游戏化思维学习”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用游戏化的思维引导孩子,再加上合适的环境,孩子就很有可能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心流感觉,从而做到自动自发地努力学习,然后你就会发现孩子越学越有劲儿,越学越轻松。

目前已经有四千多名家长正在使用,很多家长用这种游戏化的思维学习方式彻底的改变了孩子,并给予我不断的反馈,让我完善了它。

我也希望它能帮助更多父母和孩子,有需要的家长可以评论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1”,我会给你分享。

点个关注点个赞吧,愿我们能用爱和陪伴守护好我们的孩子,让他们能拥抱自己的未来。若是你有让你棘手的孩子教育问题、学习问题,你可以随时私信我,我会尽全力帮助你,直到帮孩子真正解决。

加油!一起出发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大脑皮层   低级   父母   孩子   上瘾   碎片   思维   反馈   家长   方式   时间   朋友   更多   手机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