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防控近视,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事情?

关于青少年近视的问题,近几年来一直都比较受大家关注,尤其是在最近两会又再次根据此话题提出新建议时,讨论的热度也逐渐高涨了起来。

我只是想防控近视,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事情?

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两点有:

吴键指出的:“最让我们感到担忧的是,学龄前儿童近视率已经超过10%的比例。”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出的《关于“数智化”赋能助力儿童青少年近视精准防控的提案》,通过大数据赋能筑牢近视防控网。依托云端大数据平台,将每一个孩子的眼健康数据,及时更新到视力健康电子档案中,匹配唯一识别码,终身制数据持续跟踪,实现入园和入学等实时转移,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准确、可追溯、可管理,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判,随时调整近视"重灾区"防控方案。

这两个关注点,一个给我们惊醒了我国近视低龄化现象的严重性,一个则对我们未来防控近视提出了新方向心重点,也将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重要因素的观念深深刻入群众心中。

我只是想防控近视,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事情?

然而,其实要说防控近视的意识,在这几年国家不断地普及下,基本上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警惕性。但是由于眼科专业知识的缺漏,即使大家都能树立起防控意识,但是对于严重性的意识还是不顾到位的,甚至有的人觉得近视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平凡的事情,并不需要过多在意。

甚至在门诊中,还有不少家长问到:“我只是想防控近视而已,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事情?”

对于这个问题,先从会加重近视的因素讲起就已经十分繁杂,调节痉挛、眼压力过高、眼肌、晶体压力、巩膜缺营养、激素、黄斑区缺营养、黄斑区缺营养以及遗传性等近十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近视加重。

我只是想防控近视,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事情?

再到大类别区分,环境、饮食以及用眼习惯也都是不同程度地引起或者加重近视。比如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控制好孩子不碰电子产品、少看电视就能远离近视,然而其实如果将远离电子设备的时间,都让孩子用到学习看书上,那么孩子近视的风险还是很大,因为近距离用眼的时长并没有减少;或者孩子特别爱吃糖且家长没有及时控制的话,也很容易引起近视等等。


再说到生理方面,我们人类从出生开始其实都是远视眼,之后随着身体发育才会慢慢变成正视眼,在变成正视眼之前的远视度数我们称之为“远视储备”。在儿童时期就近视的孩子,他们的远视储备都是被过早消耗完毕了的,而此时如果我们不做好近视防控,那么孩子的近视度数会很快增长到高度近视(-6.00D以上)。一旦近视度数达到-6.00D以上,孩子不仅要每天佩戴上厚厚的镜片,还会引起眼底很多的并发症,后期不能参加剧烈运动。还会受到很多专业的限制,例如:航天、航海等。

我只是想防控近视,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事情?

由以上可知,无论是从导致近视的因素,还是我们周遭环境对眼健康的影响,还是我们自身发育的过程,都不是一个单项因素的过程,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更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凝聚政府、学校、家庭、医疗卫生机构的力量和智慧持续防控,才能将此项工作推向深入,因此如果我们在日常防控中不能尽量地尽善尽美,那么效果也一定出不来。


医生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给大家总结出来的已经是最快捷最方便的防控方式了,希望大家不要嫌麻烦,为了孩子的眼健康为了孩子更光明的未来,不要图一时方便,让孩子伴随视力不便一辈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近视   黄斑   远视   度数   严重性   眼科   视力   青少年   意识   事情   因素   营养   儿童   孩子   数据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