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中小学生近视主要四大诱因的新发现终于来了

我国青少年近视早发、高度近视高发等问题,严重影响我国人口素质,制约教育强国、健康中国远景目标的实现。为此,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组成课题组,2020年在吉林、内蒙古、北京、浙江、上海、河南、湖南等地,分别选取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的高中、初中和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8万余份,对这一问题展开专项研究。

来了!中小学生近视主要四大诱因的新发现终于来了

最终综合答案得出以下四大中小学生近视的诱因,对我们防控近视以及对近视孩童采取正确矫治措施都有着积极的帮助,今天多视点在这里就整理出来发给大家。

第一

近视的产生和防治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不易引起重视且存在误区

近视是一种慢性眼部疾病,视力的发展呈现为一个长期变化的过程,近视更是一个‬长期防控的过程,贯穿孩子整个青春期。

近视虽是慢性病,但危害大。近视的形成是因为眼球的形态发生改变,导致晶状体在聚焦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时,无法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不仅仅会让大学生看不清楚东西,随着后期度数的增长,还会导致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的发病,严重的还会导致眼球变形、视网膜脱落,从而引发失明。

很多家长认为近视是配戴眼镜就可防治的,其实框架眼镜只是起到矫正作用,并没有治疗近视的效果,但是不合理地佩戴眼镜反而也会加重近视;还有家长认为“激光手术可以一劳永逸”,但激光手术只可矫正视力,达到摘除眼镜的目的,无法根治眼底疾病,也不能降低致盲风险。

第二

高度学业压力致使学生用眼不科学

目前,学业成绩仍是学生评价、升学的主要指标。在高考“指挥棒”影响下,学生从小学开始就面临激烈的教育竞争。学业压力下,学生课内外负担较重,对视力产生了严重影响。

《中国青少年用眼行为大数据报告》显示,超过八成学生单次连续近距离用眼超过40分钟,尤其是学业时间挤压运动时间和睡眠时间,眼睛得不到充分调节和放松。学生长时间待在室内学习,接触自然光的机会变少等原因,近视防控形势严峻。报告提出,应从用眼距离、时长、角度、环境光照强度和户外活动时长五个维度科学防控近视。

来了!中小学生近视主要四大诱因的新发现终于来了

第三

校园近视防控缺乏专业医务人员指导

为保证学生眼保健需求,需要足够数量的眼科专业医务人员作专业指导。尽管早在2014年,我国每5万人中就已经有1.13名眼科医生(2018年该数据为1.5),超过世卫组织对小康水平国家每5万人中应有1名眼科医生的要求。但面对日益增长的门急诊需求,专业医务人员无法将更多时间用于校园近视防控。《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12—2018年,眼科医生负担不断加重,平均每位医师的门诊人次数由2714人增加至2787人。专注近视防控的眼科医生占眼科医生总数的比例不足10%。医疗资源紧张、专家资源有限,专业医务人员没有太多精力进入校园开展预防工作,校园近视防控缺乏专业指导。

而专业医务人员的缺位,给了不良商家可乘之机。目前,社会资源参与校园近视防治的动机复杂,容易对学生和家长产生误导,过度治疗。例如,研究表明,防蓝光和视疲劳与近视防控不存在直接关系,但某些医疗企业出于营利目的,夸大电子屏幕蓝光对视力的危害,以便销售“防蓝光膜”。

第四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医学研究尚未有定论

目前针对青少年近视的流行病学研究尚存在不足。一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照明、睡眠、饮食等)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影响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二是研究成果与近视防治手段之间存在脱节,研究结论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有效的防治举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近视   目的   视网膜   诱因   医务人员   眼科   中小学生   视力   学业   青少年   眼镜   家长   疾病   医生   校园   学生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