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故事的甘草


甘草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甘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消,解万毒……”。


甘草有很多别名,美草、密甘、密草、粉草、甜草、甜根子等,这些别名都与甘草的性状有关,很好理解。然而甘草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别名,叫国老。这个别名要从南朝时候说起。


南朝有一个名医,叫陶弘景。他不仅是著名的医药学家,还是有名的道士,思想家,文学家。他从小聪明过人,学识渊博,早年便入宫为官。在他36岁时,因想回归大自然,过田园生活。便辞官入茅山隐居。其间,他不时收到梁武帝让人传来的国家时事动态,为朝庭出谋划策,被人称为“山中宰相”。同时,他还编撰书稿,写炼丹笔记,也经常给人治病。


他治疗的病人很多,各种各样的病人,几乎张张药方中都少不了一味甘草。


有不懂医道的病人问陶弘景,说:“陶大人啊,为什么你给人治病,每副药里都有甘草呢?难道甘草能治百病吗?”


陶弘景笑了,说:“我研究《神农本草经》多年,甘草可是一味不可或缺的好药啊。它本身性情甘平补益,又能缓能急。入药方中对一些性情猛烈或懒缓的药物,可以起到监之、制之、敛之、促之的作用。在不同的药方中,可为君为臣,可为佐为使,能调和众药,使其更好发挥药效。在药的王国里,往小里说,甘草是和事佬。往大里说,甘草是国之药老。它发挥的作用就像一个国家的国老一样。我这样说,你可明白为什么我十方九甘草了吧?”


病人连连点头称是。从此,人们爱把甘草称作国老。


2

“国老”的真实面貌


一个有故事的甘草

一个有故事的甘草

甘 草 原 植 株

一个有故事的甘草

一个有故事的甘草

甘草花和果实

一个有故事的甘草

一个有故事的甘草

甘草根的横切片和斜切片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夏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用,或用蜜炙用。晒干用称生甘草,蜜炙后用叫炙甘草。


3

调和众药有“国老”


远在晋代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甘草是解毒良药,可以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使之不争,堪称国老矣。


李可老中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巧妙利用甘草的善解百毒和蜜炙之后又具扶正补中益气的作用,在使用乌、附类方时,炙甘草的用量往往为乌头、附子的2倍,并认为在破格重用附子100克以上时,炙甘草60克已足以监制附子的毒性。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土(炙甘草为土)伏火(附子为火),炙甘草通过补中益气达到补土来伏火。


正如郑钦安在论述四逆汤中炙甘草所言:“阳气既回,若无土覆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之意也。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


汉古医馆自开馆以来,践行李老经验使用乌附类,从未出现乌、附中毒情况。

一个有故事的甘草


一个有故事的甘草


一个有故事的甘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甘草   茅山   本草   金疮   乌头   豆科   附子   南朝   神农   药方   别名   性情   晒干   病人   作用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