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和甘草那些甘为人之的故事

中药里的名将


提起古代的猛将,三国时的关公舞大刀、唐代的程咬金挥板斧赫赫有名,人们都佩服这种大刀阔斧、锐不可当的气势。


大黄和甘草那些甘为人之的故事


在我们中医心目中,也有一味威震药林的猛将军——大黄

由于它推陈致新、善攻善战、无所畏之、定祸乱而致太平,故被冠之以将军的名号。


“大芋高荷半亩阴,玉英危缀碧瑶簪。谁知一叶莲花面,中有将军剑戟心。”


这是宋•范成大咏大黄的一首诗,描述了大黄粗壮的根状茎,植株高挑似荷,叶子宽阔得像扇子;


长着一副莲花般的颜面,却像将军一样,能平定疾病的祸乱。


用大黄作为药物治病,在中国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


大黄和甘草那些甘为人之的故事


《本草正义》曾对大黄的功效作过极为形象的比喻:“大黄,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有犁庭扫穴之功。


生用者其力全,迅如走丸,一过不留,除邪而不伤正气”。钱乐天等人编著的《医学传心录》里亦有“大黄乃荡涤之将军”的赞誉……几乎所有的古代医书均有关于大黄的阐述。

无草不成方*能补能和能缓


大黄走而不守,如将军一般锐不可当,有的药则是守而不走,喝下去了以后走得特别慢,甚至会在在某个地方守一阵子。


大黄和甘草那些甘为人之的故事


比如甘草——“甘草和诸药而解百毒,盖以性平”。


甘草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字——甘,为至甘纯甘之品,其所有功用都与“甘”有关:补虚、缓急、解毒、调和。


甘草在中药中有“国老”之称,应用十分广泛,有“十方九草”“无草不成方”之说。


正是因其“甘缓调和”之性,使之随不同的配伍而发挥不同的效用。如与附子同用可以缓和其燥热之性,与石膏同用可缓和其寒凉之性,与温热之干姜和寒凉之黄连同用则可以调和寒热。


同样,甘草在大黄甘草汤中作为主要药物是与其甘缓调和之性有关的。


大黄和甘草那些甘为人之的故事


大黄甘草汤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原载:“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外台》方:又治吐水)。


大黄甘草汤方:大黄四两,甘草一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该条文本是论述胃肠实热呕吐的证治。


食已即吐是由于腑气不通,这里的腑气包括胃、大肠和小肠,胃肠中有实热积滞的阻隔,胃气不得通降,反而逆上而行。


其病症呕吐,是由肠腑实热,腑气不通,逆而上冲所致,所以会先出现服满胀痛,大便不通或干结不爽,胃脘饱胀,不欲饮食之症,或有呕吐,口臭口苦。


这个时候不能着急,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能见吐止吐,能把积聚吐出来是给邪热积聚一个出路。


但这个出路只是个暂时状态,正常状态下,这个实热积聚应该是往下走的,应该通腑泻热,积去吐自停。

大黄甘草汤,方中以大黄涤荡肠腑实热为君,用以祛邪,而甘草缓中益胃为佐。


甘草在这里有两个使命:一是大黄涤荡肠腑的功用特别明显,但毕竟对脾胃会有一定的刺激和损伤,对于脾胃虚弱者太过峻猛,甘草可以保护脾胃。


大黄和甘草那些甘为人之的故事


二是实热积聚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大黄泻下过快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我们给大黄配上点甘草,大黄要走,甘草会拉着他“大黄哥哥慢点~等我一会儿”这样大黄的速度会慢一点,涤荡肠腑的工作也会做得更仔细、更全面。


既能够缓和大黄的峻猛之性,又能保护脾胃,甘草当仁不让。


二者合用,真可谓是天衣无缝,相反相成,平衡有度,彰显出了中药配伍的精髓。


大黄和甘草那些甘为人之的故事

大黄和甘草那些甘为人之的故事


大黄和甘草那些甘为人之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大黄   甘草   天等   推陈致新   犁庭扫穴   锐不可当   成方   祸乱   寒凉   脾胃   猛将   功用   胃肠   将军   中药   为人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