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需要“春捂秋冻”吗?

小儿大脑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不能耐受环境中的温差变化,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外界气温不稳定,孩子的衣服增减不能太快。民间谚语“春捂秋冻”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小儿需要“春捂秋冻”吗?

一.“春捂”,冬去春来,是从冷转热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但是气候经常变化,乍暖还寒,减衣服应该适当慢一些,宁可捂着点,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会难以适应,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加上春季细菌病毒活跃,更易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春季传染病。

所以,人们在初春季节要有意捂着一点,慢慢的减衣服。

小儿需要“春捂秋冻”吗?

二.“秋冻”,夏去秋来,是从热到冷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冷起来,但有个转变的过程。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但阳气未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过早地穿上棉衣,就会使身体得不到对冷空气的锻炼,使防寒能力降低,不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结果,到了三九严寒,身体免疫力减弱,容易生病。

小儿需要“春捂秋冻”吗?

三.“春捂秋冻”须有度,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春捂秋冻”的程度还要根据气温变化来把握。人们的体温总是要保持摄氏37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分了。

小儿需要“春捂秋冻”吗?

“春捂秋冻”要适当,不能太过,“春捂”如果过度,捂出一身汗,再经春风一吹就更易感冒生病。“秋冻”如果过度也容易冻出病来。

小儿需要“春捂秋冻”吗?

春天如果连续十天平均气温超过15摄氏度,就表示天气暖和了,就再没“春捂”的必要,可以脱去冬衣了,但还是要注意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添减衣服,注意保暖,也不可受寒。秋天一般到寒露节气天气转冷,我们这时就要添加衣服,注意保暖。当然平时如果气温太低,我们也要适当添加衣服,不能过于受寒,寒气侵入人体,也会引发各种疾病,对人体产生危害。

小儿需要“春捂秋冻”吗?

四“秋冻”并非人人适宜,一定要注意“冻”得适度。因人而异,“秋冻”,是为了提高人们对逐渐变冷环境的耐受性,但如果个人的体质本来就弱,那最好还是不要乱冻。“秋冻”就像是潜移默化的煅炼, 能在无形中提高人的体质。另一方面,在中医理论上,秋天是养阴的季节,如果穿得太多,就会助长阳气,对身体不利。

小儿需要“春捂秋冻”吗?

气温波动大,体质较弱的人尤其要注意保护头、手、足这三个关键部位。

盲目“秋冻”,切不可取。

五.“春捂”应该怎么“捂”,“捂”哪里呢?

1、捂腰背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所以腰背的保暖是非常重要的。到了春季最好里面穿一件贴身的背心,既捂了后背也捂了肚脐。

2、捂足部和小腿

足部有很多的穴位,影响脾、肝、肾的要穴也不少,容易遭风寒侵袭。所以,保护好我们的足部和小腿,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大帮助。3、捂肚脐

肚脐,是神阙穴所在,血管丰富,多数是胃肠部位,如果受了凉,就会导致胃肠部疾病,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睡觉时,不要贪凉,至少在腹部盖上小被子。

小儿需要“春捂秋冻”吗?

“春捂秋冻”这句老话是民间成千上百年生活经验积累而成的,是浓缩的精华。春天逐渐减衣,增加对夏天的耐热能力,有助于适应夏天的酷暑,秋天逐渐增衣,增强对冬天的耐寒能力,有助于适应冬天的严寒。小儿需要“春捂秋冻”,但须有“度”。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阳气   耐寒   肚脐   增减   保暖   体质   小儿   气温   春季   足部   秋天   季节   衣服   身体   天气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