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杂谈」杨大华:名医是如何学医的(1)?

在中医学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名医。名医的成功无疑与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有关,但其中个人努力奋斗的历程更值得研究。本文对历史上几位名医的学医模式进行

分析,以探讨个中的成功之道。

1.扁鹊十年殷诚一禁方

「经方杂谈」杨大华:名医是如何学医的(1)?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少年做客馆主管时,发现异人长桑君经常来此住宿。扁鹊认为他是

个很有本事的人,于是就热情谨慎地款待他(“遂谨遇之”)。如此十年,终于感动了长桑君,将禁方传授

与他。扁鹊以上池之水饮之而能洞察人之脏腑,遂成名医。从《史记》这段记载来看,扁鹊求师的道

路是何等艰辛。在那医疗条件相对匮乏的时代,欲得真传,除了像扁鹊那样真诚地尊师重道,别无他

径。试想,如果扁鹊还像对待其他客人那样对待长桑君,那长桑君宁肯将禁方带入坟墓,也不会给他

的。

2.淳于意倒旧瓶为装新


「经方杂谈」杨大华:名医是如何学医的(1)?


淳于意是汉代名医。《史记》载其“少而喜方术”“ 然医药方 试多不验者”。后求教于公乘阳庆。

公乘阳庆让他完全抛开过去 所学,认为那些不正确,此后才“悉以禁方予之”。淳于意遵之 而成名医。

这则典故告诉我们,一旦发现自己所学皆非,就要勇 敢地否定自己,忍痛割爱,吐故纳新,而决不能存在

丝毫抱残守 缺的恋旧情结。同时也说明抱一孔之见不利于接受新知识。虚怀 若谷,一片空灵才是求

学的正确心态。


3.叶天士一转益多师是吾师

「经方杂谈」杨大华:名医是如何学医的(1)?

生于医学世家的叶天士是清代温病学宗师。相传叶氏学医曾 先后拜师17人,至于究竟拜了哪些

人,却无从考证。中医学是 经验性极强的科学,单仅凭个人的点滴积累是远远满足不了临床 需要的

,而一家之言又往往失之局限造成门户之短见。因此,历 史上许多名医都是广拜名师,熔百家精华于

一炉。叶氏拜师之 多,可谓其中之典范。拜师就要拜名师,但又不限于名师,凡有 一技之长于己者,均

可登门请教。“师无常师,唯长是师”,应当 作为求师的根本标准。

编者按: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中医,博大精深,吾辈应悉心探求之,传承之!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十年一觉经方梦》,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扁鹊   名医   转益多师   史记   方术   吐故纳新   经验性   尊师重道   短见   所学   名师   杂谈   本文   出版社   淳于   医学   杨大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