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清肺排毒汤用它做了药引?它只是一碗汤啊

张学良,活到了101岁,名副其实的长寿。


提起长寿二字,我们想的都是身体十分健康,不然怎么能长寿呢?


但张学良恰恰相反,他的身体底子其实并不好。


听说清肺排毒汤用它做了药引?它只是一碗汤啊


母亲在逃难中生下他,没有奶水,没有充足的粮食


张学良只能喝米汤,也幸好喝了米汤才打好身体基础,长大成人。


后来,在他的戎马生涯和日后的软禁生活中,他都会坚持喝上一碗米汤


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101岁老去的那一天,电视剧《少帅》里面也记录了他喝大米汤的事实。


有人可能会说:“米汤就是汤汤水水,没有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基本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怎么可能打好身体底子?”


说实话,也就只有现代人不相信米汤的好处。


为什么?因为现代人脑子里的都是西方营养学理论啊!


张口闭口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食物金字塔


显然,米汤不符合这套理论,所以才不被认可。


听说清肺排毒汤用它做了药引?它只是一碗汤啊


在师兄我看来,中国人的东西,怎么就得让外国人鉴定呢?


咱们的大米汤,根本不需要得到西方营养学的理论支撑


它可是中华民族5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之一。


就算鉴定,那也当由中国传统医学去做!


接下来,师兄就从中医的角度好好给各位普及一下大米汤。


首先咱们得知道,米汤也叫米粥,也属于粥类。


听说清肺排毒汤用它做了药引?它只是一碗汤啊

先看米汤中的“汤”



4000年前,古人喝粥主要为了饱腹


2500年前,古人渐渐发现粥的妙处,于是开始将其作药用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记载了西汉的一位名医淳于意用“火齐粥”治好了齐王的病。


当时是这么描述的:“谓粥可实五脏六腑之气,且能逐热,一饮汗尽,二饮热去,三饮病已。”


随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更是在其医学著作《伤寒论》中写道:“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


什么意思呢?用粥来助桂枝汤的药力


慢慢,粥又变成了食、药一体的养生佳品。


听说清肺排毒汤用它做了药引?它只是一碗汤啊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特别喜欢喝粥,他认为粥是最好的养生滋补品,常年喝粥能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北宋文人张耒在《粥记》中写道:“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细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简单翻译过来就是每天喝一大碗粥,对肠胃特别好。


后来,张耒的这段话也被李时珍写在了《本草纲目》中。


关于粥的记载还有很多,师兄就不一一列举了


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粥有如此强的效果?


首先咱们要来想粥是什么做的,五谷对吧!


五谷是一碗粥最主要也最基本的食物,而人的一身气血又皆从水谷化生而来。


《黄帝内经·素问》中也说了:“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综合来看,只有吃五谷,我们的身体才能正常运行。


听说清肺排毒汤用它做了药引?它只是一碗汤啊


再思考,五谷是怎么做到化生出人的一身气血呢?


经常跟我们一起学中医的医友,一定知道答案。


首先五谷就是植物的种子,是力量最强大的种子。


小小一颗种子要破土而出,它吸取日月精华,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开花结果。


你吃了这样一颗种子,就相当于吃了它吸收的日月精华,这个日月精华到咱们的身体里就是我们需要的元气。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意思就是咱们吃进去的五谷要入胃中,通经脉、行血气。


这个胃可不是西医上器官,而是咱们中医常说的脾胃。


脾胃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五谷入了脾胃,就会滋养胃气,胃气足了,气血也就强了。


再看米汤中的“米”



大米分三类——籼米、糯米、粳米


其中最适合用来做大米汤的,当属粳米。


听说清肺排毒汤用它做了药引?它只是一碗汤啊


这个米不一般,它可是曾被仲景先师写进《伤寒论》中的


《伤寒论》中有7个方剂用到了粳米,分别是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附子粳米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


除此之外,中西医结合第一人张锡纯先生也善用石膏粳米汤退烧。


为什么粳米能入药?籼米和糯米不行吗?


还真不行!


粳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有健脾养胃、止渴除烦、固肠止泻之功


尤宜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心烦口渴、泻下痢疾者食用


可谓是养胃生津第一米


而且用粳米熬煮时,上面会有一层浓滑如膏之物,称为米油,是米的精华所在,老人孩子最适合吃。


另外米汤还有助药性的作用。


去年在新冠肺炎中拯救了无数人的中医方剂清肺排毒汤,就是用的米汤做药引!


听说清肺排毒汤用它做了药引?它只是一碗汤啊

听说清肺排毒汤用它做了药引?它只是一碗汤啊


能在抗疫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可见米汤之优秀!


总的来说,用粳米熬制的米汤能解决哪些症状呢?


师兄根据医友们喝米汤的反馈,整理了一下。


晚上睡不好觉,睡不沉,整夜都是梦,早上起来昏昏沉沉?那是因为你身体津液匮乏,血养心养不好。白天多喝米汤,补充津液,晚上就容易睡的好。

感冒了,没有食欲,又出不来汗?这时候来一碗热热的大米汤,不仅助汗源,也能帮你恢复胃气,快速恢复食欲。

动不动口腔溃疡?提醒你厥阴肝经津液已经明显不足,也是提醒你要养成喝米汤的习惯了,津液补充好了,还会犯口腔溃疡吗?

脸上气色太难看?嘴唇颜色发白发粉?这提示你身体津液大伤,每天好好喝米汤,坚持下去,这个问题定能有改善!


还有很多问题,它都能帮到你,前提是咱们每天都能坚持喝上一壶。


当然学习了大米汤的知识后,咱们也能正确辨别一些诋毁米汤的谣言


同时也可以有理有据的回怼谣言发布者。


师兄举几个例子。

听说清肺排毒汤用它做了药引?它只是一碗汤啊

米汤没有营养?



提出这观点的是,去年4月份某大型中医黑公众号的一篇名为《说真的,白粥还是少喝点吧!》


师兄仔仔细细研究过他那篇文章,通篇都是借助西方营养学去抨击中国人的粥。


怎么说呢?东西方营养学之所以分东西方,是因为这完全就是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去定制的。


西方营养学,那是只适用于西方人的!


你生着一个中国人的体质和脾胃,怎么能拿着根据西方人的体质和脾胃搞出来的西方营养学作为自己的饮食准则呢?


这就像,你非要让北极熊顿顿啃竹子,让大熊猫天天吃海豹,那能一样吗?


不可能的。


听说清肺排毒汤用它做了药引?它只是一碗汤啊


咱们再来看,你听过的西方营养学说的营养是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对吧?


那师兄来问你,你知不知道“营养”一词最早是从哪来的?


师兄告诉你,这个词它是来源于咱们的传统医学,中医!


它和西方营养学里的维生素、蛋白质什么的,完全没关系。


营,指营气。


养,营气以为濡养之意。


营气就是血,这个血正是由水谷精微之气化汁取赤而来的!


水谷精微又是从哪来的?五谷啊!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营养,是真正适合中国人的营养学,跟西方营养学里的那些蛋白质、维生素压根没有半毛钱关系!


西方营养学真是败坏了中国人的体质,希望那些还在迷信外国月亮圆的同胞们,早日清醒吧!


米汤是寒性的?



师兄明确告诉你,有寒性的是小米


听说清肺排毒汤用它做了药引?它只是一碗汤啊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着:小米味咸微寒。


而粳米是平性的,所以用粳米熬制的米汤是不会存在寒凉的问题的。


喝米汤会助长体内湿气?



师兄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中药甘草,在咱们国家的西北地区,内蒙新疆这些干旱的地方长得比较好。


问题来了。


在这么干旱的环境里扎根,接触的水也少,那么甘草是不是也应该没什么水分,比较利湿呢?


错了!


正相反,甘草在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味保水剂


因为在那么干旱的地方生存,一定具备极强的吸水能力。


同样,放到大米上,生长在水里的反而利湿!


明白了吧?


关于米汤的讲解,师兄今天就说这么多,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在下方评论区写出来。


(公众号对话框输入“米汤”二字,即可获得大米汤的做法)


听说清肺排毒汤用它做了药引?它只是一碗汤啊


米汤这个东西,随时随地都能喝


且一定要多喝,每天保证在3升以上的量


不用担心什么水中毒,除非你几分钟内喝个10升!


多喝大米汤,对你肯定没有坏处


咱们很多医友都在喝大米汤,如果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的话,他们干嘛要坚持喝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化生   黄帝内经   伤寒论   长寿   津液   粳米   米汤   营养学   脾胃   气血   蛋白质   师兄   中医   身体   营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