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孩子,教他打回去就可以吗?

如果家里孩子太皮,天天被人告状又欺负哪个小朋友了,家长肯定很操心。

如果家里孩子太内向,出去总是被欺负的那个,被欺负了或抢了玩具还不敢还手,家长肯定更操心。

有家长说,我家孩子天生就内向,胆子小,怎么教都改不了。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孩子,教他打回去就可以吗?

请注意,内向不是缺陷,胆小更不是天生!

孩子被欺负了不敢说也不敢还手,这很大原因是后天造成的。

胆小或畏缩的孩子往往缺失一种很重要的心理素质: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判断自己能否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感受。

相对于自信,自我效能感是更深一层、更理性的心理能力,它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成功道路能走多远,也决定了孩子是否胆小或是否敢于反抗。

很多家长在孩子受到欺负时,会教孩子“打回去”,如果打不赢就先“远离他”。如此教育孩子还要担心长此以往下去,孩子会不会变成“熊孩子”,由受害者变成加害者。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孩子,教他打回去就可以吗?

睿智的父母,会这么做:

情景演示

孩子被其他小孩抢了玩具,我们就能断定那个小孩是坏孩子吗?显然是不能的。

孩子2岁后开始进入社交敏感期,他们渴望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却不知道如何打开社交第一步,可能就会选择最直接粗暴的方式:抢夺玩具。

那么爸爸妈妈可以与孩子进行一些情景演练:

首先让爸爸妈妈分别扮演自家宝宝和其他小朋友,模拟宝宝遇到过的情况。当玩具被抢时,应该如何正确的反应。然后让宝宝扮演他自己,让宝宝尝试反抗所遭受到的不公平或不合理行为,让宝宝慢慢熟悉如何应对。

如果下次宝宝遇到相同情况,并且宝宝做出正确的反应时,爸爸妈妈一定要给鼓励。


说“不”的权利

告诉孩子他有说“不”的权利!

比如孩子在公共场所玩耍却遇到插队的情况时,初期家长可以代替孩子阻止这种插队行为。帮孩子维护他的权利,不是在以大欺小,而是在向孩子示范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并且告诉孩子“你要学习妈妈的做法,有人插队你可以大声地说出来,你可以维护你自己的权利。”

孩子可以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学习到正确的做法,并汲取力量与勇气,下一次他就会自己保护自己了。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孩子,教他打回去就可以吗?

“不帮”孩子解决问题

当孩子向家长哭诉被别的小朋友打了的时候,大部分家长都会这么说:

你也打回去!

下次不要跟他一起玩了!

这样命令式的建议也许能保护孩子当下不受伤害,但却不能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那么下次再遇到此类情况时,孩子还是只会任人欺负。

相较于命令句,爸妈应该对孩子说这样的疑问句:

下次他还欺负你会怎么做呢?

你这样做能不能让他不再欺负你了呢?

直接替孩子解决问题,只会让孩子养成遇到困难就找爸爸妈妈,自己不会处理的性格。而如果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去思考,再适当的给予建议,孩子会去思考。想清楚并同意这个建议后,下次再遇到他就会举一反三的灵活应对了。


别让孩子硬抗

有些家长心急于孩子内向不会反抗的性格,在孩子遇事时会硬将孩子推出去。

“上次不是教过你了吗?勇敢点,去把你的玩具要回来!”

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去面对冲突,勇敢说不,维护自己的权利。但这种状态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达到的。也要考虑孩子当下的心理状况。

过于强硬的勉强孩子去做,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与烦恼,甚至起到反效果。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孩子,教他打回去就可以吗?

亲子阅读

让孩子读绘本,可以教会孩子很多良好的习惯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不同的情况下,家长可以有选择的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让孩子从书本中学会对抗困难与挑战。

《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面对孩子被欺凌,孩子、父母、旁人可以怎么做?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孩子,教他打回去就可以吗?

《别想欺负我》鼓励孩子反对暴力及自我肯定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孩子,教他打回去就可以吗?

《我不一个人忍耐!》抗拒欺负行为的侵扰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孩子,教他打回去就可以吗?

孩子被欺负了,家长不要着急着介入,或者帮孩子找回“场子“,可以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让孩子自己解决。

并且,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并不是问题,他们反而会通过这些矛盾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慢慢成长起来。

更多育儿资讯,请关注公众号【阿布笛时光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骂不还口   孩子   效能   胆小   小朋友   下次   权利   爸爸   家长   父母   玩具   自我   妈妈   情况   宝宝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