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KIKI鲸宝课堂丨儿童的性格不是随意养成的


MOOKIKI鲸宝课堂丨儿童的性格不是随意养成的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儿童塑造自己的方式完全不是成人想象的那样,儿童的个性不是我们能教给他们的,也不是能够强制他们学到的,而是他们在3~6岁时期通过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的。

性格不是可以随意打造的,儿童的性格更是如此,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科学地教育,尽量让儿童的发展少受阻碍,协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个过程。

成人对儿童的性格发展无能为力,最多只能在他们的性格形成之后,能够理会成人的教育时,通过说理和劝告对他们的思想施加影响。只有到了6岁,成人才可以对儿对童进行说教;6~12岁,儿童开始形成道德是非感,能够辨别好坏;到12~18岁,儿童开始接受成人的世界,这时,就可以像对待成人一样对他们说教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些只能在儿童6岁以后进行,这时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已经形成,无法通过自然的方式进行塑造了。这时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已经难以接受我们的思想了。尽管我们渴望对他们施加更多的影响,我们的作用只能是间接的,无法直接对他们施加影响了。

有些学校的老师经常抱怨,尽管他们尽责尽职,精心讲解科学、文学等科目,但孩子们就是学不进去。不是因为这些孩子智商不够,而是因为这些孩子的性格使他们无法学习,缺乏良好的性格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只有那些具备一定性格要素或个性的人才能真正学到东西。不过,大多数刚进学校的孩子都不具备这样的性格,到了这个时候,要求他们集中注意力已经晚了,因为他们难以做到这一点。如果他们在此之前没有形成认真的品质,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又有什么用呢?打个比方,我们这样要求这些孩子,就好比对没有腿的人说:“要好好走路!”这种能力是在早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我们无法要求他们具备这种能力。

既然如此,我们成人该怎么办呢?如果你提出这个问题,总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对年轻人要有耐心,我们要努力给他们施加影响,要给他们树立好的榜样。”我们把希望寄托在时间和我们的耐心上面,以为总会有所收获。可是实际上,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直到我们变成一个老人,对生活不再有任何要求。总之,时间和耐心不能带来任何东西,唯一的办法是利用好儿童具有创造性的时期。

假如我们把整个人类看做一个整体,平等看待自己和儿童,就会明白世界上所有的人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内心深处却有一些东西是共通的,就是人人都有一种自我发展的倾向。虽然许多人对此没有明确的意识,这种倾向却在潜意识里支配着他的生活。虽然,这种倾向对人类的性格影响不大,但它是人类的发展前提,因为人类社会和个体一样,都具有这种不断地发展的倾向。无论如何,人类总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换句话说,人类的行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处于发展之中,因为,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都有一种向前发展的倾向。

下图婴儿中间的圆圈代表人的完美状态,外面的部分表示较为强健和平衡的人,这些人属于“正常”状态,或者接近理想状态。它周围的部分表示更多的群体,他们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没有达到正常状态。最外面有一个较小的区域,他表示超出正常范围的人,他们是一些超社会和反社会的人,这些人都没能够适应社会生活,他们要么缺乏生存活力,要么成为暴力犯罪分子。除了这一小部分人之外,其他所有人都适应了生活,虽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异。我们所说的教育,就是针对所有这些人而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性格   儿童   倾向   课堂   成人   耐心   随意   时期   人类   状态   能力   东西   思想   方式   孩子   时间   个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