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励志古诗榜之劲草篇

最近读诗,获益颇多,增长不少见识。“疾风知劲草”耳熟能详,但一直没深究过其出处。今读一代帝王李世民的《赠萧瑀》(有的书上为《赐萧瑀》,方知其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见识了唐太宗作为诗人的另一面。过去我一直以为李世民战功赫赫,文韬武略,却不知他的诗也名传千古,尤其是这首诗说理堪称一绝,给后世用人和做人很深的启迪。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励志古诗榜之劲草篇

[原文]

《赠萧瑀》

【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译文]

下面是我整理出来的译文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可以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健挺拔的,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可以识别出谁是忠贞不二的臣。

一勇之夫怎能懂得为国为民为社稷的大义,而智勇双全的人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德。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励志古诗榜之劲草篇

[鉴赏]

我看了不少关于这首诗的赏析,大都认为这首诗极富哲理。确实,这首诗自始至终都在说理,但却很耐人寻味,很形象感人。首先得益于诗的前两句巧引、妙喻和工整的对偶。“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是自古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是意志坚强者,谁是忠诚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引用来赞美萧瑀。次句的“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造成政局动荡。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疾风“比喻危难与”板荡”相对相衬;“知"与"识”相对;”劲草”与“诚臣"相对相衬。两句诗浑然一体,形象地表达了: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这其实是在赞美萧瑀,这样看来,除了说理还有诗人的赞赏之情在其中。“劲草”做为诗中的特殊意象,当然喻指重臣萧瑀,很有韵味,非常形象。所以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以物喻人、情理交融,堪称独到之笔。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励志古诗榜之劲草篇

其次是后二句,我们仍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是前两句说理的延伸,诗人继续盛赞萧瑀,但却换了一个角度,从议论和对比中表达了: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含蓄地告诉读者,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萧瑀做到了有忠有义,智勇双全,乃国之重臣。

同时诗人辩证地分析了“智”、“勇”、“仁”、“义”之间的关系,使说理更加透彻,理中含赞,表达了李世民知人善任的胸襟。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励志古诗榜之劲草篇

当然,我更欣赏这首诗的现实意义。这首诗对于后世,对于我们的启迪主要是两点,其一是用人,只有选择经得住斗争考验的人,把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做为用人标准,才能做到知人善任。其次是做人,对于读者的自我完善来说,要成为有用之才,必须经过苦练经受各种考验,把自己培养为智勇双全的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做为我们的座右铭,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锻炼我们每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在奋斗中成为忠贞的强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疾风知劲草   劲草   怀仁   仁德   勇夫   知人善任   智勇双全   重臣   政局   古诗   后世   比喻   用人   诗人   忠诚   形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