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曰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励志古诗《苔》新解

古代以物言志的诗中,歌咏梅竹菊的诗词数不胜数,因为她们乃花中君子,气质高雅。有一种不起眼的植物——苔,名气远不如梅竹菊,但同样受到诗人、词者的青睐,成了古诗词中另一道美丽的风景。“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诗佛“王维的《鹿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一词……,随手拈来,写苔的名句比比皆是。但有一点,这些作品中,苔大多是作为陪衬的景物出现的,真正以咏苔为主,并歌颂苔之非凡的并不多,袁枚的《苔》是其中不可多得的诗篇。

白曰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励志古诗《苔》新解

[原文]

清代: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我年轻的时候对这首诗没有多少印象,可能论诗歌艺术,她不能算上乘之作。但今天读来却很有感觉,论思想意义,与传世名篇相比毫不逊色。

白曰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励志古诗《苔》新解

不觉来了诗兴,我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现代诗的形式尝试翻译这首诗。

[新译]

明亮的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虽然偏僻阴冷,

正好滋生坚强。

成团成片的苔,

蓬勃的青春充满力量。

如米粒大小的苔花,

虽然纤小可怜,

却能不卑不亢。

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

却有遍地花开的盛况!

白曰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励志古诗《苔》新解

[新解]

说是新解,其实是自己对这首诗内容的感悟。

这是一首咏物励志的小诗,蕴含平凡与伟大的辨证哲理,表达了普通人通过奋斗一样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价值,歌颂了自尊自爱的品格、自强不息的精神。诗人笔下的苔,身处不宜生命成长的角落,缺乏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不是出身下层的普通人或小人物的写照吗?偏僻和阴冷阻窒不了苔生长的欲望,展示青春,展现希望的力量,苔是弱者自强的化身,是干干万万奋斗着的平凡人!

白曰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励志古诗《苔》新解

纤细的身躯,米粒般大小苔花,毫不起眼——苔是渺小的。苔不因身处逆境而自卑,不因无人喝彩而悲观,执着地开放自我。虽不及牡丹的国色天香,但透露了苔花盛开的勇气和胆量。亮满自豪地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苔又是伟犬的!

白曰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励志古诗《苔》新解

感叹大自然的造化,感悟生命的神奇,感谢诗人的慧眼。让我们赞美苔,歌颂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自来   小诗   鹿柴   纤小   青春   国色天香   米粒   古诗   阴冷   偏僻   普通人   牡丹   诗人   平凡   大小   力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