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私冷漠背后,藏着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转发、评论,关注我,你的喜欢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

文章末尾可免费领取一份《教育宝典》

孩子的自私冷漠背后,藏着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这几年,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孩子

对亲人去世全然无感

对英雄事迹无动于衷

对他人命运漠不关心

对民族痛楚不当回事

只关注自身的利益

也发生了“北大吴谢宇弑母”

“女中学生杀母藏尸”等惨剧


孩子的自私冷漠背后,藏着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一位妈妈困惑地给后台留言:我儿子5岁了,可近来频繁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心里挺不好受。家里买了炸鸡,儿子会拿一个鸡腿,然后把另一个鸡腿也翻出来,放到自己的碗里;上周我在卫生间滑倒,一时间站不起来,就大声喊儿子过来帮忙。儿子来到卫生间看了我一眼,说:“我摔跤你都要我自己起来,你也自己起来吧!”然后他抱着ipad,走回了客厅……为什么我的孩子一点也不体贴?


我的朋友小蕾也曾经讲过这类事情,她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消防员杨科璋为救一个两岁的孩子而献出自己年仅27岁的生命的事迹时,悲伤地问“咱们班的孩子能不能说一说自己心中的感受”,孩子们表情木然,没有人愿意表达……

孩子的自私冷漠背后,藏着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无独有偶,知乎上有位中学语文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孔乙己》,当讲到“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时,老师停下来问学生:“为什么秋风一天比一天凉?写这句话有什么用意?”全班学生空洞地望着讲台,终于有个男生回答说:“我们这里秋天还很热,只有空调的风是凉的。”其他人都笑了。


由于长期置身于封闭的空调房,孩子们感受不到季节的流转,树叶什么时候黄了,什么时候又绿了,大自然似乎与他们的生活毫无关系。他们走出校园,掏出藏在书包最底层的手机,一边走一边刷着短视频……


而拥有六百多万粉丝的B站UP主“机智的党妹”在7月3日上传了一则跳舞。


前有建党100周年,后有七七事变84周年,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在旅顺这样一个见证了日军暴行的地方,在旅顺博物馆门口,穿着受日本影响的洛丽塔,欢快地跳着与日本文化有关的宅舞。

孩子的自私冷漠背后,藏着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她自己本人不痛不痒地道了个歉,她的粉丝竟然还在怼网友“博物馆面前为什么不能跳”。只想说,他们不是蠢就是坏。


孩子的自私冷漠背后,藏着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为何在一个物质丰裕的社会,儿童青少年的成长会出现这些问题?


为什么他们的感受力、心灵和情感,不仅没有随着教育条件的改善而得到丰富,反而呈愈加贫乏呢?


孩子感受力缺乏的具体表现

孩子的自私冷漠背后,藏着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第一方面,对周围的人态度冷淡,看到别人有困难不愿伸手帮忙,对弱势群体冷漠旁观甚至幸灾乐祸。


第二方面,对学校组织的捐款捐物等活动排斥、抵制,对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校园欺凌、同学矛盾等不理不管,对学校组织的群体性活动态度消极,对重大灾害或灾难冷漠麻木。


第三方面,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想到自己,一不如意就迁怒他人;不懂得感恩,视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为理所当然,一旦不能满足自己的物质或精神需求,就产生情绪性反应。


第四方面,怨恨他人不能理解自己,一旦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认同,就不满、赌气。


表面看是孩子的问题,本质上其实是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造成的结果。


孩子的自私冷漠背后,藏着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家庭教育的“冷漠”


鲍勃·迪伦曾说过一句话:“有些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则只是被淋湿。”


家庭教育的“冷漠”主要表现:


一、家长不尊重孩子的需求

中国式的父母最擅长的便是扮演权威,“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我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都多”,曾犯过的错、走过的弯路,不想让孩子再走一遍,怀揣着这样美好的想法,家长一点点剥夺了孩子应有的权利和尊严。


在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看来,家长与孩子之所以会产生冲突,其根源就在于家长世界和孩子世界的不同。


因此,我们在看到孩子感受力缺乏、情感冷漠的时候,更要看到家长对孩子的真实需要和情感缺乏感受力。


当父母指责子女冷漠、不尊重父母、把父母当保姆的时候,可曾思索过是谁造就了今天的他们?


孩子的自私冷漠背后,藏着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二、家长营造病态竞争的氛围


上学之前,孩子比懂事,比可爱,比聪明,比皮肤黑白,个子高低,眼睛大小,牙齿齐不齐。总而言之,在家长的心目中一定要有一个高低短长!


到了小学,开始比成绩“我家宝贝班级考第一名!”实在不行,就单科第一名,或者比业余爱好辅导班,什么舞蹈、绘画、钢琴、书法等等总能排个三六九等。


而那些得不到奖状或者名次的孩子,进入到一种深深的不安中。回到家里,父母的不解、强烈的要求、甚至是训斥让孩子心理压力更大


“分数崇拜”是当下教育的主要问题,过分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孩子心理、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养成,过分重视孩子物质层面的需求,忽视孩子精神层面的引导和熏陶。


面对“分数崇拜”引发的病态竞争,学生长期处于恐惧之下,逐渐变得自私冷漠,甚至会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孩子的自私冷漠背后,藏着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三、孩子缺少同伴交往的机会


缺少小伙伴的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其中“自私自利、冷漠”就是诸多问题中的一种。


同伴交往对孩子的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到了3岁需要上幼儿园的原因。


可惜,不少家庭主要由老人带孩子,还有些父母因为自己抵触幼儿园而刻意不送孩子入园等,其实这些行为都是在阻断孩子融入集体、学习分享和爱的机会。


在交往中,孩子们一起解决困难,互相帮助,表现出自己的智慧、能力,有了这些你来我往的互动,以及在互动中的思考与体会,孩子才能逐渐明白自己的需要和他人的需要,才能真正脱离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孩子的自私冷漠背后,藏着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如何避免“家庭教育冷漠”?


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从感官的探索开始的。


经历了感官敏感期的儿童,如破茧之蝶,羽翼初展之时,世界便以丰富多彩的生活向他们敞开怀抱。


首先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兴趣、爱好、隐私,与孩子平等地沟通交流,做孩子的知心人。


其次是营造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家长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最后是为孩子创造更多亲近生活、亲近自然、亲近社会、亲近历史的机会!多带领孩子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


孩子的自私冷漠背后,藏着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之前一位妈妈看到江歌案的报道后,对女儿说了这样一段话:


“人性复杂,你先要学会保护自己,才能考虑善良以及其他。如果可能,永远不要把别人的仇恨拉到自己身上,谁惹上的麻烦谁解决,永远不要用自己的肉身,去替人做枪靶,也永远不要在任何时候,去消耗殆尽自己生命的所有能量,去为别人的失误买单。在爸爸妈妈眼里,你最重要,无可取代。我宁愿你不善良!”


看到这句话,虽然很理解,但也经不住打了一个寒战。


社会之所以得以良性运行,取决于一是法律,二是道德。


我们要努力地不把孩子培养成冷漠自私、逃避责任的混蛋。


惨案的真相到底如何,只有当事人清楚。但无论是舆论压力还是网络暴力,“林生斌”“刘鑫”们被骂也是罪有应得。


如果大家都不出来伸张正义,那社会的良知就会渐渐消亡。


良知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是一种将心比心的修养,更是孩子一生都要修炼的课程。


请告诉孩子,你温柔对待这个世界,也必将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孩子的自私冷漠背后,藏着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我是火丁家庭教育的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同时也是4岁宝宝的宝爸,每天分享育儿过程中的所思所感,育儿路上咱们一起成长。

PS:我整理了一份非常全面的育儿电子版资料《教育宝典》针对家长教育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常见问题,已经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方法,

如果你想学习可以点击我头像,关注我发私信数字(9)就可以免费领取。

#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大家说##孩子与教育##父母学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旅顺   鸡腿   冷漠   父母   孩子   感受力   家庭教育   亲近   自私   物质   想法   儿子   家长   秘密   情感   社会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