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分清爱的边界,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早前,杭州一个18岁女孩因为赖床,被父亲拍小视频发到家人群, 面对女儿的控诉,父亲仍一脸的不以为然,“还不是你不听话。”。

父母分清爱的边界,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被误解的心酸,被公之于众的视频,在孩子眼里都是天塌了的大事,但对父亲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18岁的女孩,生性敏感而骄傲,她有自己的隐私,更有着生而为人的尊严。那种被摊开所有包裹,任凭别人围观的感觉,犹如凌迟。

父母分清爱的边界,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没有分寸地介入孩子的领域,捆绑孩子的人生,正一步步毁掉和谐的亲子关系。


“很多中国式的家庭常常是共生的关系,边界感模糊,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陷入死循环。”


这些父母以爱的名义,严丝合缝地要求着孩子,归根到底,不过是想控制孩子,让他们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生活。


我们总是喊着平等,尊重,但是生活中却发现,其实家长处处都试图去控制孩子。


带孩子去买衣服,孩子喜欢的,大人看不上,非要选大人喜欢的,理由是孩子选的不实用。


带孩子买蛋糕,孩子喜欢的,家长不喜欢,非要选家长喜欢的,理由是家长选的性价比更高。


以爱为名,不留余地地突破安全边界,不但给了孩子最深的伤害,也让孩子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


父母分清爱的边界,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没有边界 孩子“精神死亡”


孩子虽然通过我们而来,但是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也应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毕竟孩子的未来,我们是无法预测的。


以爱为名的控制,看似保护,实则给孩子打造了一座樊笼,让他们不断地逃离。最可怕的是,这种无形的控制任意流动,最后蔓延到孩子生命的每个角落,酿成人生的苦酒。


父母对孩子浓度超标的爱,终究会变成害。过度的控制,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与成长的机会,更难以培养他们挑战未来的能力,最终成为附庸在父母身上的巨婴。


父母令人窒息的爱,如同往孩子的灵魂塞入其他不合规格的灵魂,久而久之,孩子丧失的不仅仅是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决断力,更会囿于终身无法摆脱的心魔。


父母分清爱的边界,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没有边界感 源于父母的焦虑


为什么家长那么喜欢控制孩子呢?


其实背后隐藏的是父母的焦虑情绪和那颗放心不下的心。任何在家庭中的控制欲,都源自于父母自己的不自信、不独立、不满足。


有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孩子。


其实从一开始父母就打定主意来“控制”孩子的人生了,从孩子出生起,我们就想着以后选择什么幼儿园,要不要买学区房,上什么小学,学什么特长,父母总是在替孩子计划着。


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生活中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着所有的爱,模糊了孩子的界限。


我们总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是想要给孩子更好的东西,总是想着孩子可以按照我们设定好的人生轨迹来行走。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的共生关系,让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了缓冲地带,一旦孩子决定离开,父母的世界就会崩塌。

当父母把过度的关注施加在孩子身上,更是对他们心理边界的打压与冒犯,阻碍着他们的自我成长。


当子女成人、完全独立后,父母面对的一个现实就是“我的孩子要离开我了。我怎么能让我的孩子离开我呢?我的孩子离开我了以后我该怎么办?”


父母不愿意轻易放弃对子女的控制欲和控制权。对于被控制的孩子来说,被父母一直拉住、想独立又无法完全独立,想有自己的生活又怕父母觉得自己离开后伤心,因此顾左右而矛盾、焦虑。


加上受到中国家庭传统观念的影响,作为孩子来说,我们想要在各方面都超越父母但总是不敢超越、想要自由又因为一直留在父母身边而产生依赖。


父母分清爱的边界,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最好的关系是恰到好处的爱

没有孩子可以一夜长大,他们需要的从来不是掌控,而是父母心里有分寸,学会适时放手。有时候,父母的思维稍微转变,改变的就是孩子的一生。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找答案


经常有家长说:

“我也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是孩子不愿意做,或者不知道怎么做,最后还得我自己做......”


很多大学生入学后自理能力差,进入社会后抗压能力差,这些例子多不胜举。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孩子有问必答,却无形中熄灭了孩子渴望探索的光芒,让他们无法独立思考与观察。


在这个世界上,“教育”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学习”。我们是没有办法“教育”一个人的,我们能够做的,只是陪伴他,共同学习。


只有通过孩子的感知与观察得来的结果,才能激发内在的潜能。放手让孩子主动探索,才能让他们把握自我成长的方向。


好好说话 杜绝“煤气灯效应”

“你怎么那么笨啊,连这个都不会,你能不能学学XXX!”

“你看,早就说过你做不好!”

... ...

当孩子有一次自己收拾屋子的时候把杯子打碎了,然后父母会不断提起:你忘记上次你把杯子打碎了吗?然后就剥夺孩子的权利,也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不行的。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你的一句否定与轻视,都会不断地消磨孩子的意志,甚至让他们沉溺在自卑的情绪不可自拔。


这种以贬低的方式慢慢摧毁孩子自我认知的方法,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煤气灯效应”。一旦你找到这种“捷径”控制孩子,实际却是开始了一场以爱为名的摧毁之旅。


“刀子嘴”背后一定是“刀子心”。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适当地给孩子提个醒,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让他自己去反省哪儿错了,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给孩子自省的机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抗挫折的能力非常重要。


父母分清爱的边界,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与孩子建立“爱的边界”

边界感没有肉眼可见的轮廓,是一种心理上所感觉到的安全边界。因此我们父母一定要仔细找到这种边界。安全边界的建立有三个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孩子,不伤害环境。


在生活中,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决定,让他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独立选择,独自解决问题,这就是维护了孩子的边界感。


建立边界的时候,也要看到孩子目前的能力以及能够承担的责任,不能过高或者过低的看待孩子的能力,以及让孩子过多或过少的承担责任。


当我们给了孩子选择的机会后,也许你会担心孩子的人生会走弯路,或者会过的不幸福,这些担心都是我们边界内的情绪,需要我们自己消化和负责,跟孩子无关。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给予孩子充足的成长空间,给孩子更多选择的权利,尊重孩子的想法。


试问,当我们的孩子真的足够强大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时候,他们的人生还有什么值得害怕?因为所有的结果和责任他都会接纳,都可以调整自己去面对。


熙桓心理

养育孩子,其实就是父母体面退出孩子生命的过程;孩子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与父母在心理上分离的过程。分得越开,代表着孩子越独立,同样也就意味着成长得越好。


雏鸟终归会离巢,只要父母内心有分寸,守护好与孩子之间的边界,让孩子放手一搏各自精彩。


愿每个父母都可以分清爱的边界,从容不迫地放手,让孩子在松弛有度的爱中,自由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边界   煤气灯   父母   都会   焦虑   情绪   想法   父亲   家长   独立   自我   能力   孩子   人生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