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最高境界:共情式沟通

别人正在痛苦无比,你一句话,不但没有安慰,反而让人生气。

别人正在开怀大笑,你一句话,让人笑声终止。

大家正在一起开心交流,你冷不丁一句问话,让所有的人尴尬……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经常遇到?是不是你,或者你身边的朋友,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在你周边就有这样不会说话,不懂沟通的人?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经对一万份人事档案进行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25%,其余7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沟通。


哈佛大学职业辅导局2014年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500名被解雇的员工中,因人际沟通不良而导致工作不称职者占82%。


从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在成功的因素中,良好沟通的重要性比智商要高得多。可以说,人际关系中99%的矛盾是由于沟通不畅所造成的。

沟通的最高境界:共情式沟通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沟通呢?


一直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别人,所得出的,永远都不会是恰当的结论。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


而换位思考,实现共情,愿意将心比心,真正去考虑对方的感受,才能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等,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借助对方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运用沟通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这样一句话:每逢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要记得,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都拥有你的优越条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做不到感同身受,但可以相互理解,实现共情。


一个人的共情能力越高,他说出来的话就越有温度,越能说服人心,往往他们说出三言两语就能说到对方的心坎里去,让对方感到舒服的同时又不显矫揉造作,这就是共情能力的体现。


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有着很直接的关系,很多人沟通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共情能力。


故他们不能很好地体会别人的想法,把握说话的度,不明白在何时何地说何样的话。


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共情”是沟通的灵魂。两个有着不同天性,家庭环境不一样,成长经历不同的人,之所以能够摆脱个人局限,能做到换位思考,能理解对方,全靠的就是“共情”。


人类之中,从我们出生开始,大家彼此的差异并不大,因为基因对于我们的影响只是一部分,而幼年的早期的环境对我们同理心的养成至关重要。


美国的研究表明:共情能力的养成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故而由此可以看出,共情能力和非暴力沟通之间的紧密的联系。

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的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非暴力沟通,在使用的过程中,一般按照四个步骤来进行:观察——>感受——>需求——>请求/诉求。

如果父母对孩子在互动的过程中使用的是这种沟通方式,这种情况下,孩子更加能够感同身受并且体味到对方的情绪,从而无形中慢慢影响塑造了孩子的共情心理的养成。


如何提高自己在沟通时的共情能力?


在对方遇到难题,我们不要一味地只说“我理解你”就完了,这样起不到任何作用。


在交流的过程中不要站在制高点说“理解”,而是把自己的身份放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让对方觉得自己此刻的身份是和自己一样的,能够体会自己的感受。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要让对方感到他不是自己一个人,还有你这个朋友在陪伴他。


但很多时候我们会走进“感同身受”里面兜圈子,因为我们忘记了,只有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困难才会消失,一切不愉快才会走开。


所以,如果对方想让你理解自己,那么他希望你理解的不仅仅是他的感受,同时还要明白他想要解决问题的心情。


解决任何难题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在对方遇到困境的时候,在安慰之余更好的是帮助对方走出困境。

比如一个女孩子失恋了,在你面前哭的时候,如果共情能力强一点,将自己设身处地的放在一个失恋的状态下,去体验自己失恋时候自己内心的感受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会很无助,很失落,很绝望,很心痛,甚至自我怀疑。


当我们自己去体验这些情绪的时候,我们希望得到的可能就不是别人所谓的安慰了,而是拍拍自己的肩膀,让自己放声大哭就好,这就是去体验他人的感受了。


反过来共情能力差的人可能一开始会安慰几句,然后告诉你,别哭了,甚至会说,不就失个恋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又或者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等等。


甚至我还听到过有人在朋友失恋时候说,不就失恋嘛,至于嘛。想想看,如果你失恋之后得到这样的反馈,你会感觉什么样呢?

总的来说,共情能力低会更在意自己的感受,在发生问题或者矛盾的时候比较自我,尤其是在集体生活中可能会更不合群,说话比较直接,容易伤人,比较理性,有的时候会理性过头,甚至有的时候给人的感觉会是不尊重人。


但也要记住,在学着共情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适度拒绝。


共情能力最终是为提高沟通效率而服务的,不是说想要学会共情,就必须得依赖于他人,迎合他人。这样的话就改变了我们最初的本意。学会“温柔坚定的拒绝”,才能提高沟通质量。


熙桓心理

很多家庭或者婚姻出问题,都是源于彼此不沟通,或者沟通不良造成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不懂共情,无法理解和了解对方的状态,不知道对方表达的意思,容易误解,加上又不会表达,表达不准确,自然就无法彼此了解,这样矛盾和障碍就在彼此之间形成了。


学习和掌握了共情式沟通的技巧后,我们就能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进行有温度的沟通,指导我们和爱人沟通,和朋友沟通,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进而提高沟通沟通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普林斯顿   托尔斯泰   卢森堡   非暴力   感同身受   美国   人际关系   难题   矛盾   效率   说话   能力   方式   孩子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