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育儿:用另一种方式和孩子沟通

谈到与孩子沟通的话题,当妈妈的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一种很奇怪的场景:妈妈在不停地说,孩子在认真地听。我们一直认为,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就是语言。其实则不然,即使妈妈不说话,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对向孩子传达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那这就是肢体语言。

情感育儿:用另一种方式和孩子沟通

拥抱孩子

研究发现,妈妈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注重自己的语言和声调,而更重要的部分是肢体语言。当妈妈的肢体语言表现得比较得当的时候,与孩子的沟通会显得比较自然,孩子也会更好地和妈妈交流,而如果你不能用很好的肢体语言来感染孩子,那么,最终你也无法实现你的教育目标。因此,妈妈应该学会用肢体语言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尤其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肢体语言的沟通方式甚至比其他沟通方式的效果更好。

要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首先就要知道如何设计完美的肢体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举手投足,都会传递出大量的信息,显露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爱憎好恶以及文化修养。肢体语言的设计和运用,使得谈话声情并茂、形神皆备。那么,如何使用肢体语言和孩子进行沟通呢?

情感育儿:用另一种方式和孩子沟通

第一、要有恰当的坐姿。除了演说之外,说话时多半是坐着的。关于坐有多种情况,有人爱坐在中间,让大家围坐在自己周围;有人愿意坐在角落,不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其实,最好的座位是面对听众,让听众清清楚楚地看见自己。坐姿更重要,一定要保持自然端正,千万不要斜靠在椅中或者盘腿,也不要把手臂搁在椅背上,这样往往会引人轻视,因此必须时时注意这些。

第二、腿的姿势。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腿部往往会呈现出这样三种姿势:两腿分开、两腿并拢、两腿交叉。两腿分开属开放型姿势,显示稳定、自信,并有接受对方的倾向;两腿并拢的姿势则显得过于正经、严肃;而两腿交叉属防御型姿势,往往是一个人害羞、胆怯或随便、散漫的表现。

第三、表情和眼神。面部表情,主要是指脸部各部位对情感体验的反应动作。它与说话内容的配合最方便,所以其使用频率比手势要高得多。

常用面部表情的含义有: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否定;昂首表示骄傲,低头表示屈服;垂头表示沮丧,侧首表示不服;咬唇表示坚决,撇嘴表示藐视;嘴角向上表示愉快,嘴角向下表示敌意;张嘴露齿表示高兴,咬牙切齿表示愤怒;鼻孔张大表示愤怒,鼻孔朝人表示轻蔑;目瞪口呆表示惊讶,神色飞扬表示得意等。交谈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别人进行目光接触,这不仅仅是一种礼貌,而且是两人沟通的纽带,它能帮助交谈双方维持一种联系,谈话在频频的目光交流中可以持续不断。更为重要的是眼睛能帮你说话。

情感育儿:用另一种方式和孩子沟通

在交谈过程中,不愿进行目光交流的人,往往会让人感觉是在企图掩饰什么或者心中隐藏着什么事;眼神闪烁不定则让人感觉精神上不稳定或性格上不诚实;倘若你几乎不看对方,这基本上可以说是怯懦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这些都会妨碍表达。当然,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同他人进行目光交流并不意味着总用眼睛盯着对方。

第四、给孩子温暖的拥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皮肤都有一定程度的“皮肤饥饿感”,在妈妈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拥抱是最能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当孩子做对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要给孩子一个肯定的拥抱,当孩子因为某件事而产生了沮丧心理时,妈妈如果能给孩子一个安慰的拥抱。那么,孩子的情绪会变得积极主动,拥抱可以拉近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拥抱的作用可以代表赞扬、鼓励、理解和支持等等。所以说,妈妈不要吝啬自己的拥抱,有机会多去拥抱一下你的孩子。

总之,能够打动孩子的语言并不是单纯的有声语言,其他的辅助语言也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都透露着某种语言的信息,让人们从中看到一个人的素养。单纯的肢体语言虽然无法达到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效果,但是通过肢体语言的运用,可以使有声语言的效果增强。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肢体语言,运用得好,就会辅助有声语言给人留下更好的印象;运用不当,即使有声语言再好,其表达都会打折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方式   孩子   都会   鼻孔   肢体   听众   面部   姿势   目光   说话   表情   效果   自然   语言   妈妈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