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育儿: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成了一个问题,两代人之间不再畅所欲言,取而代之的是父母的“唠叨”、“啰嗦”和“指责”,而孩子对父母也从无话不谈,转向“回避”、“抗拒”,沟通的桥梁断裂。心理学专家认为,感觉和行为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只要孩子感觉好了,自然会通情达理。而父母常犯的错误就是忽略孩子的感受,忽略孩子的情绪,甚至由于沟通问题而加重了孩子的消极情绪。时间久了,父母和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直到无法沟通了。作为父母的我们,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心理咨询师的解答:

情感育儿: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首先,不唠叨,一件事只说一遍。

我的好朋友晓航妈妈是一位优秀的小学老师,从小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可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如何和孩子进行沟通,这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妈妈也困惑起来了。晓航今年读初三,个子很高,很阳光,敢作敢当。晓航妈妈和晓航的班主任说起晓航在家的表现时,长叹一口气:早上,看到孩子早早起来,呆呆地坐在沙发上,既不洗漱,也不早读,于是妈妈提醒他:“你怎么在这里发呆呢?抓紧时间啊!”孩子不仅不反省自己的行为,反而冲着妈妈说:“坐一下怎么啦,我知道要做什么!真啰嗦!”下午,晓航喜欢打篮球,妈妈也没有反对,只要他能按时完成作业就行。可是有时候,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妈妈要是追问原因,他一句话也不说。可是妈妈还是忍不住,教育他:“就要中招考试了,别人学习紧张得很,你倒好,玩得不知道回家了”。晓航头也不抬,也不说话,但从表情可以看得出,他心里是不接受妈妈的教育的。

晓航妈妈还说了很多事情,比如让他不要看电视,他偏盯着不动;说他做错了题,他偏不改正;让他背英语单词,他偏不背。……妈妈回忆起小航读小学的时候很听话,可是为什么到了初中就成这个样子了,目前的晓航让她无法接受,为此她特别苦恼。

从晓航妈妈的诉说中可以看出晓航的妈妈特别关心儿子,对儿子的教育非常重视。经常在儿子面前重复自己的要求,反复提醒儿子改正自己的不足。我受晓航妈妈的嘱托,在我的咨询室见到了小航,我问小航是怎么看待他的妈妈的教育的,没想到他的回答居然是;“我妈妈总是唠叨,说我这道题怎么又错了,怎么不背英语单词,怎么还不睡觉,电视不能看多了,对眼睛不好……我觉得我应该塞上自己的耳朵。本来上了一天的课就已经很累了,回家还要听她的唠叨,她为什么不能让我静一会儿?”小航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情感育儿: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案例中的小航上初三,属于青春期。青春期是孩子走向成人的过渡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一方面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但另一方面对父母又有强烈的依赖,处在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青春期的孩子自以为什么都知道,渴望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渴望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而父母过多的干预和唠叨则会让他们心烦,哪怕父母多一句的叮嘱,都是一种啰嗦。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应做到不唠叨,一件事只说一遍。

其次,不要打孩子,无言自威是极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前一段时间,我的咨询室来了一对父母,他们向我倾诉,儿子今年12岁,进入青春期了。这一个月以来,感觉越来越难和孩子沟通交流。比如觉得他某件事做得不对,刚说了几句他就烦了;他有些消极想法或看法,父母刚说两句他就反感。

孩子有什么事情或想法不给我们说,也不愿意接受我们的意见或建议。有时候真想动手去打孩子,出出这口恶气,上周在家里就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把孩子狠狠地打了一顿。可是打完孩子之后,自己的心里又非常后悔,内疚和自责。请问该怎么办?听到这儿,我非常理解父母的苦心和无奈。

情感育儿: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我个人觉得,如果父母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就不要动手,如果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向孩子动了手,动手之后一定要向孩子道歉。我也很能理解有些父母脾气比较急动了手,可父母毕竟是父母,孩子毕竟是孩子,给孩子动了手之后,孩子会觉得这事扯平了,反正挨过打了,大不了再挨一次打,已经打了,还能怎么样呢? 反正你也打不死我。我个人觉得,打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情感育儿: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永远记住,做父母的首先要跟孩子交朋友。如果我们跟孩子能够做到无话不谈,他们就把我们一直当成知心朋友。有问题咨询我们,有问题跟我们一起商量讨论,那么他就不会出现许多问题。因为我们的孩子你不好好教育,不好好引导,你跟他不交朋友,别人就跟他交朋友,他会去找别人倾诉心声,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跟孩子交朋友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这就叫平等,就有机会沟通。平等的交流问题显然是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做父母的必须记住,孩子生出来不是用来打骂的,是用来爱护的,是用来教育的。

本文由阳光妈妈成长记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敢作敢当   孩子   作业   无话不谈   青春期   交朋友   消极   英语单词   平等   情绪   想法   儿子   父母   妈妈   感觉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