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疯”的妈妈和被吓坏的孩子

这个场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早上,孩子从睡醒睁眼开始,就一直情绪不佳,哭闹不止,拒绝爸爸的拥抱,对妈妈的询问没有回应,只有一个字,哭。


“发疯”的妈妈和被吓坏的孩子

妈妈不管怎么问,孩子就是哭,一开始妈妈还好好地问,间或给擦擦眼泪和鼻涕,但孩子完全没有回答,妈妈变得烦躁起来,着急上班,又要送孩子去幼儿园,但孩子这没来由地哭起来没完,妈妈的火气越发压抑不住了。

最终,孩子不停的哭闹彻底激怒了妈妈,妈妈对着孩子吼道:“哭什么哭!又没把你怎么样,你哭什么啊!”一边说,妈妈手底下的动作也粗鲁了起来,拽着孩子的胳膊去洗脸,扯着纸巾给孩子擦鼻涕。

孩子依然在哭,妈妈先是大吼道:“别哭了!给我闭嘴!”

尽管如此,孩子也只是停了哭声两秒钟,接着就是更为大声的哭泣。


“发疯”的妈妈和被吓坏的孩子

妈妈来回进出,想不到其他方法来阻止这令自己越发暴躁的哭闹之声,终于忍无可忍地摔起了东西,先是扔掉了擦脸油,然后又丢掉了纸巾包,又吼道:“还哭!你怕不怕!我扔东西你怕不怕!”

孩子吓得肩膀一缩,抽噎着说:“妈、妈妈……别、别生气……妈妈、妈……妈妈,对、对……不起。”

妈妈眉头紧皱,手也忍不住攥紧,看着孩子哭得不停地抽,内心深深地感到了无力。

孩子哭得在一旁跺脚,实在憋不住了,才哭着说:“妈妈……抱抱。”

妈妈停了一下,才动作粗鲁地抱起了孩子,依旧一边絮叨“你哭了很烦人”,一边给擦着眼泪鼻涕。

后来,孩子还是一路抽泣着去了幼儿园,妈妈也依然不解孩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发疯”的妈妈和被吓坏的孩子

早起的哭闹,孩子可能是需要妈妈的拥抱吧,也许是还没太睡醒,也许就是想要让妈妈温柔地抚摸,如此温存一下。

总之,孩子可能需要的是妈妈温和的对待,但妈妈没有领会到孩子的意图,反而不停追问,并因为没有得到答案而变得心焦,进而又因为不知道怎样停止孩子的哭泣而变得烦躁。

妈妈:无助+不知所措→简单粗暴→试图阻止孩子哭泣→事与愿违

孩子:独立个体+喜怒哀乐+不被满足+不被理解→哭闹不已→内心恐惧

结果:不能实际解决问题(表面上这件事不了了之,但内在彼此都有情绪,互相伤害)

吼叫恰恰体现了妈妈的无助,正因为不知所措,妈妈才妄图采用最直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阻止当下情况的继续。


“发疯”的妈妈和被吓坏的孩子

但是孩子终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想法需求,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他的想法和需求更是非常直接,而哭闹,显然就是他没有得到满足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

吼叫的妈妈此时完全居高临下,直白地展现了自己内心的焦躁,而完全忽略了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所以这时候的吼叫,对孩子来说就是可怕的。

而这个哭泣的孩子害怕妈妈的愤怒和吼叫,不惜隐藏自己内心的需求,而试图用道歉来换回妈妈的平静与爱,显然孩子被吓坏了。

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妈妈,进家门之后无意间撇了一眼门口的穿衣镜,镜子里的那个人,依旧眉头紧锁,眼神里满是责怪、疑惑、郁闷、烦躁,嘴角向下撇着,脸上的肌肉有些僵硬,面色也阴沉沉的。


“发疯”的妈妈和被吓坏的孩子

妈妈忽然眨了眨眼睛,哭闹“事件”虽然已经平息了,可自己的表情居然还这样可怕。

“天哪!太丑了!”

那在刚才吼叫的时候,自己的表情又会是个什么样子的?回想给孩子洗脸时,从洗手池上方的镜子里看到的孩子哭泣的脸,眼睛一直盯着妈妈,那眼神里满是委屈、害怕以及对爱的渴望……

妈妈赶紧把目光从镜子里移开了,“刚才,我这是让孩子看到了一个怎样凶狠而又丑陋的自己啊?”

的确,吼叫的面目永远都是丑陋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妈妈   孩子   粗鲁   粗暴   纸巾   鼻涕   喜怒哀乐   丑陋   眉头   烦躁   不知所措   幼儿园   无助   内心   需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