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吗?你有关心过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吗?

你怎么就不能好好吃饭,你看人家别的孩子,自己用勺子、用筷子,饭还吃得干净。”

“你什么时候开窍啊!你们班别的小朋友都会背老师教的儿歌,你怎么就背不会啊?”

“你看人家楼上那个孩子,天天早起背课文,你整天睡懒觉,学习还能好得了?”

“唉,一听说人家谁的孩子考高分,就羡慕得不行,人家那孩子怎么养的!”

……


你有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吗?你有关心过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吗?

这些话,你有没有说过?就算没说过,你有没有想过?一代又一代,每一代都会有“别人家的孩子”来成为许多孩子的“榜样”。

可是,夸着别人的孩子,吼着自己的孩子,我们只是担心自己的面子过不去吧。

无法甩脱的功利心,会盲目地提升我们内心的标准线,导致孩子的正常表现反被嫌弃,也会导致我们焦躁的情绪时常爆发。

很多妈妈在自己内心中都有这样的一种想法,“我可以做到不炫耀孩子,但我没法忍受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差,最起码也要和其他孩子齐平。”

这种想法无形中将所有孩子划到了同一条线上,“都是孩子,怎么别人就比你强”,这样的话正是功利心的一种明显表现。

有功利心的妈妈,眼睛多半都放在别的孩子身上,永远都感觉“别的孩子就是好”,总会用别的孩子的长处来与自己孩子的短处作比较,最终得出让自己懊恼的结论。因此而来的吼叫,全都是妈妈自己的攀比心理在作怪。


你有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吗?你有关心过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吗?

“等电梯的时候,一对母子就站在我身后。

“妈妈问儿子:‘今天围棋你赢了几盘?’儿子说:‘十盘里赢了三盘。’妈妈有些不高兴了:‘别人呢?你怎么总输啊?你自己说喜欢围棋的,这总输也没见有什么长进啊!喜欢就得做好啊!’儿子说:‘我赢了以前总赢我的那个人。’妈妈却皱了眉,高声说:‘你还觉得自己不错呢?就这一次赢了,还好意思说?怎么这么不虚心!’

“电梯来了,我们一起走进去,妈妈依然在絮叨儿子,只要儿子反驳,妈妈立刻高声压回去。我比他们要早下电梯,临出电梯门,听得那妈妈嘱咐儿子:‘回家好好看棋谱,明天多赢几盘,挺贵的班,你也给我争点气。’

“我觉得挺无奈的,其实当时我特想问那个孩子一句:‘你觉得围棋好玩吗?’”

这是一位女士与人聊天时讲的一件小事,妈妈的功利心与孩子的无奈,让两个人都很疲惫。


你有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吗?你有关心过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吗?

妈妈完全没在意孩子是不是开心,用“你喜欢你就必须要做好”来绑架了孩子的兴趣,完全无视孩子赢的心情,只在乎他输的次数。而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他这一次应该是开心的,尽管赢得少,但他赢了之前总赢自己的人,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可这位妈妈根本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妈妈在乎的是他能否常胜、多胜,孩子原本快乐的心情被一再打击……

不否认每个人对美好、强大、胜利都会有所追求,但如果这些追求是建立在不开心、被逼迫、被吼叫的基础之上,那么孩子也会对追求这种行为失去兴趣。


你有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吗?你有关心过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吗?

所以,你应该收回那“宽广”的视线范围了,多看看自己的孩子,没有比较才没有伤害。

千万不要着急给孩子“定性”,因为你可能正在作“假认证”。

“哎呀,我孩子就是不行。”

“我孩子就是比别人反应慢。”

“你们孩子都聪明。”

……

请问,这种判断优劣的“标准”是谁制定的呢?

你总是以自己看见的孩子某几次的表现来作出判断,认为孩子“就是不行”,可你确定自己看见的就是孩子的全部吗?


你有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吗?你有关心过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吗?

一位妈妈在参加幼儿园亲子参观日之后说:“我儿子在家里的表现就是懒散得不行,吃饭要人喂,睡觉还得哄。结果今天在幼儿园观察他,他居然是自己拿杯子喝水的,自己拿勺子吃饭,睡觉也能自己脱袜子、盖好被子。并不像平时在家那样总是捣乱,也能好好坐着听老师讲故事,和老师配合上课、做游戏。我才发现原来我儿子也没那么差。”

看看,你的定性是不是太早了?你要相信孩子一定会成长的,不要总看着别人的孩子好,你的孩子也会有好的表现。今天的孩子就比昨天好——试着横向比较变纵向比较!

很多人会用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去比较,这其实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各有不同,个性也各有千秋。就好像比较苹果与黄瓜的优劣,哪可能比较得出来呢?

倒不如把这横向比较换成纵向比较,没准儿你就会发现孩子那意想不到的闪光点,每一天他都有进步的可能,这才是你能看得到的成长。

虽然你可能看不到,但还是要相信一句真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我们总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但你有没有意识到,你的孩子其实也是“别人家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只不过展现在外的可能都是优点,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谁都有缺点。


你有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吗?你有关心过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吗?

盲目迷信“别人家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是最不公平的,因为你直接忽略了自己孩子的优点。

每个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有成功也有失败,你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也要不断地反思自我。让我们把目光收回来,多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花些精力,多去发现并赞扬他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去分析和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他才能不断进步,并会让你时刻感受到惊喜。

总是处在惊喜之中,你还有时间去吼叫吗?

身为妈妈的你,请想想自己做到“最好”了吗?

功利心带给我们的一个最大的影响,就是我们会看不到自己的不好。我们强烈要求孩子如何如何,用吼叫来提醒他他是不如别人的,但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好呢?

答案往往是否定的。

有的妈妈总喜欢用“如果我是你,我早就如何如何了”的话来刺激孩子,意图提醒孩子他拥有多么好的机会、资源、能力,但是却不努力,或者说他没有达成妈妈的期望。实际上这样的话最让孩子感到厌烦。


你有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吗?你有关心过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吗?

能说出这样的话的妈妈,其自身对生活都有一些不满在,所以才会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出人头地,这便是最大的功利心。孩子做不好,妈妈当然会感到失望。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妈妈对孩子也是“羡慕”与“嫉妒”的,也希望自己能获得这么好的条件,并懊悔自己从前不去努力。

“我当时要是努力读书,现在就会如何如何……”

“我当时要是没有放弃我的爱好,我现在早就……”

“妈妈那时没有条件,要是有你的条件,我肯定……”


你有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吗?你有关心过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吗?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遗憾的地方,我们的遗憾需要自己去弥补,妄图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未完成的理想,是不切实际的。他的明天是他的,你最应该把握住的还是自己的每一天。

想努力什么时间都不会晚。当你有了想为自己努力的心,你整个人也会精神起来,那样就会带动起孩子的精气神,他会以你为榜样,哪怕你不督促,他也一样愿意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孩子   都会   闪光点   勺子   功利   围棋   这样的话   电梯   内心   想法   儿子   身上   条件   努力   妈妈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