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知道你孩子的内心世界吗?

都说“知子莫若父”,但身为父母,你是否了解孩子?你是孩子的朋友吗?你被孩子所接纳吗?我们不妨来一个自我测定:你知道孩子的好朋友是谁吗?你知道孩子的快乐的事吗?你知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吗?你能分享他的快乐和分担他的烦恼吗?孩子有心事会和你说吗?你了解孩子的爱好吗?你能欣赏孩子的一切吗?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大都是否定的,那么很显然,你不是孩子的朋友。


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知道你孩子的内心世界吗?

想要在未来的生活中让孩子更加成功,我们就必须在他小时候因势利导,给他好的教育。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所以,父母只有先努力去理解孩子,做他们的朋友,然后才能真正做到鼓励他,帮助他。

身为独生子女的孩子们,在家里其实特别孤独,除了来自长辈的爱之外,他们还需要知心朋友,他们需要朋友的愿望比我们小时候更强烈、更迫切。所以,就让我们先做孩子的朋友吧。

一队在外企工作的中国人因公去了美国。回国前,美国同事组织他们去旅游。途中,一个领队的高管似乎心事重重,不断地拨打手机。大家都以为是他家里出了什么大事,后来才知道,他儿子在那天参加小区里的足球比赛。大家松了一口气:“什么事啊!不就是孩子们闹着玩吗?”纵然如此,最终孩子还是沮丧地打电话向父亲汇报了他们的战况。这位父亲听完后,笑着安慰道:“这么激烈啊!我的宝宝!可惜我没能看到,对手太厉害了!下次,我们再加油,一定能够打败他们!”打完电话,他笑了笑,向同事们解释道:“抱歉,我正努力争取做一个好父亲。一个好父亲,应该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关心妻子儿女,做孩子的好朋友。”

在这一点上,美国父母做得比我们好,相信大家也都有所理解。既然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就让我们尽早改变吧。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和孩子进行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呢?


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知道你孩子的内心世界吗?

1.找时间和孩子相处

一位父亲这样说:“如果你不花一些时间与你的孩子共同度过,那么再怎么强调要与孩子交流都是白搭。当你与孩子共同分享在一起的快乐时间时,是你与孩子交流的最好机会。”几乎所有感觉与孩子相处愉快和谐的父母,都是因为他们肯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玩、做游戏、画画、运动、听音乐、进行家务劳动、制作手工、旅游、聊天、探讨问题,等等。通过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方可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需求,也能被孩子所接纳。

一位母亲这样说:“与孩子在一起是很重要的,我们常在一起散步,一起洗碗,这样我们就能有很长的时间交谈。这是交谈的好时间。即使你很忙你也一定能够挤出这些时间,因为那也是很容易交谈的一种场合。试想有人要你坐下来,然后说‘让我们谈谈’,这是多么的生硬啊。”

2.把孩子视为家庭的平等成员


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知道你孩子的内心世界吗?

只有这样,父母才能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能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选择。这一点可以说是美国家庭教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因而美国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相当强。让孩子自由选择也不是说父母就无所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可以帮助分析,但最终的选择权在孩子手里。如果孩子选择错了他能很快改正;如果是父母帮助孩子做出的选择,即使对了他也不一定会做得很好,要是错了,他会怨恨父母,因为责任在父母。

3.要认真听孩子的意见

父母要与孩子做朋友,家中就不能搞“一言堂”,完全由家长说了算。尤其是遇到与孩子有关的事情,一定要与孩子协商,听取孩子的意见。意见对的要接受,不对的意见要作出解释。当父母就家里的某件事作出决定时,最好能征求孩子的意见,这一方面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令孩子感到自己是家里平等的一员,在以后会积极为家庭着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事情本身的完成。


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知道你孩子的内心世界吗?

4.要争取理解孩子,并让孩子理解自己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成长制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并努力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的愿望,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同时,也要向孩子敞开胸怀,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思想,感受父母的喜怒哀乐,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困难,共同面对人生中的不幸,让孩子也能从困境中学会坚持,让他们懂得一时的得失应淡然处之,坚持不懈地去调整和适应才是最重要的。这不仅能帮助父母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且有助于父母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5.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多用摆事实、讲道理来解决


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知道你孩子的内心世界吗?

既然要做孩子的朋友,就不要轻易以家长的身份发号施令,而是要尽量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要多关心他的思想和行为,对于问题应通过谈话、协商取得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最后求得公正合理的答案。

当然,做孩子的朋友,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原则,迁就孩子的错误。我们强调给孩子发展兴趣爱好的自由,但并非自由放任,应该把握一定的尺度,提出严格的要求。确实孩子错了,就不能有任何迁就,一定要严肃指出,并作出相应的解释,以免下次重犯。如果是自己也弄不清楚的地方就不要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自己搞错的地方,要勇于向孩子承认自己的过失,要用自己的言行、作风给孩子做出表率,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知道你孩子的内心世界吗?

每天尽量抽出一点时间跟他聊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同孩子的感情,而且还可以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不足。

想做孩子的朋友,就要放下家长的架子,接受孩子的批评,建立一个民主型家庭。

把自己当做孩子的朋友,可以是父母做孩子的玩伴、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理解孩子的行为;同时,也给孩子做个“小大人”的机会,可请孩子一起参与家庭大事的决策,充分体现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知子莫若父   孩子   好朋友   美国   人格   平等   家里   父亲   家长   父母   努力   意见   家庭   时间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