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你的名字不叫软弱,叫力量


儿子罹患心理疾病四个月了,黑白颠倒,沉迷游戏,易激惹,无法沟通,“闭嘴、滚开”,“呯”地关上门,成了几个月里儿子对家长的唯一回应方式。

辞职陪伴的妈妈,以泪洗面,茫然失措,天天围着孩子转,却无计可施。好希望这只是一场噩梦,睁开眼睛,那个阳光帅气的儿子就回来了,爽朗的笑着叫:“老妈,我上学了”。防盗门“呯”地一声,传来儿子青春有力、渐渐远去的脚步声。

可是日子却老是停留在那一天,就像电影《土拔鼠之日》一样,压抑沉闷绝望的家,已然游离在时空之外,无状的儿子,无助的妈妈,日复一日地反复上演相同的戏码。

妈妈说,我该怎么办呀?你说要改变,我该怎么变?具体怎么操作呀?教教我好吗?

哎,孩子呀孩子,你看你赌上了你的青春,把妈妈逼成了什么样?妈妈已经把自己退化为了小孩子状态,那么软弱脆弱、无力无助、焦虑绝望。

我太理解这位妈妈了,因为那就是我曾经的模样呀。

我絮絮叨叨地提了些建议,希望能帮到她:

第一、建议她去看心理咨询师,她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

第二、大扫除,让家里窗明几净、整洁有序,摆上几盆绿植和鲜花。

准备可口的饭菜,让厨房的锅碗瓢盆、滋滋的炒菜声汇成动听的交响乐,让饭菜的香味,充斥孩子的鼻腔。

不管孩子吃外卖与否,妈妈坚持准备饭菜,等待孩子回到饭桌。

这是才家的样子,家的味道。

有的妈妈陷入“一人抑郁、全家抑郁”的窘境,睡眠障碍,满面焦虑,无力打扫,无力做饭,东一顿西一顿叫着外卖,活成了孩子的模样。

陷入泥潭里的孩子正等着家长帮助呢,你却视死如归地走进泥潭。要知道,站在坚实的地面上的家长,伸出手,递出棍子,不断加油发力,才能拉出快没顶的孩子呀。

第三、不哭泣、不焦虑,笑容满面、放松快乐。

做饭的时候,做卫生的时候,哼哼歌,让快乐四溢,让活力漫延。

不快乐、没活力?先假装吧,装着装着,就成真了。

有好久好久,我都不会笑了。班主任和心理咨询师第一眼就看出我的焦虑脸,都说你都这样了,孩子怎么能好?心理咨询师让我每天含着牙刷,对着镜子,练习真正的满面笑容。如今,我已经养成了习惯,路过镜子,就会心生喜悦,真正微笑。

第四、好好爱自己。

先从外部改造,最关键的是内里改造。好好爱自己,这是第一步。

假如亲友求你借一亿元现金,你肯定一脸懵逼,“我自己都没有,哪有借出的?”

爱,也是一样呀。

人,不可能拿出自己都匮乏的东西。

说实话,好多家庭模式“缺位的爸爸,焦虑的妈妈”,夫妻关系淡漠,妈妈早已处于透支状态。

那么,孩子病了,是危机,亦是机遇。“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好好修复关系,给彼此滋养,让爱和温暖在整个家里流动起来。

同时,妈妈应该把好好爱自己、照顾好自己作为重中之重,每天的第一要事。而不是把自己变成围着孩子转的监控,还不受待见。

这也可以理解,正满腹愁肠、纠结彷徨的孩子,看着不断前来打扰的妈妈,苦瓜脸,唠叨、哭求、指责、评判,换谁也受不了。那简直是就雪上加霜、伤口上洒盐的节奏呀。

那么,想想年轻时自己的爱好,让自己心生喜悦,专注幸福沉溺其中的事。没有?重新发展也行。

第五、读书和健身,永远不会辜负任何一个人。

孩子病了,是在用生命和健康向家长发出警报,父母活错了,得改。

因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呀。因为全家生病,孩子吃药呀。

央视记录片《镜子》,也阐述了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

所以,直接改变孩子能行吗?不过一场鸡飞狗跳,外加徒劳无功而已。

家长去读书吧,去学习人格健全、心灵成长的知识,调整认知,掌握非暴力沟通方法,脱胎换骨,从旧我蜕变为新我。

家长去健身吧。大汗淋漓,滋生多巴胺,让你变得情绪平和,越来越有信心和勇气。

总之知识就是力量,办法总比困难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拉出   家长   泥潭   外卖   饭菜   焦虑   软弱   抑郁   全家   镜子   无力   儿子   父母   名字   力量   妈妈   孩子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