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求求你别吼我了!”这些极端情绪,正在戳痛你的孩子

一位年轻妈妈,曾主动向《超级育儿师》节目组求助。

她的诉求很简单,就是希望育儿专家兰海能帮她改变儿子爱哭闹、赖床的坏习惯。

可兰海接触这个家庭后,却发现妈妈其实存在很大着很大的教育问题。

当儿子走在路上嚷嚷着想要妈妈抱,妈妈便会下意识地吼着威胁儿子:你再不走就不要走!

“妈妈,求求你别吼我了!”这些极端情绪,正在戳痛你的孩子

于是母子俩就在一场“声音的较量”中回了家。

“妈妈,求求你别吼我了!”这些极端情绪,正在戳痛你的孩子

然而,家里的情形,更可怕!

儿子起床困难,不管爸爸怎么喊都没反应,爸爸也几近情绪崩溃。

这时妈妈走了过来,二话不说对着儿子就是一顿呵斥,语气粗暴地命令儿子下床。

“妈妈,求求你别吼我了!”这些极端情绪,正在戳痛你的孩子

一整个清晨,家里就充斥着儿子的哭闹声、妈妈的吼叫声,别说爸爸忍不住想逃开,就连观察员兰海都感到头皮发麻,在这个家里永远只有“无休止的尖叫”。

或许孩子还小,不会直接告诉妈妈自己的感受。

可作为旁观者,大家都能感受到妈妈吼叫声、训斥声的可怕威力。

国际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中说过:

“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父母吼叫声中所透露出来的不满、生气、埋怨、指责,这些极端的负面情绪,正一点点毁掉孩子的一生。

01

我们都听过《寒风和太阳》的故事。

一天,它们比赛谁能让行人脱下外衣。

寒风势在必得,鼓足了劲儿,朝路上的行人送去阵阵刺骨的寒冷,试图用蛮力让人们听话;

但事与愿违,路人非但没有脱下外套,反而裹得更紧,而太阳却只是送去温暖,人们便纷纷自愿脱去外套。

我们都能理解寒风失败的原因:

人们怕冷,所以面对寒冷时自然会想办法抵抗。

却不知,父母的大吼大叫,正像刺骨的寒风,也会让孩子害怕地缩成一团。

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曾形象地说:

“父母发火时,孩子的那种害怕,就像我们被几只老虎困在墙角。”

父母发脾气时,孩子为了保护自己,会在心里建起厚厚的围墙,只想躲在背后,等暴风雨过去。

什么都不想听,什么,也听不进去。

试想一下,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者犯了错误,老公不是先安慰我们,而是不停地讲道理,甚至不耐烦地发火。

我们心里委屈,即使他说得再对,也都不会想听。

同样的,父母发火时,孩子也听不进去;

所以,只有我们情绪稳定了,孩子才能听得懂、做得到。

“妈妈,求求你别吼我了!”这些极端情绪,正在戳痛你的孩子

02

父母的“大声吼叫”,是最low的一种教育方式。它的杀伤力很大,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生理上的创伤

家长一般动手,会借助身边的工具,鞋,尺子或者是别的什么,都会对孩子造成皮肉之苦。

有一次,和一个家长聊天,他说自己的儿子常挨打,还标榜什么男孩子就得时不时“松松皮”,不然不知道天高地厚。

看着他身旁话语不多的孩子,真心觉得心疼。这“松松皮”的方式,真的要不得。

2.心灵上的创伤

孩子们的神经系统很脆弱,粗暴的打骂方式,都会使孩子精神高度紧张、恐惧、不自信、自卑甚至引发心理障碍。

1)逆反心理

有一些孩子,被打骂后不是听话,而是越来越“犟”,什么事都喜欢跟父母作对。

为什么打骂都不听,因为这是孩子的一种无声的“反抗方式”,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们一定要引起注意,很多问题少年,都是由此产生的。

2)遗弃感

在打骂孩子的过程中,有的家长口无遮拦,会说一些狠话-----“不要你了”“把你送给警察”……

这些恐吓的话语,对让孩子在心理上有伤害,变得胆小。

3)暴力倾向

经常被打骂的孩子,也会选择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身边的人。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模仿力是很强的。

一般爱打人的孩子,一定是被打了,知道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别人屈服,才会去动手打人!

4)仇恨心理

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孩子是自己生养的,怎么打骂都没有关系。这样的想法也是错误的,孩子三岁以后,对父母的依赖开始减少,打骂就会让孩子在感情上和父母疏远,严重的话,还会产生仇恨心理。

“妈妈,求求你别吼我了!”这些极端情绪,正在戳痛你的孩子

03

 所以,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产生倦怠情绪,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积极应对——

  ①在吼孩子之前,先让情绪“冷却”下来

  《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出了“冷静期”这个概念,当你忍不住想要对孩子大吼大叫时,试着给自己按下暂停键,做几个深呼吸,慢慢放松下来,然后给自己两秒钟想一想:我为什么会这样?我的想法符合事情的真相吗?或许这些想法只是我的理解,而不是事情本身?

  “冷静期”可以让自己的情绪有一个缓冲时间,不至于因为情绪失控伤到孩子。

  ②学会适时放手,寻求帮助

  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全年无休的“超级保姆”,而是需要一个有生命活力的母亲,在他难过的时候给与他共情,在他高兴的时候陪他一起HAPPY。

  所以,我们不妨“狠心”一点,在状态低迷的时候,偶尔把孩子扔给老公,在周末给自己放个假,约闺蜜吃顿饭、逛逛街、看场电影、喝喝茶。

  ③接纳自己不完美的事实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妈妈,我们逼着自己去做那个满分妈妈只会让自己更焦虑,让孩子更痛苦。

  曾奇峰老师说:“做一个好母亲其实也很简单,多为自己活着,把自己变成一个轻松快乐的人——是母亲能够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所以,成为一个好妈妈的前提不是要为孩子尽心竭力地付出,而是要先学会爱自己。爱自己的前提就是要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这个生命个体的局限性,甚至接纳自己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种种过失。

“妈妈,求求你别吼我了!”这些极端情绪,正在戳痛你的孩子

04

有人说,父母是最随便的职业,不需要考试不需要拿证,随到随上。

不是的。

父母比任何职业都难,学习周期长,迭代快,原地踏步终会被孩子淘汰。如果不想做被淘汰和被专家牵着被子走的父母,只能不断的迭代自己这个职业。

育儿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专家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而所有的方法论都源于儿童基本的发展规律和心理。

从另一层面来说,儿童发展与心理也是每个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因为了解,所以不会盲目跟从。

身边有许多的父母这样说,为什么我关注了那么多专家公众号,看了那么多育儿干活,为什么还是不懂孩子不懂教育。

碎片化的阅读是零散的,只能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想懂孩子,没有方法,只有学习。

孩子是自己的,教育也是自己的。

也许在养育孩子这条并不平坦的道路上,爸爸妈妈们难免遭遇那些黑暗时刻,相信只要我们能够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就能走出困境、重遇光明。

声明: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方法论   情绪   妈妈   孩子   寒风   很大   想法   家里   爸爸   儿子   家长   父母   方式   心理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