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妈妈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什么让人又哭又笑

今年春节档最大的黑马非《你好,李焕英》莫属,豆瓣评分8.1.


回忆妈妈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什么让人又哭又笑


从播出之前不被大家看好,到票房破38亿,甚至有可能超过《战狼2》。不得不说,贾玲交出了一份成功的试卷。


看着朋友圈越来越多的人夸赞这部电影,我也忍不住买了一张电影票,看电影的过程中,确实是让人又哭又笑。


就像贾玲在剧中说的:“我给你讲个笑话,你们别哭。”


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是贾玲导演的喜剧为什么让人哭声一片?


最近在看美国作家大卫·科比特写的《把人物写活》,里面介绍的塑造人物的技巧,让我知道了为什么这部电影牵动人心,大家口口相传。


回忆妈妈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什么让人又哭又笑


大卫·科比特不仅是小说家,还经常开设线上、线下的写作班,教授大家写作的技巧。


不管是小说、影视剧还是游戏剧本,人物才是剧情发展的关键,好的人物故事是锦上添花,是创作过程中的灵魂。


那一个鲜活有吸引力的人物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哪些方面打动了读者或者观众?


1 基于真实的故事让大家更感动


《你好,李焕英》是贾玲第一次自编自演自导的电影,影片的成功离不开她塑造的主角“李焕英”。


在剧中,贾玲改名成了贾晓玲。


贾晓玲从出身后,一直都在给妈妈惹麻烦,学习成绩差,隔三差五地就请家长,最后考上了大学,本以为可以让妈妈从此就可以好好歇歇,以后享受女儿给她带来的幸福生活,却没想到一场意外成为了晓玲最大的遗憾。


而意外发生了,她无意中到了妈妈年轻时的时代,在那里,她看到了还未结婚的妈妈,知道事情发展的晓玲想要用自己现有的能力让妈妈更快乐。


所以她帮李焕英抢到了厂里第一台电视机,赢得了一直欺负妈妈的“琴姨”;鼓动她一定参加排球比赛,拿到她们口中的那个“天大的好处”;帮妈妈谈恋爱,想让她有个更好的生活。


但是却不知道,其实妈妈还是那个妈妈,她一直没有变过,她还是选择了自己心里的那个人结婚,过着和原来一样的生活。


而现实中,贾玲的妈妈也非常不容易,省吃俭用供贾玲上学,眼看着女儿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自己为了攒钱让贾玲学表演,多拉一点稻草不幸发生了车祸。


回忆妈妈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什么让人又哭又笑


很多年前,贾玲就把《你好,李焕英》改编成了小品搬到了观众的面前,小品已经让观众哭笑不得,现在更是把这个改编成了电影,走进了更多观众的视野,让更多人的知道了李焕英和贾晓玲之间的故事。


2 人物是关键,塑造也需要技巧


写作的关键,是通过赋予人物创造惊喜的自由,来逃离故事的限制,让人物走出故事,按照自己的规则存活——同时不违背故事的核心主题和事件。


无疑,李焕英这个角色,被贾玲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妈妈这个角色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原来现在自己看到的妈妈,曾经也年轻过,漂亮过,也有过小女孩的憧憬,也有过自己丰富的生活。


回忆妈妈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什么让人又哭又笑


但是成为妈妈后,她不得不担起了自己的责任,放弃了一些东西。


这部影片,观众在看的过程中,不断替换角色,带入自己妈妈的形象,站在另一个视角看到了年轻时妈妈的一生,也知道了不管孩子如何,在妈妈眼中都是宝。


而这部电影成功的原因,也离不开书中所说的人物塑造的五个要素:欲望、改变、受伤、秘密还有人物冲突。


3 欲望是改变的开始


关于塑造人物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人物想要某些东西,这种欲望越深入,戏剧越有说服力。


贾玲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在自己有能力后,没有让妈妈过上好的生活。


她在节目中曾经说过,妈妈走后,我的快乐缺失了一角。


妈妈是那个快乐的一角,而遗憾成为了贾玲心里的痛,为了弥补遗憾,她想尽办法让李焕英开心。


让妈妈过得更好就是整个电影“欲望”的来源,而回到过去的贾晓玲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妈妈脸上的笑容更多。


回忆妈妈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什么让人又哭又笑


为了让妈妈成为厂里第一个买电视机的人,她鼓励她争取自己的权益,也扮演瞎子诉苦抢到了最后一台电视机的名额。


抢到后,晓玲问妈妈:“我来你高兴吗?”


妈妈回答:“我高兴呀!”


为了让妈妈更高兴,她更是通过自己的办法,让妈妈参加排球比赛,得到了一个水杯的奖励,妈妈非常兴奋,而且通过比赛,得到了厂长的认可,想要让妈妈当他的儿媳妇。


虽然有点不想让妈妈和厂长的儿子恋爱,但是想到妈妈如果嫁给他,会过上富裕优渥的生活,以后的孩子也能有好的教育为她长脸。


特别是表演节目时,当看到台下的李焕英笑得前俯后仰的时候,更是卖力地使出了浑身解数,逗得下面的妈妈捧腹大笑。


这种想要弥补遗憾的欲望一直贯穿着整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孩子如何报答父母,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父母的现状,以后过得越来越来。


而正是这种遗憾,牵动着每个观众的心,会随着李焕英和贾晓玲的喜怒哀乐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也希望李焕英能够有个更好的未来。


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宝,享受到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不管是调皮的,还是不省心的,妈妈都不会嫌弃自己。


虽然也会惹她们生气,也会惹她们伤心,但是骨子里最多的其实就是想成为妈妈的骄傲,让妈妈能够为有这样的孩子舒心。


有时候遗憾有机会弥补,有时候遗憾终究是遗憾,遗憾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有机会弥补的时候一定好好珍惜那些能够相处的时光。


4 隐瞒母女的秘密让大家看得提心吊胆


在《你好,李焕英》中,观众都知道一个“秘密”,那就是贾晓玲不属于李焕英年轻的时代,她是意外“掉落”到那个时代的。


贾晓玲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那就是她知道李焕英以后会嫁给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生个什么样的娃。


而同样,李焕英也知道,贾晓玲就是自己的女儿,知道她到自己的年轻时代就是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一直在配合她演戏。


回忆妈妈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什么让人又哭又笑


正是因为观众都知道了彼此之间有秘密,所以都很提心吊胆,担心谁一不小心就捅破了这层秘密。


正如电影制作人莱斯利·斯维林所说:


事实之下的事实——建立在曝光的事实和尚未曝光的事实所导致的张力之上。


作者的解释是:


这个就是指秘密的力量。如果我们认为某人有所隐瞒,那么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更加注意他的动向


就像我们知道了晓玲的秘密,她到妈妈的年轻时代就是为了弥补没有让妈妈过上好日子的遗憾,那么她为了弥补这个遗憾都做哪些努力,这个就是观众所关心的。


所以我们能看到晓玲接下来的努力:


帮助妈妈抢电视机、努力让她参加排球比赛拿到大奖、制定恋爱攻略等等。


回忆妈妈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什么让人又哭又笑


就像晓玲说的,她来的目的就是让妈妈更高兴。


而妈妈也知道晓玲就是自己多年后的女儿,但是她也没有拆穿,一直在配合着女儿演戏,享受着女儿带给自己的快乐。


屏幕里的人都以为自己的秘密隐藏得很好,但是屏幕外的观众早已经洞悉一切。


观众会随着剧情的不断开展不断猜测,随着她们的表演又哭又笑,因为知道她们母女相处的关系,所以看到感动的地方就特别容易做出对比,知道女儿终于长大,终于懂事。


5 不管是母女还是朋友,家人永远都是难以割舍的存在


世人都说最怕的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刘岩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就是爸爸的离世,小时候因为穷,爸爸为了养活一大家人,靠送米粉每天赚5毛钱。


所以当她有能力的时候,就拼命赚钱,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就像她说的:“我唯一不觉得遗憾的就是,我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给他最好的医疗条件。”


孩子总以为父母会陪伴自己很久,所以都说等以后自己变好了,有能力了,一定会父母过上幸福的日子。


但是,有些人就连这些简单的愿望都不实现。


一种内心的不甘、愧疚和悔恨是电影《你好,李焕英》带给我们最大的感受。


影片的开始,我们看到还是母女关系的李焕英和贾晓玲,那时候的晓玲做什么都让妈妈难堪,吃得多长得胖、拉裤兜、成绩不好总是被叫家长,从来没有让妈妈“扬眉吐气”,唯一一次有点成就感的高考,还是因为作假。


回忆妈妈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什么让人又哭又笑


这样的孩子不管谁看到都会说:这样的孩子真让人操心,谁碰到谁的父母真是倒霉。


但是妈妈眼里的孩子从来不是这样,不管孩子怎么样,孩子始终是自己的孩子,只要她能快乐健康成长就好。


影片的后面,李焕英和贾晓玲由母女关系转换成了朋友关系,一种可以对话的关系让我们看到两人的相处,可以推心置腹,可以互诉衷肠。


她们可以在一起喝酒,一起聊天,一起谈论未来。


回忆妈妈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什么让人又哭又笑


大卫·科比特在人物的社会属性中说:


任何两个人你之间的关系,我们都可以通过问这些问题来了解:最快乐的时刻是?最恐惧的时刻是?最羞愧的和最内疚的时刻是?成功或者失败的时刻是?宽恕的时刻是?等等。


而通过李焕英和贾晓玲在剧中关系的转换,我们看到,晓玲最高兴的时刻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了妈妈脸上的笑容;最恐惧的时刻就是失去妈妈的那段时间;最羞愧和内疚的时刻是自己不优秀没有让妈妈长脸。


回忆妈妈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什么让人又哭又笑


这一系列通过角色的叙述,让观众也不断地审视自己,自己和亲人相处的时候是什么情景,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伤了父母的心,或者有没有一个时刻父母是以我为荣的。


孩子永远是父母的软肋,就像王宝强离开母亲去闯荡后,母亲泪眼婆娑地说:“你走后,我三天没有好好睡。我知道我不好过你也不好过, 你在外边没钱,受多大苦多大难,碰一下嗑一下,你根本就没跟我说过,光说挣俩钱,看受多大苦。”


而孩子永远要记得父母的恩情,就像喜剧之王周星驰。


从小母亲就需要打三份工养活孩子,住在穷人区,挤在狭窄的木板房。


当周星驰功成名就之后无论是从小屋搬到大屋,还是从山脚搬到山顶豪宅,一直带着妈妈和自己住。


对父母的愧疚和做出的弥补牵动着每个人观众的心弦。


6 结语


影片看到最后,更是赚足了观众的泪水,让大家看懂了:谁都是父母的宝儿


贾晓玲说:“我当你一回女儿,连让你高兴一次都没做到”


李焕英:“哎呀,宝儿啊,不是非要杠你,总想让父母高兴,说到底还是讨好别人,委屈自己,这压根儿不是你妈想看到滴。”


其实,父母最大的愿望不是孩子非得有多大的成就,赚很多的钱,而是能够顺顺利利,健康开心地过好自己的一生。


看过影片,再看《如何把人物写活》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塑造人物的技巧,教人如何构思人物形象,如何让人物更鲜活,如何更加吸引观众。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取素材于生活,因为好的故事素材来源于生活,那些真正感动大家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因为有感触,所以才会特别感动。


这也是《你好,李焕英》取得成功的关键之处,一个真实的故事,不仅是让大家又哭又笑,更多地是带来更深入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大卫   你好   妈妈   母女   观众   遗憾   父母   女儿   影片   时刻   秘密   关系   人物   孩子   故事   电影   李焕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