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没有社交能力,父母们请不要忽视情感暴力

为什么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没有社交能力,父母们请不要忽视情感暴力

1956年,著名英国心理学家葛雷格里. 贝特森提出了关于精神分裂症病因的双重束缚理论。他举例说,如果一位母亲嘴上对自己的宝宝说“我爱你”,同时却扭过头去不理孩子,这时孩子就受到了“双重束缚”(与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无所适从”有些类似)。小孩子在身心上都严重依赖于母亲,面临这种情景,她无法对母亲表达出自己心理上的矛盾感受。一个人长期受到双重束缚,就容易得精神分裂症。

一、攻击型人格的情感暴力会直接攻击对方,所以很容易被看到。而善意的操控因为隐藏了敌意,从外表上很难分辨。

很多父母看上去是为了孩子竭尽全力,实际上是让孩子去代替自己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表面上爱孩子,实际上是在束缚孩子,看上去是为了孩子牺牲自我,实际上却是在慢慢折磨着孩子。被束缚被掌控的一方,如果想逃离父母这种掌控,获得自己的自由,就会产生罪恶感和内疚,我妈妈对我这么好,我不应该反对我妈妈。我要钱,我妈给我钱,我要上重点学校,我妈妈自己省吃俭用为我花钱,从来都不在乎。我为什么不能听我妈妈的,我为什么还会生气呢?难道真的是我斤斤计较,不知足吗?

为什么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没有社交能力,父母们请不要忽视情感暴力

虽然是虐待狂却披着爱的外衣,虐待狂本人以为自己是好心的善意的,其实是一种无意识的欺凌。所以很多父母的动机是好的,我必须把我孩子塑造成完美,认可孩子长大恨我,今天我也要给孩子强大的压力,否则他长大了之后就会后悔自己今天的不努力。所以我逼迫孩子是为了孩子好,在这里自己是无私的。所以这样的家长才容易制造出很多英雄主义情结的孩子,他们总是要出人头地。因为只有出人头地,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这样的孩子总会拼命的学习。希望通过自己取的好成绩来找到自己的价值,背后隐藏着他自己内心深深的自卑。这会让看孩子看到我妈妈只是注重我学习的,她根本不关心我这个人,实际情况也可能是这样。

二、束缚他人不只是在身体上行动上,更多的时候会用各种道德各种理想去绑架孩子

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很多父母会咳声叹气。有的甚至问孩子为什么这次没考好?是不是需要补课?自己哪里出了问题?这样的父母给孩子传递一个信号,你永远要向前,不能退步。你要永远对,不能错。你不行,父母就会失望。很多隐性攻击的父母,因为自己没有勇气直接对孩子说,或者说自己本来就是心理比较脆弱的人,所以才会用自己各种情绪来绑架孩子。所以很多父母对孩子说,我们听你的,你想干啥就干啥去。可是很多孩子知道,父母这是意思让我学习。因为以前父母这么说的时候,自己去玩了,然后父母就很不高兴。可是当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又会对孩子说,想玩就玩呗。听到这样的话,孩子一定会非常挫折,让自己变得无可奈何。

为什么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没有社交能力,父母们请不要忽视情感暴力

当一个孩子看到母亲总是在虚伪,孩子自然就不敢表达真实。在虚假的亲子关系中,不满的时候总会表达出满意,所以父母这种虚伪会让孩子内心变得不正常,孩子看起来享受着幸福的生活,但是无论如何也幸福不起来。如果一个家长说抓紧去学习,孩子可能不愿意,但这不会变成情感暴力,父母明确告诉孩子你必须怎么样?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幸福,因为这是非常明确的。当然如果孩子可以说不?即使孩子和父母吵架,也不会变成情感暴力,因为这不是隐性的攻击。

三、遭受情感暴力的孩子,会逐渐丧失社交能力,就算长大成人也很难从这个阴影中逃离。

习惯性被父母责难的孩子总是处于焦虑紧张状态,所以他们很难对别人亲近,因为他们害怕余人相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会感到愤怒,即使和相爱的人在一起无法长久感受到快乐。心理学家罗洛梅说:逃离不安的办法一般不是和他人保持亲近的关系,而是通过支配他人打击他人,或者让他人变成自己的奴隶而获得安全感。如果我们觉得只有让别人听任自己的掌控才不会感到不安,那么逃离不安的办法就一定会带有控制及攻击欲。所以我们要明白,情感暴力的加害者无论说什么?无论怎么样以爱的名义,他本质上都是憎恨和攻击性。所以很多父母宣扬的美德,实际上都是憎恨伪装后的样子,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憎恨最善于伪装。

为什么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没有社交能力,父母们请不要忽视情感暴力

很多父亲会对孩子说,为了你上学,我每天才去工作,实际上即使没有孩子,他也需要工作。很多妈妈会对孩子说,为了你,我才没有和你爸离婚。实际上她根本没有勇气离婚,对孩子这么说只是绑架而已。母亲对孩子说抓紧睡觉,实际上只是自己想早点儿休息,特别是在学习上,很多妈妈会绑架孩子。很多妈妈会对孩子说你不用那么努力学习,可是当孩子真正不学习了。母亲所有的焦虑都在脸上显出来了,孩子当然能看到母亲的想法。为了不让妈妈失望难受,只能默默的学习去了。孩子总是被动接收这样的话,慢慢就会压抑自己的需求,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也就会失去了对生活的乐趣。

所以这样的孩子即使长大后也无法正确理解别人传递的信息,只能成为没有社交能力的人。因为他总是无法判断到底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即使很多父母觉得我没有约束孩子,我都是听孩子,我完全尊重孩子的意见。奥地利精神科医师沃尔夫有一句名言,人会因为对方的潜意识里而行动,所以孩子会随着母亲的潜意识而做出反应。所以有很多母亲说的那句:只要你幸福,我怎样都可以,在这样家庭下成长的孩子迟早会在心理上出现问题,也无法正常的长大成人。在我做心理咨询中遇到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心里知道我应该亲近父母,可是到了父母身边就想赶紧逃,实际上都是内心隐藏了对父母太多的怨恨。

为什么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没有社交能力,父母们请不要忽视情感暴力

三清老师建议:所以在心理咨询中,我总会建议遭受情感暴力的人,应该仔细去观察和分析。因为言语可以骗人,非言语却骗不了人,真相一定隐藏在非言语信心之中。所以在生活中要学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去听,然后去思考这个人到底想传达什么?因为在很多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只要求她听自己表面的意思,不让他去思考。小孩子不要掺和大人的事儿,小孩子问那么多干啥?所以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丧失了与人沟通的能力,所以想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养成用心去看身边的事物。保持自己的觉察能力,先观察自己,再观察别人,慢慢我们会发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身边的人都是什么样子?然后我们自然会判断,然后我们才会自己真实的想法,也会了解别人的想法,我们才能走进别人的内心,否则自己永远会在世界上孤独,尽管世界处处都是人。(当然这种情况也适合婚姻中的男女)

三清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催眠师,今日头条签约作者,老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心中,没有谁是不正常的,没有谁是病的,心变世界就变。三清老师希望遇到更好的自己,遇到更好的你,喜欢老师的文章,可以关注我私信我。

为什么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没有社交能力,父母们请不要忽视情感暴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虐待狂   暴力   父母   能力   孩子   情感   精神分裂症   心理学家   社交   亲近   言语   内心   母亲   妈妈   老师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