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城市帮子女带娃的“老漂族”,他们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样子?

文:似水流年

图:来自网络


写这篇文章时,我觉得心里有点痛,还有点苦涩,可能也会戳到一些人心底深处的痛点。当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确实是现在农村的一种普遍现状。


最近几次回老家,不经意间发现村里一些好久不曾打开过的老院门,已经修理整齐,那长年锈迹斑斑的大门锁,也换上了新的,就连门前丛生的没腿深杂草也已经清理干净,荒废多年的小院又重新获得了些许生机。


到城市帮子女带娃的“老漂族”,他们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样子?


我知道,这是小院的主人经过几年的外漂生活之后,又重新回来了!


前段时间回老家,刚进家门,突然看到了十多年不见的70岁邻居大哥在院子里聊天。我感到好奇:“这么多年不见,怎么不年不节地回家了?是有事情要回家处理?”


他笑呵呵地说:“自己的家想什么时候回就什么时候回,还一定要有事才能回?”我连连说是是,并笑着说:“你才是这个村子里的主人。”


“什么时候回去?” “不回去了。”我有点愕然。“院子里的杂草,我和你大嫂已经清理干净,现在水泥地坪也打好了,房间里也彻底清扫了一遍,厨房里锅碗瓢盆又买了一套新的,原来让给别人种的那几亩地,秋后再要过来接着种……”


大哥仍然不停地说着。我听得越来越恍惚了。大哥和大嫂的一对儿女都在南方的同一座城市。十几年前,他们先是一起去帮女儿照顾孩子,后来,儿子在当地结婚生子,正好女儿的孩子也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于是他们又转战到了儿子家里,这一住又是七八年。


如今,女儿家的孩子已经长大,儿子家的孩子也已无需他们照料,况且他们去的时候还算年轻,我以为这么多年,他们早已融入了那个城市,成了那个城市的一分子,能够和儿女在离家千里的繁华市安享晚年。


可令我想不到的是,年逾古稀的他们经过十几年城市生活,又回到了这个农村小院,又重新掂起了锄头和铁锹耕耘在田地里。


到城市帮子女带娃的“老漂族”,他们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样子?


在我们村,和邻居大哥大嫂有着相同经历的,还有叔叔和大婶。他们一辈子辛辛苦苦供养了三个大学生,两儿一女,儿女毕业后,分别在不同的城市成家立业。


等到最小的儿子也在外结婚生子了,一天,儿子回家说要把父母接走,帮他们照顾孩子。哥哥和姐姐都在外地,他的事业也发展很好,他说等孩子大了,也不打算让父母回家了。


大家都说“这老两口终于苦尽甘来,孩子一个个这么有出息,是该跟孩子去好好享福了。”他们这一走就是七八年,大家真的以为他们能和儿女们一样在外稳稳地扎根安家了。


可就在今年的3月份,70多岁的叔叔带着中风的婶子又回到了老家,回到了那个他们生活了半辈子,走出三个大学生的农家小院子。婶子病情不算严重,生活尚能够自理,可也完全丧失了劳动的能力。


在村里的小路上,经常看到走路颤巍巍的婶婶去邻居家串门;在村头聊天的人群中,经常看到叔叔的身影。日出日落,从暮鼓到晨钟,他们和村里所有同龄老年人一样在古老的村落里每天听鸡鸣闻犬吠,好像从没有离开过半步。


到城市帮子女带娃的“老漂族”,他们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样子?


我不知道他们在孩子生活的城市,这么多年历经了什么。不知道他们是真的渴望回归生活了一辈子的农村,还是觉得自己年龄越来越大,不想麻烦儿女,担心给儿女的生活带来不便,才不得不回到荒废多年的小院。所有这些,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我又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母亲和大娘。


前几年,母亲因为侄女要在县城读书,于是毅然接下了来县城陪读的任务。期间要接送上小学的孙子,还要早起晚睡给孙子孙女们做饭,因为不放心,每晚都会在大路口,翘首以待接上晚自习的孙女。


这一住就是五年,直到把孙女送进大学,孙子能自己骑车上学。然后70多岁的母亲又毅然回到老家,接着侍弄她种了一辈子的田地。不久,老家的院墙上又爬满了丝瓜的青青藤蔓,又开满了眉豆的紫色小花,满院子又响起了鸡鸭鹅的吵闹声。


母亲说,“一回到家里,到地里溜达溜达,干点活,就感觉无比畅快,比在城里好多了。”


大娘也是前几年去帮儿子照顾孩子的。如今两个孙子还没长大,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大娘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自然是没有能力照顾孩子了。既然帮不上儿子的忙,那就更不能给儿子添乱。


到城市帮子女带娃的“老漂族”,他们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样子?


倔强的大娘不顾儿子的反对,一次次强烈要求回老家。可老家房子破烂不堪,又年久失修根本不能住人,儿子也不放心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不好的母亲独自生活。如今的大娘只能暂住生活在农村的女儿家里。


现实生活中,这些曾经从农村走出去的老年人背井离乡,为了孩子,他们不得不慢慢努力适应着城市,也努力改变着维持了大半辈子的生活模式和生活习惯。


他们辛辛苦苦忙碌了大半生,每天早起贪黑侍弄着属于自己的那几亩田地。他们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尽力让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为的是能让孩子走出去,不再经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痛苦煎熬。他们有苦自己咽下,有难自己承受。


他们用自己一辈子努力,一辈子的辛苦换来的所有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子女,他们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美好的生活。最终却默默地退居老家,默默地再次耕耘那片曾经离开多年的土地。


是他们根本融入不了城市的生活,还是子女们的不孝?这些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大,孙辈们也渐渐长大,已经不再需要他们的照料。在和儿女共同生活的这么多年中,他们也许感受到了在陌生城市儿女们打拼的不容易,也许看到了儿女生活的艰辛。


他们没有退休金,仅靠每月100多元的农村养老金令他们在城市举步维艰,他们更不想成为子女们的累赘。也许这就是大部分“老漂族”选择重返老家的真正原因吧。


到城市帮子女带娃的“老漂族”,他们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样子?


农村老人的归宿到底在哪里?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的,年纪大了多要回归故里,少有在外漂泊的,也许只有回归乡里,才是他们最好的归宿。回到他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村小院,他们才感觉心里最舒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子女   孙子   城市   大娘   小院   大嫂   在外   儿女   老家   结局   儿子   多年   年龄   母亲   农村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