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向华山镇捐资十余万元,铸造了一尊四吨重的大铁牛

图文:雪兆丰年


铁牛镇水之说由来已久,相传大禹治水时,因牛识水性,为防河水泛滥,每治理一处,即铸铁牛一头沉于河底,后置于岸边。


他,向华山镇捐资十余万元,铸造了一尊四吨重的大铁牛


自古以来黄河沿岸铸过多少铁牛,已经难以查考。建国后统计,还有三处铁牛,一是在开封黄河堤上。二是在淮阴码头。三是在徐州市区黄河故道南岸。


椐志书记载,徐州康熙四十年(1701年)曾铸铁牛,遗址难以查找。但留下徐州东门有牛的谚语。清嘉庆四年(1799年),又在北关武宁门外大堤上重铸铁牛,它双目注视着黄河,造型逼真。


文革初期铁牛被砸烂,鉴于铁牛是徐州著名文物,1985年徐州市团委发动全市团员青年收集废铁重铸铁牛,置于原址附近,注视黄河,丰彩依旧。


2010年8月份,李立春先生向华山镇捐资十余万元,铸造了一尊四吨重的大铁牛,为华山大沙河风景之美,增添了一处绚丽的风光色彩,置放于徐丰公路南畔。


李立春是丰县华山镇芦楼村人,高小文化,一九四五年八月出生。芦楼村位于大沙河的东畔,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父母勤劳善良,耕读忠厚传家。他从小靠吃地瓜和地瓜面长大,铺的,盖的,穿的都是补丁摞补丁。


高小毕业后,他就回到家过着艰难的生活,曾逃过荒,要过饭,过着住房无有墙,吃饭又少粮,冬少棉衣,夏穿破烂衣裳的悲惨生活。


当时,他是非常渴望能得别人的帮助,非常渴望能够有一份称心的工作,非常渴望在农村吃上一顿白面馍,早日摆脱家中的困苦局面。


怀古生远思,人生须须努力,走天涯寻追求,他曾有过多少困惑与忧愁。天无绝人之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一个偶然聚会的场合上,李立春先生有幸认识了徐州朱庄的王满敏同志,是指引他走上撮影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和引路人。


他,向华山镇捐资十余万元,铸造了一尊四吨重的大铁牛


自幼聪明好学的李立春,经过王师傅的手把手指导,怎样待机,怎样换胶卷,怎样冲洗,怎样调试焦距,怎样按快门,由于他谦逊好学,很快掌握这项业务要领。


一九九四年夏天,李立春经过筹备,在华山东大街,开办了华山街第一家照相馆——晨光照相馆。由于设备先进,技术较佳,和县城的大照相馆水平不分上下,至此,一炮打响,震动整个华山镇。李立春先生也提前迎来了他丰收的春天。


当时,华山镇各级单位不定期举办各种书法、绘画和摄影展览,乡村男女青年结婚照片,录像,已成为了农村的时尚。高中、初中和小学一年一度的毕业留影,业务越来越多,应接不暇,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经过三十多年的拼搏,李立春在商海大潮中摸打滚爬的历练,他积累了不少经验,增长了才干。先后和人合伙经办了玉米人快餐店,福建沙县小吃店,都获得优厚的回报与效益。至今,徐州、丰县和华山都有他的事业,李立春已经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


后来,李立春被吸收成为徐州市撮影协会会员。在徐州八县一市举办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撮影成绩展览上,他拍的一张《早春》图片,被选送到南京参展。


如今,李立春自幼爱好文学,百忙之中,写了几百首诗词和文章。2008年出版了《李立春诗文集》一卷,他现在是丰县大风诗社会员,徐州诗词协会会员,丰县春蚕文学社会员。


他,向华山镇捐资十余万元,铸造了一尊四吨重的大铁牛

中年时期的李立春


当我采访即将结束,和这位企业家握手时,他慷慨地说,世界上,很多事情是连想都不敢想的,现在竟成为现实。是社会的发展,是改革开放,是国家的繁荣稳定。此后的日子,我将再接再厉,勇闯商海,争取为家乡做出更大的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铁牛   华山   沙县   淮阴   丰县   小吃店   徐州市   高小   徐州   黄河   照相馆   地瓜   铸铁   好学   会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