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年龄小的孩子建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常识

孩子需要大人的照看才能健康顺利地长大,但家长并不能无时无刻地守在孩子的身旁,所以教会他们自我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成长一课。

安全意识一定是时刻都要挂在心上的,年龄越小的孩子,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就越要注意,他们生活阅历不足,但并不代表对生活的安全意识可以放松警惕。

家长不可能永远寸步不离,教给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才能够防患于未然,将危险性降到最低。

家长不要认为孩子年龄小,听不懂就不需要讲解,其实不管年纪再小,有些事情只要家长有意识教导,孩子就会在潜意识中形成注意。

一般说来,三岁之后的孩子就可以开始教育他们安全意识了,这算是一个黄金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会比较听大人的话,而且一旦记住印象也会很深刻,3-6岁年龄段的儿童,也是学习能力也比较强的时候,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事情的看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引导年龄小的孩子建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常识

等过了这个时期,孩子的规则意识就会形成固定的模式,想要改变需要时间。父母不要总是担心孩子年龄小听不懂,其实他们会把家长的言行记在心中,每个行为都是教育孩子的模板,孩子远比我们想象得聪明得多,所以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常识,刻不容缓。

走失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对于父母来说最关注的头号幼儿安全问题就是孩子走失,即便是再幸福的家庭,孩子的消失会让整个家庭变得不完整,甚至支离破碎。

所以很多家长比较看重这一点,在孩子开始走路的时候就恨不得告诉他们,要时刻跟在爸爸妈妈身边,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都不能要等等片面的说法。

从而导致孩子年龄稍大一点见到陌生人就自动切换成防御模式,不敢打招呼,不敢主动说话,会莫名其妙地害怕和恐惧造成社交问题。

所以正确的教会孩子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是非常有必要的,要让他们既能自我保护,又能顺利地与他人沟通。

在客观地引导孩子如何认识陌生人的时候,家长不妨结合孩子平时喜欢的玩具或者游戏,动画片等等,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陌生人与坏人的区别。

引导年龄小的孩子建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常识

通过形象的教学,要让孩子知道只看长相是没有办法彻底判断好人和坏人的,很多一上来就对人很好很亲切的陌生人,需要用自己的思维去观察和判断,而不是全身心地信任。

角色扮演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模拟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如何自救和求助他人,这样在有了紧急情况的时候,孩子才能不慌乱,不害怕。

要让孩子记住家长的基本信息和联络方式,反复背诵这些,做到准确无误,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孩子描述家附近明显的建筑物和标志,公交站点,地铁站等等,让他们即使走失也能在寻求帮助的时候找到回家的路。

还要告诉孩子如果万一走失,先要原地等待不要乱跑,尽可能多停留一会等着家人回来找人。求助的话也要知道找谁,告诉他们什么样的人是可以求助的,尽可能找安全的陌生人,比如说警察,医院工作人员,商店店员,保安等等。

引导年龄小的孩子建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常识

平时多叮嘱和联系,孩子就会在遇到意外的时候不慌不忙,更加从容地处理问题,学会自我保护。

交通安全

现在马路上汽车电动车都很多,孩子身材矮小,很容易处在视线盲区之内,因此交通安全这根弦家长一定要绷紧了。

孩子天生活泼好动,现在又是温度适宜的季节,他们更喜欢在外面玩,所以出行安全家长也要教育好。

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闯红灯,逆行。平时可以通过儿歌来让孩子熟悉交通规则,有节奏地韵律让孩子在听歌过程中记住过马路时候的注意事项。

每次过马路的时候和孩子边走边唱,慢慢地讲安全意识注入到孩子内心。还可以通过游戏来让孩子了解交通安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学习的极大动力,家长可以通过创造娱乐的游戏场景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下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身体伤害,异物入口,水电安全等等都是家长们平时需要教育的知识内容,安全无小事,不要因为年龄小就放松警惕,家长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安全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安全意识   年龄   孩子   交通安全   坏人   教会   陌生人   大人   平时   害怕   陌生   顺利   家长   正确   常识   家庭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