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哭闹,有不一样的方法

孩子的哭闹一方面是为了发泄情绪,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需求没有被满足导致的。不过从小到大,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应对的方式是不同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否则家长只会发现自己一贯的应对方式会让孩子的哭闹变本加厉。

在孩子三岁之前,很多性格和行为模式就已经被定下了基调,而对他们一生都有重要影响的就是父母以及家庭环境。

0-3岁育儿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爱以及安全感,这样他们对世界初步的认知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走,自信的基调才能形成,所以面对这个时期的孩子哭闹,家长要给与他们及时的回应,因为这个时期孩子表达自我的能力尚未形成,哭闹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基本手段。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哭泣采取冷漠以对甚至是打骂惩罚,那么就会让孩子感到不安,不敢表达自己,因为他们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缺乏安全感。

想要让孩子形成积极个性的品质,幼年期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反馈有非常大的影响,对婴儿哭声的回应关系到婴儿是否能对人,对环境建立起基本的信任感。

应对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哭闹,有不一样的方法

所谓人生基本信任感,是出生第一年对环境和人的体验形成的,是建立人际关系形成健康品质的重要基石,这个时期婴儿的主要活动就是吃奶和睡觉,而哭则是重要的表达方式。

所以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够对孩子的哭声有积极的回应,他们就会觉得安全,觉得自己是被关注的,因此认为自己生存的环境是值得被信赖的,如果久哭不应,婴儿就会有强烈的受挫感,久而久之可能就会变得不再哭泣,同时也关闭了对外沟通的大门。缺乏安全感的婴儿会有一系列的发展问题。

如果在婴儿时期就压抑自己本能的需求,不发展正常的交流和对话,在后续的成长中即使家长想要和他们沟通,也会变得难上加难,亲子之间一定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在家长看来简单的哭泣几分钟,可能对于婴儿来说就是他们世界的天崩地裂,所以一定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哭闹有正确的应对方式,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与世界,与父母进行沟通。

应对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哭闹,有不一样的方法

三岁之前孩子哭闹,家长要第一时间查看他们,如果能做到及时地拥抱是最好的,找出哭泣的原因,及时地安抚能够让孩子知道,不管遇到任何问题,父母都会在他们身边。

这个时期的孩子连自我意识都还没有真正的形成,他们并不会采取哭闹的方式来威胁父母,往往哭泣就意味着孩子真的有需求,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哭而惩罚他们或者用漠视的方式企图让孩子停止哭泣。

3岁-4岁之后孩子建立了一些基本的表达能力,也有了部分自我意识,这个时候家长要引导他们表达需求,正确的宣泄情绪,而不是只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

这个时候的孩子很容易因为受挫而哭泣,他们通过大哭大闹来发泄情绪,家长不要指责,更不能嘲笑,敏感地接受孩子求救的信号,和他们找到方法来解决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挫败感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用延迟满足来训练孩子的自控力,但是要注意所谓延迟满足是指物质上的,而孩子的精神与心理还是要及时的给予关注。

应对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哭闹,有不一样的方法

并且这个时候父母要警惕孩子用哭闹的方式试图吸引家长的注意,要让孩子明白哭闹不能是威胁父母的手段,但也要让孩子懂得,家长永远在他们背后,如果有了真正的需求,父母一定要及时的回应,让孩子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有动力去探索去实践。

5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有部分时间离开家庭,他们会接触社会接触小团体,这个时候孩子哭泣可能会有更多的原因,家长要有足够的的耐心去倾听他们的诉求,要有足够的包容心容忍孩子的哭泣。

不要觉得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足够懂事,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他们来说一切尚在学习之中,偶尔的情绪崩溃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家长这个时候要引导孩子自我反思,让他们体会情绪带来的力量,用正确的方式处理问题,表达自己。

无论什么时候家长在面对孩子哭闹的时候,都不能简单粗暴地打断或者阻止他们当下情绪的发泄,这样只会让孩子对自我的了解越来越少,逃避情绪不能解决问题,面对才是解决良方。

行为需要纠正,但情绪需要被接纳,以安抚为主,这就是在间接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年龄段   孩子   信任感   基调   安全感   婴儿   情绪   时期   家长   父母   正确   需求   方式   环境   方法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