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爆外网的9张图引无数人震惊:不跟孩子生气的秘诀原来是这个

文|CC爸妈

公众号:CC爸妈 ID:CC-bama

在养育的过程中,我们说的最多的恐怕就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等等。

但说实话,有点难。

或许是因为我们成年太久,早已将二三十年前的童年忘得差不多了,又或者,即便记得,也常常选择性遗忘,尤其是面对各种“惹是生非”的孩子。

当然,还有很大的一种可能,是我们忽略了,抑或我们根本不知道。

比如孩子挑食这件事,常常让我们很恼火,不仅很烦还“屡教不改”。

殊不知,是因为孩子的味觉还没有发育完全,同样的东西,大人和孩子感受到的味道却是完全不同的。比如:

如果我们一味地怪罪孩子,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激化矛盾。

不过,在“不打小孩儿日”的今天,C妈不想讲太多“大道理”,只想将刷爆外网的9张图分享给大家。

不瞒你们说,我第一次看到时是震惊的:孩子眼中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

图片简单而直接的冲击,让我反思了很多,也终于理解了CC&DD很多让人“不明所以”的行为。

这组图来自“Bright Side”,他站在孩子的角度,以「父母看到的,我们(孩子)看到的」为主题,来展示孩子和大人之间的差异。

边看边聊一聊我的想法,文末也期待大家看后“恍然大悟”的讨论。


我的快乐你“不懂”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总是觉得孩子大惊小怪。

比如进到一个商场、某个游乐场或一片可以撒欢的草地。明明就是经常去的地方,可孩子却表现出来一种“从来没去过”的姿态,吱哇乱叫、上蹿下跳,完全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每当这个时候大人们一般脸上都是大写的无奈与尴尬,然后用眼神告诉孩子:“闭嘴!安静!”

如果孩子行径过甚,招来了旁人的侧目或议论时,我们还会忍不住补刀:

喊什么喊,是没来过还是怎么了!

来多少回了,至于这么激动吗?!

可能我们会觉得孩子不懂事,一出门就得意忘形,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调教。

却不知,孩子眼中的画面和父母竟如此不同!

和父母一起玩:

刷爆外网的9张图引无数人震惊:不跟孩子生气的秘诀原来是这个

我们觉得不过是把孩子举高了而已,却没想到他看到了自己从来都没看到过的风景,感觉就在经历一场冒险:”哇塞、哇塞、哇塞,感觉爽极了,就像飞起来了一样。“

好吧,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每个孩子都那么喜欢“举高高”。

在外头玩:

刷爆外网的9张图引无数人震惊:不跟孩子生气的秘诀原来是这个


我们看上去孩子们不过是拿着一个玩具飞机、汽车、坦克瞎玩。

但在他眼里,他早已化身为驾驶员,进入了战时状态,你认为的瞎跑,实际是人家为了提高战术、获得胜利而努力奋战呢!


就是这么自恋

自恋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而且在幼儿时期达到顶峰!

怎么个程度?

整个世界都是我创造的!

好家伙,这口气恐怕除了2岁的孩子能有,别人都不敢有。

两三岁的孩子之所以如此自信、自恋,是因为这是出现自我意识、产生自我评价的必经阶段。

尽管“自我评价”逐渐趋于完善,但他们仍然会觉得自己很棒,自己干啥都是第一名,哪哪都厉害,啥啥都做得非常好!

完全就是自恋本恋了。

这不,就连玩一个捉人游戏,都能生出这样的内心戏:三届奥运会冠军已经越过终点线!

捉人游戏:

刷爆外网的9张图引无数人震惊:不跟孩子生气的秘诀原来是这个


做事情更是不在话下,秒变奥特曼!超人!变形金刚!总之,什么厉害我是什么!

下边这张“帮助爸爸”就是最好的说明!

刷爆外网的9张图引无数人震惊:不跟孩子生气的秘诀原来是这个


说实话,这张图画的还美化了不少,至少孩子有眼罩、有电焊,有模有样的在那修自行车呢,很多时候现实中的娃做出来的根本就是无厘头“拯救”行为,却依然觉得自己很伟大。

前两天闺蜜接孩子放学,刚一进门就看到一个小伙子在那“保护妈妈”:

吼吼!哈嘿!去你的!打死你们这些怪兽!

只见他冲向各种幼儿园的小推车、摇摇马、小三轮,东踢一脚,西踹一下!搞得一团糟。

妈妈忍不住了:

行了行了别踢了,怪兽怪兽怪兽!天天都是怪兽!哪有什么怪兽!别玩了,我也不需要你保护。

孩子一下就蔫了。

他踢东西的确不对,但被否定能力和感受就着实委屈了。

当然,自恋的时刻还有很多。

画画:

刷爆外网的9张图引无数人震惊:不跟孩子生气的秘诀原来是这个


妈妈说:

下次会更好(潜台词不用我翻译了吧)。

而孩子却觉得:

哇塞,我这是创作了怎样一副独一无二的存在!裱起来!

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非常在意他用“破烂”做的一个作品,“胡乱”画的一副画,编的“毫无情节”的一个故事。

很多人随口就来:

什么啊这是?一天天的给你买的玩具不玩,净玩儿这些破玩意!

别给我找麻烦了,乱涂乱画了个什么?到最后还不都是我收拾!

甚至一气之下给孩子扔了,或者不经允许偷偷扔了(认为他不知道、忘了)。

这都是非常不对的,“自恋”是孩子非常珍贵的品质,一旦丢失了,很快危及的就是“自信”。

相信没有任何一个父母和孩子喜欢自卑吧?


我是真的听不懂

你有没有被孩子的这类“高光时刻”气的背过气去?

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袜子有脚后跟的位置是脚底,怎么又穿到脚面上去了?

鞋又双叒叕穿反了,把鞋穿正它有那么难吗?

我们总是觉得,这么一点小事,说了一百遍了,为什么还是听不懂、记不住,分明就是故意气我,不揍还等什么?

慢!

先来看看这张图:

学习简单的课程

刷爆外网的9张图引无数人震惊:不跟孩子生气的秘诀原来是这个


妈妈明明说的是:把这个折叠起来,把那个拉过去……

而孩子听到的指令堪比一项“实验”:我们现在把氯化钠和硫酸铜混合在一起……

对于我们而言,这是简单不能再简单,清晰不能再清晰的一个指令,可现实却是,孩子觉得很难、像听天书、云里雾里完全弄不明白。

当他不能顺利执行命令时,或许他压根就不知道你说的脚后跟在袜子的什么位置,也根本就看不出来鞋的正反,他就是觉得正反都一样!

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的“驴唇不对马嘴”、“对着干”还真不是故意的,只不过是不懂而已~


想象力超丰富

想象力这件事,除了孩子,恐怕也是没谁了!

还记得之前看到过一句话印象非常深:为什么中国妈妈连陪孩子玩个游戏都需要向外国妈妈学习?那是因为她在做孩子的时候就被扼杀了太多想象力。

很多时候,不合时宜的“对”,其实是“错”的。

比如这张图:

完全普通的步行

刷爆外网的9张图引无数人震惊:不跟孩子生气的秘诀原来是这个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年龄小的孩子走路不好好走,一会儿蹦一会儿跳,一会儿上马路牙子,一会儿踩在石头上。

很多父母都会认为,这是孩子不老实、多动、没规矩、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等等。

难免顺口就要求:

能不能好好走路,摔了你怪谁!

我警告你啊,再不正常走路,以后就不带你出来了。

殊不知他们的大脑里想象力随时随地都在爆发:

我走的是条公园小径吗?我明明在过刀山火海!哎呀呀,一不小心我掉下去!我阵亡了~

这些无厘头的想象力,明明才是童年最美好的样子啊?

可是在日复一日的被否定被镇压中,最终只能失去。

孩子的规矩要有,但超纲和事事都上纲上线也是不可取的。

哪怕只是一件普通“黑暗的房间”,我们认为没什么,孩子也能脑补出许多:

刷爆外网的9张图引无数人震惊:不跟孩子生气的秘诀原来是这个


带上我的武器,我要打藏在黑暗里的怪兽了,哼哼,看你哪里跑!

就连玩个捉迷藏,也能秒入戏:发现目标,向西移动!

刷爆外网的9张图引无数人震惊:不跟孩子生气的秘诀原来是这个


随时随地化身侦探,抓小偷根本不在话下!

我不禁感叹:父母眼中的奇奇怪怪,原来都是可可爱爱啊!满满的想象力!

与现实相比,孩子总是以一种更具戏剧性和趣味性的方式来诠释周围的世界。在我们儿时的幻想中,也经常将一堆垫子变成了一座城堡,而扶手椅和毯子可能就是一个山洞。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被太多“有用”和“正经”的事裹挟,早已失去了想象力,也感受不到想象力带来的快乐。

所以才会在孩子的那些“无厘头”中生气、崩溃。

今天看清了这些真相有没有释然?

至少我们能够平和很多,也更愿意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去看看世界,多和他聊聊内心的想法,去看见最真实的他。

不打小孩儿的前提,是你得真的理解他,否则,神仙也忍不了~今天咱们一起戴上一副“童视镜”(别问,问就是我胡诌的),学着用孩子的眼睛,看看他们的世界吧。

愿每个已经长“大”的“人”,都还能如孩子一般,看见不一样的精彩。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养娃需要鸡汤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中国医科大学   无厘头   孩子   脚后跟   小孩儿   不在话下   正反   中国   想象力   会儿   秘诀   生气   眼中   父母   妈妈   简单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